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红火火过大年,扭扭捏捏去拜年。现在,很多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走亲戚。我女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种“断亲”现象,在独生子女身上,反应的更突出。
过年过节,要么找借口不回家(特别是大龄青年)过年,要么是即便回家,也只愿意把自己宅在家里,不愿意走亲访友去拜年。
我们家,我和孩子爸父母都是农民,我们从小在农村长大,虽然大学毕业后远离家乡,在异地他乡扎根了,但是,对农民,对农村,对老家的亲戚们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
而女儿这些独生子女,从小在城市长大,包括后来的求学、工作等,都远离农村了,对农村,还有农村亲戚的感情淡了。
孩子们常年漂泊在外,包括我们父母这辈,只有在过年拜年时,才可能见上一面,彼此零交往,零交流,自然感情淡漠。
年轻人学业、工作、生活等方面,压力更大。同学之间的随份子,也是水涨船高。
过年过节拜年,见到小辈,需要给“压岁钱”,等等,更让年轻人觉得亲属之间的走动“劳民伤财”、“虚情假意”。
随着很多年轻人到城里打工,很多农村成了空壳村落,随着老一辈的一个个离世,农村亲戚更是淡出了年轻人的社交圈。
特别是一些农村亲戚,对大龄青年的“过度”及看不出火候的嘘寒问暖、催婚等,让年轻人感到窘迫、尴尬、抵触。
“什么时候找对象?”
“啥时候打算生孩子?”
“做什么工作啊?一个月赚多少钱啊?”
“买房买车没?在哪里安家?”
这些灵魂拷问,让年轻人从心里往外的嫌弃,所以,避之唯恐不及,他们面对这样的催问,要么尴尬的应付几句,要么,找借口“逃之夭夭”。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农村亲戚很热情,但是,很多时候,确实口无遮拦,看不出年轻人最讨厌什么,看不出火候。
而那些在大城市打拼多年,小有积蓄,生活相对稳定的年轻人,他们不需要农村亲戚的助力,本着“亲戚远来香”的原则,不巴结,与农村亲戚保持距离,是这部分年轻人的首选。
时代在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代沟和思维、经济基础上的差距,整日益拉大,市民阶层化明显,社会关系断层,在所难免。
农耕时代的作风、人多力量大血缘高于一切的思想,已经无法束缚现在的年轻人了。
新生代年轻人,更自我,追求彼此尊重,更重视朋友之间的交往,二疏于亲属之间的走动。
老一辈重视亲情,随着树大分枝,大家族“裂变”,开枝散叶成一个个的小家庭,“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了”,已成一种趋势,也是现代人生命进程中的无奈。
对于很多年轻人而言,更喜欢清净、独处。
农村亲戚,特别是农村亲友家的孩子,实在让城里的年轻人不胜其扰。
关系渐渐疏远,也是必然的。
农村,很多村落成了空壳。在城里打工,走在城里安家落户扎根了的年轻人,渐渐疏远了农村的亲戚,也是时代发展和转型必经之路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