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行

作者: 漠谷 | 来源:发表于2018-03-17 07:32 被阅读0次

                                         

                                              平山湖大峡谷

          7月中旬约了几位朋友,开车向着甘肃河西走廊出发了。西安距离当日的目的地——张掖大约1110千米。早晨六点钟出发,驶入福银高速公路,午后一点钟在兰州吃碗牛肉面,继续西去,于傍晚7点钟到达张掖。

          张掖古称甘州,是西汉河西四郡之一。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的古城张掖,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如月氏黑水国遗址、长城烽燧、隋代木塔遗址、唐代五松园遗址、西夏大佛寺、明代钟楼、临松山马蹄石窟等。

            张掖朋友既好客又善饮,劝酒的辞句也是刀刀见血,让人防不胜防,而且还无可奈何,直饮得醉眼朦胧才算罢休。

          次日早晨醒来似乎还是晕晕乎乎的,在县府街吃碗臊子面后直奔平山湖大峡谷。张掖是一座神秘的古城。因为处于黑河流域,在西汉时期这里的农业浇灌系统就已经形成规模。十几年前曾我凭吊过黑水国遗址和骆驼城遗址。前几年突然冒出一个丹霞地貌,让张掖的旅游着实火了一把。这几年又爆发出一个平山湖大峡谷,使张掖的旅游持续升温。

            平山湖大峡谷南距离张掖市区大约30千米。越往北行驶,绿色植物越来越少。这里为平山湖蒙古族乡,是张掖最北端的一个地区。这一带山峦重叠,沟壑纵横,山色多以赭红色为主色调,色彩略显灰暗,是走廊平原与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过了龙首山就是内蒙古地界了。

            空旷的停车场上只有我们的车子,我们是第一拨客人。山门宽阔高大,但要进入每人要掏120元钱。张掖南有祁连山丹霞地貌景观,北有合黎山系的大峡谷,中间地带是富足的走廊平原。

          进入山门不久,站在瞭望台上朝北望去,这是一处陷落地带,裂谷的轮廓非常清晰,裂谷两侧是断壁悬崖,谷底骆驼草遍布,莽莽苍苍,让我想起我曾在肯尼亚见到的非洲大裂谷。尽管植被不同,但场面也是非常壮观的。这大裂谷的形成大约距今已有一亿多万年。 

            这里的平均海拔高度在2000米,绵延起伏的山丘形态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我们顺着指示牌往峡谷深处走去。张掖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每年降雨比较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在峡谷中穿行感觉空气湿润,凉爽的天气会让旅程倍感舒适。峡谷以流水沟壑为基本特征,山势低且平缓,以沙石山为背景。山体多呈圆锥或柱状,造型奇特。形状各异。谷底呈东西走向,蜿蜒曲折。谷底中多为沙石路,非常适宜徒步行走。悬崖峭壁上生长着零星的红柳树和灌木植物。峡谷中的宽度在10米至30米不等。一会儿是峭壁悬崖一线天,一会儿又是风走云飞。仰望天空,环顾四周,你会发现大峡谷与周围的气候、植被山体等简直就是两重天。山上是茫茫戈壁荒漠,峡谷中幽静凉爽。这是典型的干旱性峡谷,即使是深渊,也不见溪流,更没有藤网,除了一些异样的山洞之外,一路上都是平坦的沙子路。这简直就是在漫步,感觉爽快。在峡谷深处,见到了一棵大树,这棵树已经被当地群众称为神树。这棵树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在如此地貌中能生长岀这般模样的大树,不能不感叹生命本身的顽强抵抗力!

          在峡谷中游荡了将近两个小时,走出沟底时,强烈的阳光让人睁不开眼睛。有一位东北口音的中年人在坡上搭起帐篷,卖着他自家配制的野山果水,每人尝一杯,酸甜可口。

                                                            板桥红沟村

          在张掖的第三日早晨,驱车前往临泽县的板桥乡红沟村。张掖的摄影家晓燕女士为我们做起了向导,她曾多次来过这里。这一带的山峦多呈赭色,属于典型的丹霞地貌。由张掖往北向西,大约行驶了1小时来到红沟村。临泽县板桥镇红沟村位于县境北麓,西处巴丹吉林沙漠边缘,南依黑河,北靠合黎山,南距县城40千米。村口南侧蜿蜒曲折的黑河沿着山谷向远方的额济纳旗流去。黑河两岸灌木丛生,如果秋天到此拍摄,会是另一番诱人的景色。红沟村位于连绵起伏的合黎山之下,经过一片茂密的葡萄园和枣树林,一条峡谷横亘在面前。这片葡萄园与新疆吐鲁番地区的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一样的火焰山,一样的葡萄园。这里的农民非常勤奋,在荒漠戈壁开垦土地,种植经济作物,经济收入很可观啊!

