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宫咀徵再品绕梁数百载的性灵之音
仅以一段文化艺术之旅聊慰心中感伤
已记不清在哪一座大教堂里首次听到管风琴演奏了,但听过那场演奏后,管风琴浑厚的乐音就萦绕于我的耳畔,挥之不去。管风琴是世上体积最大、结构最复杂的乐器。在庄严神圣的古老大教堂中演奏,营造出一种特殊的心理氛围,直抵听众灵魂深处。听过古老大教堂里的管风琴演奏,再到现代化音乐厅中欣赏管风琴演奏,似乎就总觉得缺了点儿什么。正所谓:“弹虽在指声在意,听不以耳而以心”。大教堂中的一景一物给音符赋予了生命力,使音乐得以升华。
我是在多年前参观巴黎圣母院的,圣母院内的景观在脑海中已有点儿模糊了,然而教堂内的管风琴演奏给我留下的印象极为深刻。我本是去一探大文豪雨果笔下那个浪漫与现实、神圣与邪恶碰撞出火花之地,却被教堂内的跌宕琴音所俘虏。时而深沉、时而高亢的琴音在偌大的教堂中回荡,似乎每一块砖石都发出共鸣。悠扬琴音不绝如缕,盈溢于教堂之中。7800根音管道尽昔日的荣耀和历史的沧桑,震撼了我的每一根神经。在乐声之中,我与圣母院融为一体,走过岁月的沧海桑田......
无论世人赋予这座建筑物何种意义,其艺术价值都是无可否定的。她凝聚了无数艺术家和工匠的智慧和技艺,经过八百五十多年的风吹雨打以及人为破坏仍屹立不倒。而那台管风琴犹如一位睿智的老者,以其独特的形式向世人讲述着岁月的故事。铿锵的琴音与宏伟的教堂建筑完美结合;也只有这样沉稳的琴身与厚重的琴音才能承载得起那沉甸甸的历史。
巴黎圣母院的管风琴并不是世上最古老的管风琴,但在管风琴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圣母院的第一台管风琴可追溯到1330年。1400年圣母院决定增设另一台,并于1403年投入了使用。这台中古管风琴在1730到1738年间被另一台管风琴替代了。后来琴匠使用原有的音管再造了一台新琴,在1868年正式启用。这台管风琴奠定了法国交响化管风琴的基础,延续至今。
那时的我对这台管风琴了解不深,仅被其精致的做工、巨大的体积和淳厚的音质所震撼。直至我看了一部纪录片《In the Belly of the Organ of Notre-Dame》(巴黎圣母院管风琴探秘)才认识到这台管风琴在人类音乐发展史中有着如此重大的意义。
巴黎圣母院是属于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她一直敞开胸怀拥抱世界各地的游客。游览圣母院是免门票的。大火发生前,圣母院每天平均接待约3万名游客。每个周日下午,圣母院还开发管风琴给任何人弹奏。当然,不是大家一拥而上!据说,报名人数众多,你要是报名去弹奏,大约要等上两到三年时间才能轮到。
周一的圣母院大火牵动着世人的心,因为巴黎圣母院不仅仅是一座宗教建筑物和法国的标志,她还是人类文明的宝库。热爱历史、文化和艺术的人都为此扼腕并慷慨解囊帮助重建。当我得知圣母院的大部分艺术宝藏和文物在大火中得以幸存,不禁长吁一口气。据说管风琴也得以幸存。然而,大火洗礼后的管风琴是否仍能奏出昔日铿锵之音呢?想至此,不禁黯然神伤。
“英国文化园”公众号在此与大家重温一段文化与艺术之旅,在巴黎圣母院管风琴主琴师奥利维耶·拉特利的引领下观赏大火前的圣母院以及聆听管风琴的美妙琴音。我们播放的这部法国纪录片(分两段播出)配有英文字幕,是学习英文的极好材料。
https://mp.weixin.qq.com/s/5-R8hHeuBMyyG4vKoi-G5w
大家还可以通过以下链接去观看中国国家大剧院译制的中文字幕版纪录片。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0444122/?p=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