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期末,学生要面对一大沓的复习资料、进行语数英气、政史地生七科的模拟考,不免繁琐,心态也随之浮躁起来。课堂制止他们躁动的次数多了,我惊觉:“原来我也浮躁了吗?”
我的浮躁,既有学生的原因,也有自身的——临近期末,复习时间不多了,而测试检验出学生的水平,还有那样多的需要弥补,我怕讲不完,他们考不好。我焦虑,源于对他们的担忧与自身无能的狂躁,“我好像不能把他们带出很大的进步!”
今天,跟学生提起,“其实我对自己很苛刻,对你们相对宽容”时,学生半信半不信,毕竟平时也会用公约约束他们,错了要上台检讨。但是,约束是一回事,严厉又是另一回事。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们总结寿镜吾老先生“严而不厉”,我说自己也是这样的,学生笑,但我知道他们肯定能感受到我管理中的仁慈。地理老师说:“他们不说,其实都很喜欢你的,觉得班主任是万能的。”
我不是这样的,比如体委,每次叫他总不在状态,一个指令一个动作,他可是要带领全班的,这样怎么行。我气,也急,怕他不能独立。昨天体委晚到,学生在走廊排成两列,硬是没下楼升旗的事让我哭笑不得。“也太懵了吧?体委不在,还真不下去。”同时也觉得很可爱,体委和老师不叫,他们就真待在原地了(或许这正如朋友小溪所言,“对人类幼崽的爱护?”不过,我希望的是他们能随机应变啊!
管理学生的同时,我也在被同化。会受到他们行为情绪的影响,也会因他们而产生各种心情,比如担忧、焦虑 。
“但这是必要的吗?”我问自己。我已经尽量让他们该学的、能装进脑袋的,都传给他们了。有些同学上课走神、不好好听、心思就是不在学习上,我可以管,但这个过程实在煎熬又漫长,最害怕的是,你努力了,依旧没有起色。
“尽我所能吧。做好规划。他们能学多少学多少。”其他的,即使想要强求,也是做不到的呀。稳住如今的水平,微微往前冲一点,不摔跟头,不泄气,就很足够了。
我的目标绝不是他们要考出超水平的高分,而是步步踏实、不断求进,去发掘努力背后所蕴含的希望和成长。这样的心灵成长,比成绩来得更为重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