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中国网约车路在何方?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中国网约车路在何方?

作者: 互联网那些事v | 来源:发表于2018-05-15 09:56 被阅读0次

    2018年5月6日凌晨,总部位于昆明的祥鹏航空公司空姐李明珠在执行完郑州-连云港-郑州-绵阳-郑州的航班后,在郑州航空港区通过滴滴叫了一辆车赶往市里,结果惨遭司机杀害。12日凌晨4时30分许,警方在郑州市西三环附近一河渠内打捞出一具尸体。警方经DNA样本完成鉴定,打捞出的尸体确系杀害空姐李明珠的犯罪嫌疑人刘振华。

    如今,空姐滴滴遇害这件悲剧终算有所了结,凶手未能伏法却也自食恶果,但这件事,已经让滴滴这家互联网企业身陷社会舆论的漩涡。人们已不是仅仅关注空姐搭乘顺风车遇害一事中滴滴作为网约车平台的责任,而更加关心,这样一家与过亿用户人身安全接触频次如此之高的企业,究竟该如何与社会相处?

    滴滴方面态度:道歉、赔偿、善后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滴滴公司在整件事情中的表态。从滴滴方面的第一反应来看,滴滴先是向被害人家属表达了歉意。其次,滴滴承认在本次事件中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外,为了帮助警方破案,滴滴方面已经成立专项工作组。最后,滴滴表示会全力做好后续工作,同时全面彻查各项业务,来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在表态之后,5月10日晚间,滴滴公司再次对外公布,发表了悬赏额高达100万元人民币的悬赏令,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线索,寻找该名具有嫌疑的顺风车司机。

    匆匆一眼看过去,滴滴方面似乎在事情发生之后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力所能及的一切去避免整件事情的恶化和舆论的扩散,仿佛做到了人道主义所能完成的一切,可我在这里还是忍不住想愤慨一问:早干嘛去了?!

    回顾过往,网约车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其实,除了这起极端的“空姐被害”事件,以往还发生过网约车司机骚扰、欺骗、敲诈、殴打乘车人的事件。翻翻过去的新闻,这样的事件屡禁不止:

    十堰醉酒女子深夜叫网约车,遭司机入室强奸;

    上海一女生在顺风车上被骚扰,事后色狼男司机说,我愿意当你男朋友;

    女乘客遭滴滴司机性侵未遂,投诉时男客服竟笑出了声……

    如今时过境迁,这些事件滴滴“负责”了吗?“彻查”了吗?网约车司机门槛低、审查松,良莠不齐的状况改观了吗?案发后,滴滴后续怎么“负责”、怎么“彻查”,又是怎样采取措施消除网约车司机安全隐患,并有效防止类似伤害事件发生的?

    社会舆论哗然,要求取消顺风车

    事情发生后,网络上也是一片哗然,社会舆论几乎一片倒,要求滴滴下架顺风车业务的呼声不绝于耳。有观察人士发表言论称,顺风车业务应该立即禁止!顺风车本身就是违法产物,是用私家车跑运营,而私家车买的保险,是不赔付运营风险的,比如顺风车出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保险公司是完全可以拒付赔偿的。其次,滴滴将顺风车做成社交工具,司机和乘客相互评论,实际上买卖双方是必须有所隔离的,比如滴滴就把司机电话隔离,只能拨打虚拟电话,但是反而不隔离司机和乘客的各种特征,而这种与陌生人见面社交,风险是巨大的。再者,顺风车的司机更是鱼龙混杂,比如假账号很多,顺风车的司机审核制度也会存在被利用的漏洞,而利用这些漏洞的人,往往是潜在的犯罪分子,这对乘客来说风险巨大。

    目前,滴滴出行已经集合了出租车、快车、专车、顺风车、拼车、单车、代驾、大巴等众多业务线。在这些与出行有关的业务中,顺风车并非赚钱的版块,但绝对是滴滴最割舍不下的业务之一。易观智库分析师余目表示,所有工具性产品都希望能增加社交属性来增强用户粘性,同时滴滴作为出行行业的龙头,任何出行业务都希望占领。一款打车软件要增加社交属性,顺风车无疑是一个好的选择。2015年6月,滴滴顺风车上线之时,特意对外强调了滴滴顺风车的社交属性。

    行业发展动态,市场问题处理尚未完备

    其实,舆论的心情我亦感同身受,上文提到的顺风车目前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尖锐。更为甚者,近期据相关人士调查发现,由于滴滴顺风车司机的认证日益严格,于是地下黑中介便挖掘了一条以代办滴滴顺风车司机认证为生的黑色产业链。性质如此恶劣的事件,全国人民关注度如此之高的事件,滴滴开启了自我检查,黑产却还有办法来规避。到底是滴滴的规则漏洞太多,执行不力;还是黑产太厉害,总能找到相关解决办法?

