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现在旅游,我都有点心不在焉了。找个宾馆住下来,早上睡到自然醒,好像忘记是来旅游的,只为单纯放松而来,即是放松哪里不行?何苦舟车劳顿?
待一切收拾停当,才想起此行的主题,于是背上双肩包,双手插在兜里,朝目的地走去,山、水、景、人,看多了也就那么回事,像如今的“春晚”。
许多朋友旅游,到达目的地都不忘拍几张照,发发朋友圈,像把自己成功地嵌入这段历史,所到之地的景致也因她的到来顿时蓬荜生辉似的。
本人模样“寒碜”又不善收拾,故而羞于入框,多留些山川宜人的美景、美照。钧说:“你这种照片网上有的是,远比你拍摄的好,说明不了你和这儿有什么关系。”看看...没有照片为证,你和这里就扯不上一点关系,有没有到此一游,无法证明,似乎出来游玩的钱都打了水漂。
如今大家的生活都进入小康,衣食无忧,旅游近乎成了富裕的标配,全民参与,我也跟着想说明一点问题。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旅游意义,我和绝大多数人一样,仅以单纯的异域性、休闲性为目的,偶尔放飞一下禁足已久的心情,陶冶陶冶一下微薄的情操,增加一些和朋友吹牛聊天的资本。
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应该是旅游的最高级境界,这里的“行路”应该是让认知在实践中得到升华,人文、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结合眼前的山水,源远流长的岁月,融入到思想、渗透到血液里,再经过整合,变成有用的东西指导生活、丰富生活,贡献人类。像唐玄奘、李白、徐霞客、马可.波罗等,目的性太强太累。依我看来这不是旅游,是考察,是有任务需要完成。旅游就是忘乎所以、没心没肺地玩乐,从心灵到每条肌束都得以放松。吹吹风、晒晒太阳、逛逛老街、吃些美食、留个影,望着蓝天白云遐思……
打初中起,我就怕历史、地理,欣赏不了古人,开阔不了眼界。那久远的历史、遥远的疆域引不了我的兴趣。家谱三代以上的祖先我都弄不明白,还配关心历史?但游览名胜古迹,不结合历史,放眼望去,一溜烟的破败建筑有什么可看?而我偏偏是个没有历史的人,无法对眼前的环境产生共鸣。
看着一帮人成群结队地走出家门,做起时代的代言,我若不跟风几回,好像都被时代抛弃,于是,我也行动起来。起初跟着旅行团,“上车睡觉,到了景点拍照。”走走马观观花,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如蜻蜓点水一般,看过的景在心里驻留一段时日便模糊的剩不了一丁点记忆,像一顿美味,消化后找不到一点残羹。后来,自驾游,自由行,除了时间宽松、自由外依然没太多的区别。
有人爱写游记,图文并茂,洋洋洒洒,好一个美字了得,我看景时心猿意马,不求甚解,哪里还有文可写?
赶上节假日,人头攒动,挤挤挨挨挤挤,进景点排着乌泱泱的长对、吃饭排队、连上厕所也得忍着排着,后悔的感觉一股脑涌上来。唉!何苦来哉!不如宅着。
想一睹某地风采,了解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一个视频,360度景观无死角,3D高清,情景交融,“游”起来或急或缓;或停或进;或早或晚;全凭自己高兴,像整个景区被自己包了场,喊个“小二”上来,人文、地理、历史娓娓道来...,怡然自得,兴致上来,把自己P进去,没多少人会怀疑我曾经做客那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