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论语》的首尾呼应

《论语》的首尾呼应

作者: 简书老张 | 来源:发表于2019-06-25 22:18 被阅读0次

《论语》开篇和结束的文字是这样的。

学而篇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尧曰篇第二十

20.3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说起开篇,地球人都知道。但提到结尾,估计真正研读过的人就不多啦。虽说论语的编排十分随意,几乎是孔门弟子守墓居丧期间。大家一起回忆老师平时教诲,自然拼凑而成。但也有可能,开头用哪句话,结尾用哪句话,还是有所考虑的。所以,把这两段合在一起读读,也很有意思。

    开头谈了三个话题,一是读书学习是快乐的,二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快乐的,三是修养自身理性温和的品质,就是一个君子了。

    结尾也谈了三个话题,一是不洞察自己的命运和使命,不能成为君子,二是不懂得礼节礼貌礼仪,无法在社会立足,三是不能分辨别人的言辞,无法深察一个人的本质。

    首尾两段,都谈到了“君子”,这就表明,论语作为儒家思想的主要载体,它始终把做人修身当做人生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事情。同时,两段中都谈到了“知”。这是一个纯粹主观化的概念,在孟子看来,世上确实有先知先觉者,有后知后觉者。那么,前者要负责向后者进行启蒙教育。知,就是了解,明白,懂得,洞察的意思,而不同的人,能力水平不同的人,其“知”肯定是千差万别的。

    读这两段,需要明白以下几点:

    1.儒家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君子,也都应该努力成为君子,之后,通过自身品德影响他人,让更多的人成为君子。

    2.如何成为君子呢?这里告诉我们有明确的路径——学习交友,文化教育,理性而温和。同时,要知命,知礼,知言。

    最后说一下言。

    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污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好像孟子也有关于言辞的类似表述。大家看看这些,对自己说话,或者是辨别别人说话,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相关文章

  • 《论语》的首尾呼应

    《论语》开篇和结束的文字是这样的。 学而篇第一 1.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

  • 首尾呼应

    前年的三八你发了一个红包给她,她说这是她三八收到的第一个红包,她很开心地收下了……那时你们是同学关系! 今年的三八...

  • 首尾呼应

    首尾呼应的小说更具连贯性,也更易引发读者的兴趣,但这一技巧却常为作家所忽视。首尾呼应,即在小说开头有效地引入相关人...

  • 小说的首尾呼应

    文||喜乐的百合花 首尾呼应,即在小说的开头有效地引入相关人物、场景及主题,并在小说结尾呼应开头。首尾呼应的小说更...

  • 首尾呼应的爱情

    原来早在故事开头 就已经埋下伏笔 相遇是 我的早有预谋和你的擦肩而过 重逢是 我的小心翼翼和你的毫无印象 意外是 ...

  • 首尾呼应好处

    首尾呼应的好处——使结构完整,照应了开头,强调或深化了主题,加深了印象,引起读者的共鸣。

  • 演讲技巧 | 莱温斯基TED演讲触动听众的7大技巧!

    1.首尾呼应 讲自己的故事是最具说服力的,记得首尾呼应。 2.说服型演讲中如何打消听众的反对意见/疑虑 在说服型演...

  • 如何使文章结尾出彩?

    首尾呼应 引哲理 引名言 寄托希望 引发思考

  • 小说中的“首尾呼应”

    (学习) 首尾呼应的小说更具连贯性,也更易引发读者的兴趣,但这一技巧却常为作家所忽视。首尾呼应,即在小说开头有效地...

  • 《短篇小说 3 》2012年10月  100-11

    结婚 乌鸦烧 玛雅人的世界末日 首尾呼应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的首尾呼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jf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