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高考志愿研究高考那件小事
高考志愿怎么填?说说个人对高考志愿填报思路分享

高考志愿怎么填?说说个人对高考志愿填报思路分享

作者: 731912ad5985 | 来源:发表于2017-06-20 14:51 被阅读51次

    2017年6月7日,对于很多家长考生来说,高考结束,一切尘埃落定。

    你这样想就错了。

    从6月19日开始,各地陆续开始填报高考志愿,

    这才是考生的另外一个转折点。


    前两天,高考老师和三位江苏高考学生以及家长,关于高考志愿选择的一些谈话内容总结,距离高考分数公布以及志愿填报大概还有2-3周时间,家长和考生们需要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认真思考孩子面临的第一次重大人生抉择;因此需要家长与孩子,特别是家长理清思路,抓住关键,从而形成独立、理性的高考志愿填报决策。以下内容希望能为家长与孩子们的决定,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01

    关于热门与冷门专业的问题。

    经管、金融、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电气工程以及自动化等都是当下高考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而像法律、新闻、中文等都是媒体口中的过剩专业,特别是水利、力学、气象,以及数学与物理等基础学科都是家长与考生印象中的冷门专业。

    从广泛的概念性上理解,这种对专业冷热门的归类,的确存在一定的社会原因,是当下一种普遍就业现象的反应;但是这种结论的最大误区就是在总结所谓热门、冷门专业的时候,忽略了大学本身的因素,即在不考虑大学因素的前提下,对热门、冷门专业的定义都是相对的。

    以法律专业为例,一个普通二本高校的法学专业肯定是相对过剩的,而像北大,人大,武大以及吉大等985工程大学的法学专业,则面临着更多的深造机会,即使选择就业也是起点较高,机会很多。同样类似的还有计算机专业,985工程大学的学生,选择多,起点也高,而普通大学的学生就业质量一般,甚至面临很大困难。

    再有典型的案例就是河海大学的水利类专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气象专业,都是考生眼中所谓的冷门专业,但由于其都是所在领域的高精尖专业,学生出路并不差。这就是所谓冷热门专业的结构性失衡:重点大学(985工程)以及次重点大学(211工程)重点学科,供需两旺,学生选择较多,而非重点大学又非重点学科的专业,由于基础薄弱,即使名称响亮,但也难以掩饰其办学效果较差的实质,具有一定的误导性;所以仅仅通过专业名称来对专业进行分类是不客观的做法,非常容易对考生形成误导,进而导致选错专业。特别是在当下几乎是个大学就开设法律、金融以及计算机等所谓热门专业的情况下,要擦亮眼睛,慎选大多数大学的这一类专业,不要为专业名称所误导。

    02

    如何判断一所大学的某个专业是冷门,还是热门呢?建议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一、看学校性质。

    目前高校一般可以分为985、211、省部共建大学、省属重点大学以及行业特色大学等类型,看看学校具体属于哪一类性质,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在就业以及深造的时候,将面临着无处不在的基于不同等级大学所带来的差别化待遇,也可以称之为教育出身,仅从不同大学学生深造角度看,简直就是相差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像清华、北大官方公布的保研率在30%左右,一般985大学保研率大概在10%左右,211还会低一些,而清华北大由于处在塔尖,很多未在保研名单里的学生,只要没有挂科,且GPA良好,如果自行联系到接收学校,也可以保研,所以北大、清华的实际保研率要比官方公布的数据更高。

    二、确认高校性质。

    再具体看该大学办学历史与办学特色,如该大学是以工科为主,还是以理科为主,是以人文社科为主,还是综合性类型大学,一般建议围绕该大学主干学科报考,慎报非主干学科,如不报财经大学的工科专业,不报工科大学的文科专业。

    三、再看该大学拥有哪些博士点

    哪些重点学科,哪些重点实验室(含国家、省部级等),非重点学科慎报。即使在同一所大学,重点专业与非重点专业的境遇相差极大,重点专业云集了走在该领域前沿的专家学者,学校投入大,学生实践机会多,教授也可以引导学生超越教科书、超越眼前所见,认识到更高、更广层次的知识和视野,而普通专业,学校投入少,资源有限,如果教师能把教科书讲好已是非常难得的事情。