    另一方面,随着网约车市场日渐扩大,一些其他问题也随之产生。各大平台为了争抢用户采取低价竞争,导致他们一直主打的服务逐渐缩水,爽约车、同路不同价等乱象频现,比如之前同一路段安卓用户和苹果用户的打车费用存在差异就已经引发过社会上强烈的争议。

    再者,北京、上海、南京等作为网约车各大平台公认的热门城市,网约车平台“烧钱大战”已经持续了数年之久。后果是直接导致了这些城市的出租车司机大批退车的现象,大量正在营运的出租车业务量也在不断缩水。尽管网约车带给了人们出行更多的便利,但也影响了众多传统出租车业主的生计问题。

    言尽于此,一方面我为李明珠在郑州乘坐顺风车遇害感到悲哀与惋惜,另一方面也对目前我国网约车行业的生态和格局感到无比失望!不过,查阅相关资料之后,却又发现顺风车其实并不属于网约车概念,目前,针对顺风车还尚未有完整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2016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鼓励私人小客车合乘,但也指出《网约车管理办法》不适用于属于共享互助出行的顺风车。《网约车管理办法》第四章第二十三条明确指明:“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依法纳税,为乘客购买承运人责任险等相关保险,充分保障乘客权益。”但其附则第三十八条则指出:“私人小客车合乘,也称为拼车、顺风车,按城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执行。”至今为止,在地方政府法律法规中,也没有完整的对顺风车行为进行规范,大多认为该行为为自愿民事行为,其权利、义务和责任由双方共同承担。

    针对顺风车现状,取缔还是改变

    事实上,顺风车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和快车、出租车、专车等业务已经构成了滴滴出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顺风车自上线以来也运营了长达3年多之久,由于制度方面存在漏洞,导致了顺风车在无法可循的情况下依然存在了如此之久。但是顺风车是出行行业高速发展之后的产物,代表的是先进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如果发生一起事故就消灭一项先进生产力的产物,那是逃避现实促使社会退步的做法。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这一趋势是通过曲折复杂的过程和道路实现的。

    因此,我们在看待滴滴空姐事件的时候,我们不应该想到的是将顺风车一棒子打死,而是去纠正,去改变,去带动这个行业去进步,去发展。首先,悲剧既已发生,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网约车管理办法》中完善对顺风车业务的相关管理条例,让顺风车业务真正有法可循。其次,去深化严格滴滴顺风车车主认证考核系统,增加年检甚至半年检,通过严查来确保顺风车主的可靠性。再者,顺风车车内应张贴相关二维码或其他投诉方式,在顺风车主有作案倾向之前,乘客能在第一时间实施最有效的自卫,让犯罪嫌疑人能有所忌惮。

    说起来,中国的网约车最早要追溯到2010的易到,经过八年的发展,发展成为如今百家齐放的局面,滴滴、美团、神州、曹操等多家平台都在开展网约车业务。此次事件的发生,我们每个人都深感不幸,也对网约车心中多少产生忌惮。事已至此,此次惊天大案的落地,又是否能为我国所有网约车企业敲响一次警钟呢?我认为,网约车企业目前也是长期需要做的就是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去查漏补缺完善制度,希望2020年时,网约车系统一切走向完备,可以“十年磨一剑”,成为利于公众出行的优质产品,真正推动人们出行的便利。

    互联网圈知名评论家,人称“小马哥”。国内某知名创业公司运营总监,财经杂志签约专栏作家,资深商业写作者,独立财经书评写作者,深度报道写作者,中国互联网金融首席架构师,TMT领域首席评论师,CCTV央视财经特约评论员,2016新媒体风云人物,2017新橙奖年度最佳互联网自媒体人,以独特视角发表最新财经观点、公司管理、品牌营销、电商分析等内容,满足大家相关方面的知识需求。 文章转载与商务合作加个人微信号:mawen011(小马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逝者已矣,生者如斯,中国网约车路在何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he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