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无所事事,忽出奇想,在简书新开一个吃喝玩乐文集,如题,专门记录吃喝玩乐的各种经历。算是给自己浅表腐败的一种记录,也是给有兴趣的读者朋友们的一种分享。切记啊,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记录,真真切切的体验。不是广告,毫无推销的意愿和意图,只是分享,本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想法而已。呵呵。用来给自己留作回味纪念,也给有兴趣的朋友们做参考。
------------------------ 华丽丽的分割线 --------------------------
今天去了浦东嘉里中心。不是刻意为之。实在原来是想去看看最近被炒得热热闹闹的前滩太古汇的。但是不知道怎么搞的,百度地图的导航出了毛病,在那里乱指挥。好脾气的开车人终于被那短路的乱指挥弄烦了,于是决定临时改道,去那个比较熟悉且似乎离当时地点不远处的嘉里中心。关键是,时间已经快到十二点,大家都已经饥肠辘辘,容易发毛。
车往嘉里中心的路上,我们开始计划吃什么。司机兼领导说是想吃潮州菜。想想挺好玩的,这老兄又不是广东人,而且他根本不懂潮州菜,但是每次说到潮州菜总是一脸的心心念念。追问一下,原来是小时候有个潮州小朋友的妈妈给他们做过好吃的潮州菜,仅仅一次美好的体验,终身难忘啊,哈哈哈。
巧了,停好车,沿着扶梯从一楼上二楼,右手边第一家店就是一家名为《潮堂》的潮州菜小饭店。
店堂不大,但是设计蛮清新的。餐厅里坐得满满堂堂的,但不觉得拥挤嘈杂;门口服务生小妹妹也非常友善自然地招呼我们,说是略等一会儿就会有桌子空出来。她给我们一本带照片的菜单慢慢研究。果然,大概也就等了十分钟不到,领位小妹妹就过来叫我们了。正好大概了解了菜单,考虑到今天只有我们两个人,点菜的原则就是挑小分量的点,这样可以多品尝几个菜。另外一个原则是,尽量挑平时自己家里不会做的点。至于那种平时会做沙茶牛肉、白灼芥蓝什么的,今天就免了。
店里面的服务生很忙碌,不过,他们和她们会见缝插针地过来招呼你,不让你感到被怠慢。第一感觉不错。
很快地点了几个小菜,下单了。服务生小妹迅速上了餐具,边上的小哥端来店里的茶水请我们喝。没弄懂的是,我们两个人,为啥给我们三根茶。
领导没跟我客气,喝完一杯,他又端起一杯一仰脖喝光。好吧,这人是渴了。茶水颜色有点深,但是口感还蛮清淡的。不知道是什么茶,没问。
我们点的菜很快端上来了。第一个是店里的主打招牌菜,石锅手打牛肉丸。据说,是选择了上好的牛肉剁馅,然后手工搅拌到一定松散且有嚼劲的程度,做成牛丸待命。上菜前又把牛丸切出花样,在石锅中跟大蒜调料以及小年糕一起加热保温。这个菜看上去深深的一个石钵,其实下面一层是用来保温的,上面一层在牛丸下面铺垫了厚厚一层大蒜和年糕粒。所以,量其实不大。蛮适合两个人吃的。
下面这道是典型的潮州菜,潮州蚝烙。点它的时候略有点犹豫。因为怕太多了。没想到他们把这个蚝烙面饼做的非常薄,配上姜黄酱和甜酸酱,我吃了一小半,领导消灭了一半。很快吃完的一道菜,两个大胃王对消灭这种薄饼颇有 “湿湿水” 的感觉。
这道菜叫 “潮州虾油走地鸡”。感觉它跟台湾菜肴中的 “三杯鸡”挺像的。拿走地鸡和鲜虾一起炒熟的。不过,跟三杯鸡的味道还是很不一样。葱姜蒜是必不可少的,有点九成塔,略微油多了一点。虾味给鸡肉吊鲜,蛮特别的。看看小小的石锅,其实是有深度的。最终这道菜没吃完,打包带回家的。
这个墨鱼丸煲白菜,看着就诱人。清清爽爽的一锅汤,炖的酥酥的白菜菜心,墨鱼丸切半,加了一点点开洋(虾米)调味。跟上面几个味道略微有点重的配合一下,挺好。两个人分了一小碗丝苗白米饭。多了吃不下,别浪费。
吃完饭,服务员小哥送来几个蜜饯金桔,算是帮助嘴巴里面中和一下稠稠糊糊的虾酱味道吧。哎,怎么又给了三个?我们两个人哎,怎么分啊?这是要挑动我们打架嚒?
临结账时,服务小哥建议我们关注一下他家的微信公众号,这就算是有会员了。于是送来两个南瓜沙算是赠送的饭后甜品。很意外,很开心。其实真的都吃饱了,但是碰上了不要钱的甜品,我俩毫不犹豫地把它们吃光了。(理解减肥不容易的原因了吧?!)
很久未尝试潮州菜了,今天的偶遇非常成功。吃得很满意。那些长得都好好看的服务员小弟小妹的服务工作都令人感觉很到位,很舒服。急剧降温的阴雨天,我们居然都吃出了一头大汗。蛮爽的。
这顿饭吃了三百出头,有点小贵。积分抵去了停车费,又有了一种赚到了的小确幸。
周围看到有的桌子上剩菜好多,有的菜还有大半盘,就被丢弃了。我们是光盘的。没吃完的要了打包盒带回家明天吃。
小时候,奶奶一直跟我们讲不许浪费粮食(和其他食物)。她没有什么大道理,就是简单地告诉我们 “浪费是有罪的 ”。结果,被我们一辈子都记住了,就这么简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