    四、考虑专业与地域交叉因素

    如计算机专业,优先选择北、上、深、杭四大城市,以上四地为互联网企业、高精尖行业集中地区,计算机专业学生面临机会较多;再以金融专业为例,江西财经大学金融以及会计专业,应该可以排到国内前十,但是由于地域所限,导致学生出路受阻,而首都经贸大学、南京财经大学等非一线财经类大学,实力弱于江西财经大学,但是由于地处发达地区,学生出路很多,就业形势较好。

    03

    谈一谈具体专业:以医学、法律与计算机为例。

    首先提下我个人体会:

    二本考生如果没有特殊的家庭或者社会资源,尽量要报一个专业性较强专业,因为二本毕业大概率是面临就业问题,普通家庭的孩子竞争唯一能依靠的就是专业。

    一本考生需要考虑的问题是,由于当下富二代、官二代子女都涌向金融经管等大热专业,普通家庭的孩子考上这些专业如果要跟他们竞争,需要拿到更多能代表竞争力的专业证书或者选择要吃苦下功夫的专业,也可以选择避开与他们的竞争。像医学这种专业度很强的专业,更适合普通家庭的孩子,特别是当前选择专业有一种跷跷板现象,大家都不学医,反而是个机会。虽然目前医生执业环境有所恶化,但是医学专业依然是我比较推荐的一个专业。

    2000年以前协和医学院的录取分数与清华不相上下,然而时过境迁,中国也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同时由于二胎开放导致的系列医学资源的告急,本应是医学越来越重要的时候,医学院的录取分数却下来了,这里面媒体对医学领域的负面报道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误导了很多考生和家长。医学是一个极度依赖专业以及时间积累的专业,学医前十年都比较辛苦,后面就慢慢有回报了。当然选择医学专业,还有两个好处:一是不太可能会被机器人取代;二,大多数富二代不选,选了也没太多竞争优势,起点相对公平。

    如果选择会计专业,如果非重点大学,又没有考下注册会计师,毕业就是从最基层出纳开始,其它如法律专业,需要通过司法考试,金融专业需要考CFA,所以孩子如果是学霸,非常擅长考试,且想有更高起点,可以考虑这些专业,当然这些考试都极难,通过率极地,所以社会急需。

    再具体谈谈法学与计算机专业,真正的法学牛校是传统的五院四系(五院是指:中国政法,中南政法,西南政法,华东政法,西北政法,四系是指:北大,人大,武大,吉大四所大学法律系);江苏省内相对较好的法学专业是南师大(江苏省内大学法学实力最强,超过南京大学),南京大学(经济法较为突出,另有985大学品牌优势)和苏州大学(省属最好大学)。特别一提的是五院里的西南政法,是当年五院里最强悍的学校,但因错过与重庆大学合并,继而错过成为教育部直属大学,近几年在江苏录取分数有所下降,但依然是当代法学教育的一支重要代表力量。

    法学专业学生最大的考验就是是否能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如果能通过该考试,就业时竞争优势会非常大,特别是在经济领域,如果拥有法律加经济双重专业背景,是目前热门就业领域-各大投资银行校招的首要猎取对象。法学专业学生考公检法公务员也较多,但是在北京这种地方,近年出现很多基层司法系统公务员辞职,主要原因是待遇不佳。三四线城市,公检法系统公务员依然是传统的优势职业。计算机专业大热与当前互联网大热有很大关系,从美国硅谷的谷歌,亚马逊,facebook,到中国的北、上、深、杭的BAT互联网旗舰,互联网企业市值全面超越传统企业,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选择中,除投行之外的另一股热潮。

    但是计算机专业整体就业现实非常残酷,并不如想象中的美好,不是每一个计算机专业学生都有同等机会进入世界一流与中国一流的互联网企业,这些巨头们校招时,也带着严重的出身歧视-只招固定几所重点大学计算机相关专业学生,非目标大学计算机专业学生,连当面递个简历的机会都不会有,所以非重点大学的计算机专业也并不是最佳选择。

