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写作•遇见诗书记录读书
读后感  | 《活着》与《一百个人的十年》

读后感  | 《活着》与《一百个人的十年》

作者: 幸孤山丶 | 来源:发表于2017-10-17 13:27 被阅读79次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余华
余华  《活着》

《活着》是余华所写的记录一位老人一生的事迹:从一位地主家的纨绔子弟因为嫖赌败光家产继而奋起直追,中间历经充军、土改、文化大革命、几度饿死、亲自送走了三代每一个亲人等等曲折却坚信要好好活着的故事。

说到"活着",脑海里闪现的是古华所写《芙蓉镇》里秦书田对胡玉音说的那句话:"活下去,像狗一样的活下去。"

前段时间看过冯骥才写的《一百个人的十年》,记录的全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真人真事,原本当时是想写点关于文革的东西,却久久难以下笔。

文革,是一个让现代人很难感同身受的词语,许多人只会轻描淡写的提到,哦,文革……  然后呢?虽然作为九零后的我也不曾经历过,可看过一些资料和书籍以后,真的可以用那四个字来形容——痛心疾首!

你经历过绝望吗?文革就是中国人对民族的绝望。在文革中高达百分之九十多都是冤假错案,可是又有谁来给平反?一言不合就拉到群众面前批斗,关进监狱十几载,出来已是物是人非,《一百个人的十年》中一个"文革老人"讲述他被打成右派关进监狱十年,文革终于结束被平反后回到家里,不敢见阳光,将家里所有的窗子都用报纸糊上,只留下眼睛可以往外看的缝隙,很长一段时间听见一丁点声音就浑身打颤,怕的要命,缩成一团。

那十年,因为一些在如今连事都算不上的事导致太多太多的人被批斗,在批斗中跳楼自杀,在监狱里疯掉的人不胜枚举,甚至父母为了不被批斗在夜晚要求子女杀掉他们,为的是"解脱",心的解脱,然而到文革结束后子女却终日被良心吞噬,被梦魇缠身。那是一段血淋淋难以抹掉的伤。依然想到刘少奇,想到胡风,数万万中国人的良心都会痛。事情却还在蔓延,死去的冤魂遍布中国大地。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朱元璋当了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以后,将身边的功臣一一杀尽,连为他出谋献策的神算子刘伯温也未能幸免,动辄株连九族,动辄数万人被杀,废掉丞相,专制专权,当年的南京城也是一座积满冤魂的城市啊。

“被崇拜者搞垮崇拜者,是一种心灵屠杀。”

                              ——《一百个人的十年》

文革时期,我们崇拜毛主席,把他当做神一样的供奉。《活着》里福贵一家虽是住在农村,没有城里批斗那样严重,可晚上睡觉依旧将毛主席语录抱在怀中,不敢有丝毫怠慢。《一百个人的十年》中提到一个情节,当年军队领头的人要抱着半人高的毛主席像,走了一天,实在累得不行,不小心脚下一绊,将毛主席的像摔到地下,碎了。顿时几千人鸦雀无声,司令跑来一看,瞬间双膝下跪,老泪纵横,师长看见司令跪了,立即也跪下,旅长看见师长跪了,自己也跪了,团长看见旅长跪了,一跪下,全军齐刷刷地全跪下了,从早上跪到月亮升起,没一个人敢起来……

在文革时期毛主席是人民的信仰。人最怕的是什么?就是没有信仰。就像你一直信奉上帝,突然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上帝根本不存在一样,那是一种心灵屠杀。

《一百个人的十年》几度让人流泪,可冯先生要的并不是眼泪,而是要中国人化悲愤为力量。眼泪是廉价的,悲剧是时代的,时间能够抹平心灵的创伤是骗人的,唯有生者自强不息,才是对逝者含冤者最大的尊重!

谁活到最后,谁就赢了,那句秦书田的"像狗一样活下去"震撼了我很久,在那个绝望的时代中,只要活下去,活到死,活到文革结束,不管活成什么样,就是赢家。

可《活着》里不一样,那个时代背景不一样(文革时期提的不多,因为福贵生活在农村),只要中国人不窝里斗,任何事都不至于让人绝望,虽是粮食极度紧缺,但人也不能像狗一样活着,虽倾家荡产,遭人唾弃,都要好好地活下去。

故事往往就是这般奇妙,三代人全是好人都死了,唯一的"坏人"福贵却活到了最后。小儿子善良懂事,为救难产的陌生人,被畜生般的医生疯狂抽血而死;大女儿乖巧听话,婚后却难产而死;妻子一生不离不弃,最后不堪重负,忧伤成疾而死;女婿忠厚老实,因凤霞(福贵的大女儿)死后悲伤不已,也在工作期间出意外而死;唯一的孙子苦根,因生病狂吃豆子被撑死。而讽刺的是这三代的每一个人也全都是福贵一个人埋的。

依稀记得福贵最痛恨那家导致他儿子死的医院,可命运却让女儿也死在了那家医院,当女婿出意外也要被送往那家医院时,他拼了命地想阻止,所有人都觉得他疯了,人都那样了为什么不让去医院?可只有他知道,去了那家医院就必死无疑啊。

《活着》的故事很通俗,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可人要真真正正的"活着"不容易,活着的人各有不同,可死后还不是化作一抔黄土,福贵最终孑然一身,与一头以自己名字取名的老牛朝夕相伴,卧在田埂上,悠悠然独自活着,替三代人活着。

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是曾经的福贵那般,引用一段《红楼梦》里的对贾宝玉的判词:"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政务,愚顽怕读文章,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愿我们都能认真地活着。

2017/7/21  9:19


Ⅰ你要更浪漫一些

    为自己画一双春天的眼

    在霜雪之后

    在蝉鸣之前Ⅰ

相关文章

  • 读后感  | 《活着》与《一百个人的十年》

    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余华...

  • 《一百个人的十年》读后感

    作者:青青*子衿 我一直在等待这样一本让我了解文化大革命历史的书。 十几岁的时候就听爸爸讲文革中他和爷爷的遭遇,那...

  • 活着为了铭记‖读《一百个人的十年》

    读《一百个人的十年》,是偶然听朋友介绍,在此之前,其实并不了解伤痕文学,对还有文革亲历者的讲述也很少看到。读后,内...

  • 正翔语一百贝13丨与秋碎碎念:活着的意义所在

    本文作者:与秋 扫描原文:与秋碎碎念:活着的意义所在 正翔语:一百贝13丨与秋碎碎念:活着的意义所在 五一小长假第...

  • 证明

    ——《活着(余华)》读后感 归纳法:活着→遭罪 演绎法:遭罪→活着

  • 《活着》读后感

    花了五个小时,读完了这部余华的《活着》,这部书一百个人读,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对这部书的理解,我...

  • 记忆中的过往

    《活着》读后感 当我被要求写一篇名著的读后感时,我首先想到了余华的《活着》,这...

  • 百年人生,千年人类

    一、百年人生 对于个体的人来讲,大部分人都只能活几十年。超过一百岁的不足10%。所以,人活着的基本目标就是一百岁。...

  • 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

    ——《活着》读后感 余华的《活着》太沉重了,但又充满了希望。 ...

  • 18级全春焕

    《活着》读后感 活着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关注问题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后感  | 《活着》与《一百个人的十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ns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