随着门诊次数的增加,见到的病人也越来越多,发现单纯的寒症和热症越来越少,而寒热错杂症的,病人越来越多,如果单纯考虑寒和热的问题,往往治疗效果会大打折扣。
从仲景《伤寒论》的书中可以查找到很多寒热错杂的问题。从表证里面可以看到表寒里热的麻杏甘石汤证,兼见里郁热烦躁的大青龙汤证。
半夏泻心汤证、生姜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附子泻心汤证的中焦寒热错杂。类似方子还有黄连汤证、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证。
治疗少阳太阴虚寒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也属于寒热错杂范围。
还有治疗蛔厥、久利的乌梅丸证。等等。
如上诉几点,可以简单的分析出来,常见的寒热错杂症,多数出现在太阳病、少阳病、厥阴病。至于少阴病篇中所用四逆汤类加猪胆汁的则不属于此类分析范畴。
还可以看出寒热错杂症往往多数出现在误治、失治之后。
如果从表里、上中下三焦、左右的考虑而言,既可以有表寒里热麻杏甘石汤证,还可以出现上焦热中焦寒的栀子干姜汤证,肝热脾寒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中焦寒热错杂的泻心汤五证(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附子泻心汤、黄连汤),还可以上热下寒的干姜黄连黄芩人参汤证、乌梅丸证等。
临床可以见到的寒热错杂症日渐增多,除去各类治疗方案的贻误之外,仍和当今人的饮食生活作息习惯有关系。
学者,多应当从个个角度入手,不会拘泥于教材所学的框框。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临床,提高临床疗效。
陋医闲言
2017年9月12日早晨,写于同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