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在课堂上让学生敢说、敢问、敢想……使我深刻感受到:孩子们上课认真听课的效率提高了、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师生对话、尤其是生生对话的次数也多了……大多数孩子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特别是现在课堂中出现的两种手势:一种是小手张开高举,表示我要展示、质疑……另一种是握紧拳头也要高举,表示虽然现在不会,但我要加油,我要努力,我要握紧拳头向前冲……
在讲分数与除法时,首先为学生列举了生活常见的平均分的例子:一块蛋糕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到几块?如果把7块蛋糕平均分给3个人呢?1÷2=1/2,7÷3=7/3,通过算式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为下面讲带分数和假分数的互化做好铺绽。让学生从中感知到: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a÷b=a/b(b≠0)因为除数不能为0,所以分母也不能为0。正是因为对这一知识理解的透彻,又加上孩子们勤于思考,所以当讲到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时,王利和和康茂源才会想到创新的互化方法,假化带:分子÷分母,商作整数部,余数作分子,分母不变,如7/3=7÷3=2 又1/3。带化假:分母乘整数加分子的结果作分子,分母不变,如5又1/2=5ⅹ2+1/2=11/2。
传递知识,启迪智慧(三)传递知识,启迪智慧(三) 传递知识,启迪智慧(三) 传递知识,启迪智慧(三) 传递知识,启迪智慧(三)
又如讲找最大公因数时,张博恒为我们带来了独特的解法——短除法,他为我们详细地讲解了如何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及求公因数的方法,即:用短除法,从最小质数2开始除,除后的每一步必须没有余数,这才是公因数,一直除到这两个数只有公因数1为止,最后把所有的公因数相乘,乘积就是最大公因数。如果知道了最大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所有因数就是它们的公因数。听着张博恒的侃侃而谈,看着他洋溢出自信的笑脸,让我又一次感受到:这才是超级的学霸……因为我都没想到从最大公因数中如何求公因数?
传递知识,启迪智慧(三)传递知识,启迪智慧(三)
传递知识,启迪智慧(三)
传递知识,启迪智慧(三)
传递知识,启迪智慧(三)
传递知识,启迪智慧(三)
传递知识,启迪智慧(三)
传递知识,启迪智慧(三)
是呀,只要我们老师为学生提供出更多的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全班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孩子定会全力以赴、在展示交流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创造生成自己独特的方法!超越他们自己,有时也会超越做老师的我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