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四札

作者: 冷眼观天下 | 来源:发表于2020-01-14 12:07 被阅读0次

    老友见面,总要问一句,最近忙什么?我总是回答,在忙着读书。

    书籍是知识的海洋,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宝藏。读书,是最廉价的高贵。

    读书是我的生活方式。过去在岗,读书是我排在第一位的业余爱好;退休以后,读书就成了我的主业。

    如果您有空到我家做客,请到我家楼顶阳台。桂花树下,有一张躺椅,躺骑边上有一张茶几,茶几上面有一杯清茶,茶杯旁边有一本书和一副老花镜。躺骑上半坐半卧一个老翁,那就是鄙人了。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那是说给年轻人听的。我要说,读书可以治愚,可以解忧,可以防治老年痴呆。

    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与古今中外的文人雅士进行心灵的沟通和碰撞,那种感觉的美妙是不可言说的。

    不可言说,却可以笔录。秉烛而读,偶有所得,则奋笔疾书。或数字,或数行,或成段,或成篇,竟有一种秋后农夫般的快乐。

    独乐乐何如众乐乐!现不揣浅陋,从读书笔记中,择其数端,奉献给文友诸君,求教于大方。见笑见笑!

    人到老了一只眼

    ——读《沧浪之水》

    闫真的小说《沧浪之水》里,涉事未深的研究生梁致远和饱经沧桑的罗老师有一段对话。

    梁问罗:你年轻的时候什么样?罗说:和你一样,一个鼻子两只眼。梁:后来呢?罗:后来成了四只眼,加了一副眼镜。梁:我恨不得只剩一只眼。罗:对了,对了,那就对了!

    从两只眼到四只眼再到一只眼,是人生从青涩走向成熟的三个阶段。

    年轻人两只眼看世界,自然,朴素,客观,看到的是本来面目。

    人到中年,眼睛外边加了一副眼镜。这层薄薄的镜片具有过滤和缩放功能,事物在我们眼里注入了许多主观因素。

    人老了,最好只剩一只眼。这倒不是瞎一只眼成了独眼龙,而是说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时的眼光就多了些包容,多了些智慧。

    有这样一个谜语:小时候四条腿,长大两条腿,老了三条腿。谜底是人。

    其实这个谜语还可以是这样的:小时候两只眼,长大四只眼,老了一只眼。谜底也是人。

    无可无不可,能言能不言

    ——读《世说新语》

    “无可无不可,能言能不言”。

    这是我读《世说新语》,从书中摘出的两句话,拼成了一幅对联。

    这两句话出自《世说新语》里记载的两则轶事。

    第一句出自《言语》篇。“王中郎令伏玄度丶习凿齿论青楚人物。临成,以示韩康伯,康伯都无言。王曰:何故不言?韩曰:无可无不可。”

    王坦之让伏玄度与习凿齿评论青州和楚国的著名人物。二人写好后拿给韩康伯看,韩康伯一言不发。王坦之说,你为什么不说话呀?韩康伯说,这本来就没有什么可以不可以的。

    第二句出自《赏誉》篇。“刘尹道江道群:不能言而能不言。”刘尹说,江道群这个人不善于说话,但是他能做到不轻易说话。

    无可无不可,能言能不言,这是为人处世的大智慧。韩康伯和江道群,就是有大智慧的人。

    对于一个人或一件事,本来就没有唯一的评判标准,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自然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要允许不同的见解共存互补,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不要强行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所有的人和所有的事。韩康伯看了伏玄度和习凿齿的两篇人物评论,他没有表态,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无法用或可或否来回答的问题。

    有人善于表达,有人善于沉默。夸夸其谈的人,往往言多必失,甚至祸从口出。沉默寡言,守口如金的人,则从不后悔,而且始终掌握话语主动权。知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能不说,必定是高人。

    “不能言而能不言”,寥寥七个字,活灵活现地刻划出江道群的性格特征。“不能言”是他的短处,但由于他“能不言”,短处反而成了长处。一个人能言并不难,难的是能不言。

    “无可无不可,能言能不言”,看似简单,其实蕴藏着深刻的道理,这里有辩证法。“无可无不可”是“知”,“能言能不言”是“行”。知道了“无可无不可”的道理,不钻牛角尖,不去撞南墙,自然就能不轻言,不妄言了。

    这个女人不寻常

    ——读《世说新语》

    读《世说新语》,《贤媛第十九》一节,玩味再三,击节称绝。

    许允娶个新媳妇,长得比较丑。拜过天地,许允不愿入洞房。后经人劝,勉强进屋,见了一面,回头就走。新媳妇知道他这一走就不会再来,忙伸手抓住衣服,“夫君请留步”。

    下面一段对话极精彩。

    许谓妇曰:“妇有四德,卿有其几?”许允问新媳妇:妇有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你占哪一条?

    妇曰:“新妇所乏唯容尔”。我不过是不太漂亮而已,别的我都有。

    接着又反问许允:“士有百行,君有几?”君子的高尚品行上百种,你占几种?

    许允说:“皆备”。我占全了。这就是吹牛了。

    妇云:“百行以德为首,君好色不好德,何谓皆备”?好色不好德,这一条就够了,还好意思说百行皆备?

    这个女人不寻常。妇可以无容,士不可无德。这女人虽然长得丑,但心灵美,内秀。许允正好反过来。

    “允有惭色,遂相敬重”。好在许允知错就改,对丑媳妇肃然起敬。后来夫妻感情好像还不错,他们育有二子,由此可知。

    颜斶齐王各命前

    ——读《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诗中有句云:“颜觸齐王各命前”。这句诗用了一个典故。

    齐宣王和颜斶会面。宣王说,颜斶,你到我跟前来!颜斶说,宣王,你到我跟前来!大臣们都指责颜斶不懂事。宣王是一国之君,你只是个普通绅士,怎么用这种口气说话!

    颜斶说,正因为宣王是一国之君,我如果跑到他跟前,那就是趋炎附势;他如果到我跟前来,那就是礼贤下士。是趋炎附势好呢,还是礼贤下士好呢?

    人人都说下士好,唯有附势忘不了。

    想当年我也曾在官场,见过不少大首长。首长走下轿车,迎候在旁的大小官员趋步向前,依次等候握手接见,我从来没有见过首长走上前主动去和部下握手。

    但是如果首长到了基层,尤其是到了农民家里,那就不一样了。农民一般不会跑着去和首长握手,而是首长走向前去找农民握手。如果有人一路小跑去握首长的手,我就怀疑他可能是乡村干部。

    这是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首长能管官员的乌纱帽,管不了农民的破草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四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kt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