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的时候,有个伙伴在群里说:大后天就是周一了。
我接了句:我不想接受,我的人生只剩下18797.5天了。
有小伙伴可能会好奇了,你怎么能如此精准的知道自己剩下的人生天数?
其实我用到的是一个平均寿命的数据,2020年男性的平均年龄是79岁,女性是83岁,而当下的我30岁了,其实严格意义上说是31.5岁,那么很好理解的是,如果按照一般人的情况,我剩下的日子就是(83-31.5)*365天。那就很轻而易举的获取了按照正常规律来说,我们剩余的寿命。
我的工作就是让我去衡量我们的生命,站在更高的维度,审视我们的生命周期中的重要事件的发生。因此在工作中,我又会把我们的寿命画成一条生命曲线,也会把客户家里每个人的生命轴一起画出来,比如爸爸、妈妈、孩子、爷爷、奶奶等,用横轴的方式,以当下的时间为起点。
假如我现在已经成家,有个爱我的丈夫,比我年长2岁,我的孩子现在刚出生,0岁,我的父母现在已经50多岁了。那在生命轴上,就有5个人。这5个人撇开自己不同的人生轨迹,其实大概率上我们是在不断重复的。从0岁到100岁,我们可以划分成:0-22岁,23-60岁,60岁-100岁。
先从0-22岁开始,这段时间是接受教育的时期,三观得以塑造,我和我丈夫的责任就是让孩子在这个时间段衣食无忧的成长,可以享受到尽可能多的资源。这个时间段我们需要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包括衣食住行,全是白花花银子砸出来。当孩子终于毕业以后,我已经52岁了,而我的先生也54岁了,那个时候的我们,在职场中又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又拿着怎样的薪水?是否可以匹配我们美好的人生目标?如果这个时间有一些突发状况,我们又会如何处理?
23-60岁期间,孩子长大了,其实也是我们当下阶段正在经历的时间段,毕业后开始工作,辛苦攒钱买房,变成房奴,生个吞金兽继续还另一份“房贷”,持续的支出需要源源不断的收入来源,每一个人生的大件:买房、买车、结婚、生子、送孩子读书、赡养父母,哪一件事不是在这个年龄段发生的。细数一下,每一样的支出都不小。如果要在上海生活,有人算过,这些大事,我们总共需要准备多少钱才够?如果在42岁的年龄,那个时候我的孩子12岁,而我和先生,却面临我们身体上的重大变化,变得更脆弱,也更容易生病,如果那个时候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罹患了一场大病,这个家的这些大事,又该怎么办?我们有什么备选方案可以来解决这件事?当我60岁的时候,我的孩子30岁,正要成家立业面临人生前几笔一次性的大额支出,而我的父母也已经垂垂老矣,需要我去送终或者陪伴在左右,我所期待的老后享受人生的生活在哪里呢?
延迟退休已经到来了,实际上这段时间要从65岁开始算,如果按照我们当下的平均年龄,我们的寿命在83岁停止,但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对疾病的更早干涉,平均年龄还有个规律,就是每隔3年平均年龄增长一岁,未来这个速度也可能会更快,按照我现在的情况,到我老了的时候,我至少可以活到100岁(计算方式:(83-30)/3+83=100)。那么在剩下的35年的养老生活里,我又会如何度过呢?我的孩子正当壮年,努力打拼,我的丈夫因为是男性,平均寿命本来比女性短,他又比我年长,在我漫长的养老生活中,我至少有10年的时间是孤身一人的,这个时候的我,已经退休在家,如果腿脚灵活还能动,又想去环游世界,想要过一把年轻时候没有享受过的生活,我需要准备好多少钱,那个时候如果不算通货膨胀,我想我至少需要保证的养老生活费用是1万元每个月,那我再65岁的这个节点,我至少需要准备好35年*12万=420万。如果那个时候国家的养老体制还可以,能够给我最基础的生活费用,一个月3000元,那我的缺口是294万。如果我年轻的时候还做一些长期的稳定的投资,那么我的老年生活还算有一点保障。换句话说,如果那个时候我没有其他的可选项,那么可以选择的是让孩子赡养我,或者在30到65岁期间每年打死不动存下8.4万不挪作他用就可以保证老年的幸福生活。但这都是理想的状态,事实又会如何呢?
有多少人,从这个的角度去思考过自己的人生呢?
如果我以前,我可能也是浑浑噩噩,不知所踪,但我站在更高的维度去看我这一生的时候,我变得更从容了,因为我知道,我当下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我最终的目标服务的,这个最终的目标就是让我和我的家人可以更快的到达财务自由。这个财务自由不是说可以在家躺赢的程度,而是,即使是面对最糟糕的情况,我和我的家人都可以从容应对,不需要重头再来,既定的人生轨迹也不会被改变,不会因为一些系统外的风险要重新归零,从头开始奋斗。
我非常热爱我自己的工作中所使用到的工具,因为它带去的是千家万户安稳的前程,这个工具,就是保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