    计算机专业的优势是,在当下各行各业都全面拥抱互联网的形势下,需求增幅明显。比如在金融领域,科技金融最近是非常火的概念(例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也因此吸引大量计算机专业学生到科技金融类企业就业。计算机专业与法学专业最本质的区别是:法学与人打交道,而计算机则是与代码打交道。要考虑自己性格特点,充分评估自己对哪种存在方式更感兴趣。学习不同专业,就是掌握不同解读社会现象的语言,在一个程序员的眼里,世界就是有很多代码组成的,订个餐都可以写个代码来完成。在一个法律专业学生眼里,每一种社会现象背后都涉及法律问题,都有对应的法条可以解释。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家麻醉医生说过,她喜欢观察别人的脖子,以此来判断假如这个人躺在手术台上,好不好插管。

    04

    关于地域的选择。

    关于地域选择的问题,前面已经涉及了一点。基本原则是:在可选较多的情况下北、上、深、宁、杭都可作为首选,在可选较少的情况下,可选其它区域重点大学,我身边不少同事都是本科在外地,保研或考研到北京,当然都是本科学霸,GPA以及综合表现都很好 。

    深圳比较特殊,本地几乎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大学,本地仅有深圳大学,还有几所名校的研究院(只招研究生),所以导致中南地区学生就业流向大多是广深地区,像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这些中南地区重点高校,都是华为、万科、腾讯等总部位于深圳的企业的主要校招来源校。

    上海是金融中心,北京是金融企业总部聚集地,是学金融学专业首选地区;互联网企业总部主要聚集在北上深杭,未来打算去这几个地方可有针对性的选择当地或附近大学。一线城市优势是机会多,职业类型多,视野相对较广,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劣势是进入门槛越来越高,需要投入包括投入更多智力以及资金成本,才有可能立足。随着一线城市的门槛抬升,未来3-5年,一线城市部分毕业生将分流到南京、杭州、苏州等东部发达城市,这些城市房价还会上升,人才竞争也会逐渐加剧。这就是一层一层的溢出效应,赤裸裸的看背景、看实力、看爸爸的淘汰过程。三四线城市的优势也很明显,例如竞争压力小,适合宜居。

    选择哪里上学,未来希望去哪里发展,这个也要具体看孩子类型,擅长学习和考试、有闯劲的孩子考到哪里都不会局限,追求稳定,不喜欢竞争的孩子,建议不要报离家乡太远的学校(最好省内,省内就业相对具有信息、人脉等优势)。

    05

    关于兴趣与专业选择的问题。

    再谈谈关于孩子兴趣与专业的选择的问题。

    首先应考虑避开所选专业有自己弱势基础科目相关的专业,例如力学,自动化等专业,很多专业课与物理知识相关,金融,计算机专业最好是数学基础比较好,数学较差的考生可以选择新闻,法律,中文等纯文科专业,这样有针对性的避开劣势基础科目,对于入学后在平均分、奖学金评定以及其它各类评优都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同时由于孩子对职业的多样性还缺乏了解,很难准确说出来自己的职业兴趣,像很多新兴的职业种类可能都没有听说过,所以只能通过外界了解获取,可以看看通过对孩子对数学、语文、物理以及化学等基础学科的兴趣程度,来判断对关联专业的可能拥有的兴趣程度,例如新兴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专业,如果孩子数学不好,数理基础不强,就不要盲目跟风。另外像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这一类的专业,即使孩子非常感兴趣,除了属于顶尖大学的重点专业,都不建议报考,如果以上专业是非重点大学非重点专业,专业度极差,否则妥妥的虚度四年。当然如果对选什么专业确实不是很明确的话,有种方法可以试一下:用预估分数去对标所有可能可以上的大学王牌专业,然后再在这些专业里结合自己的兴趣和职业理想,用排除法来进行选择。

    关于专业选择的问题

    还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如何处理好选学校还是选专业的问题,在可选较多的情况下选重点大学重点专业,在可选较少的情况下选一般大学的王牌专业,然后是重点大学的一般专业。举例,考生分数可报河海大学水利相关专业和东南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建议选前者,不选后者。

    关于二本大学王牌专业的问题,如果以四年后就业角度考虑,这些专业就业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就业有稳定渠道,通常是某些行业固定的校招来源地,如长沙理工大学桥梁专业,以及南京工程学院电力相关专业。


    关于高考填报志愿除了关注学生的专业兴趣之外,关注院校录取分数线是重中之重

    题外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考志愿怎么填?说说个人对高考志愿填报思路分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kp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