          峡谷东南山巅上矗立着一座烽燧,烽燧西侧是断断续续的长城遗址,沿着河谷向山上延伸,高低起伏。我们立刻停车,对烽燧和长城遗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是一段明长城遗址。这些长城遗址全用黄土夯筑,夯层厚13~20厘米。有的地段夯土层间夹藏木桩、杂草或沙夯实 。残存的城墙高约五六米。几个人在峡谷中对着烽燧和长城拍摄起来。天气热,没有蓝天白云做背景,拍摄的片子不好看。但这个角度非常适合拍片。晓燕女士有耐心,她坚持在峡谷里等待蓝天白云的出现。我则登上烽燧。烽燧建筑在山巅之上,高约10米,因黄土夯筑,俗称烽火墩。这座烽火墩,与山峦相连,与长城相望,十分壮观。

          站在烽火墩上向北望去,合黎山绵延不断,山色峻峭,峡谷幽深。距离烽火墩不远处是一片波光粼粼的沙山,夹杂在赭色中十分耀眼。从合黎山向南俯瞰,漫山遍野的葡萄园形成了戈壁绿洲,让旅人的眼睛不再疲劳。

            我举起相机拍摄时,发现西边沟谷中有袅袅炊烟,还有几辆小轿车和小货车停在那里。我当即下山,叫上晓燕几个人一起来到峡谷之中。只见几位二三十岁的小伙子正在打扑克,几位村姑和几个小孩在吃西瓜,旁边垒起筒易灶台,炉火正旺,一锅鸡肉正在烹饪中。见我们到来,他们马上站起来,请我们吃西瓜。这炎热的天气,在干旱的沟谷中能吃到沙甜的西瓜,委实让人感觉惬意。在这峡谷深处,这些浪漫的山里人更让我们刮目相看。他们是红沟村的村民,今天几家人相约在这峡谷中消暑纳凉,在一起聚餐。这几家人非常好客,我们吃罢西瓜要告辞时,他们热情挽留,马上让媳妇们捞锅里的鸡肉。她们将3只鸡装盆端到桌子上,然后将几瓣大蒜捣碎盛在一个瓷碗里,往里面撒一些盐巴,又倒半碗清水,让大伙蘸着吃。这叫白水鸡,是张掖农村最盛兴的一种吃法。一位叫杨义的小伙子见我们不动手,从盆里撕下一只鸡腿塞到我手中,然后他自家又取了一块鸡肋骨肉,在碗里蘸了一下,就大口吃起来。我和晓燕等人都学着他的样子开吃。鸡肉吃了一半,媳妇们又端上来几道凉拌菜,如凉拌豇豆、蒜拌茄子、糖拌西红柿、香菜拌萝卜等。杨义又用小瓷碗斟满白酒,端起来为我们敬酒。除过开车的司机外,我们都得喝。杨义敬毕,他的伙伴们轮番登场,让我们招架不住。过了一会儿,杨义又与他的伙伴们猜拳喝酒,场面相当热闹。几个上小学的孩子不怎么吃,索性去登山玩了。女主人们忙着和面烧火不消停。善谈的杨义告诉我们,他们每家都种着十几亩葡萄,他自家还有几十亩的枣林,是引进哈密吴堡的品种。当我问及他们的收入时,杨义自豪地说,每年有十几万元的经济收入呢。我们真为这些农民兄弟高兴,为他们创造的丰收举杯畅饮!

          酒喝尽了还不算完,媳妇们又用鸡汤做了一锅揪面片,待饭出锅时,将刚在山坡上采摘的沙葱洗净后放入锅里。当我端起饭碗时,一阵清香扑鼻而来。先喝一口汤,鲜香爽口。这是山珍啊!

          临别时,杨义还要请我们去他的农庄参观。我说下一次一定来,因为太打扰他们了。

                                                        扁都口土豪盛宴

            在张掖的第四日,我在民乐县扁都口参加了一次土豪举办的盛大招待会。土豪是摄影师晓燕的朋友,我们一行也被邀请出席。早晨我们开车南去,先到距张掖南50千米的民乐县城,在城乡结合部拍摄油菜花海。油菜花刚刚盛开,鹅黄纷呈,遍布沟壑。蓝天白云,远处的山峦,脚下的油菜花海,扑鼻而来的是浓浓的花香。

          十一点多赶到扁都口。民乐县城距离扁都口大约25千米。民乐县地处高寒地区,路旁和山坡上都种植着油菜和青稞,黄橙橙绿油油的原野让人赏心悦目。汽车行驶在绵延起伏的祁连山脉中,最后到达一个贯通南北的峰口,它就是被古人称为“大斗拔谷”的险关要隘——扁都口。扁都口峡谷长28千米,宽约10余米,险隘深䆳。峡谷两侧奇峰耸立,峭壁突兀。登上峰顶,缓坡平坦蔓延,漫山遍野的青草和油菜花海交织在一起,立刻使游人的心醉了。扁都口海拔3500米,南通青海祁连县峨堡镇,北达甘肃民乐县炒面庄。这里曾为古丝绸之路南道由青海入甘肃西域的通道。我曾于1986年6月和2008年5月开车由青海翻越达坂山去张掖,途中经过扁都口;又于2011年7月开车由张掖途经扁都口去青海。1986年6月7日与同事老黄翻越达坂时,穿越茫茫云海,山道弯弯,山势险峻,时而盘旋百折冲上峰顶,时而俯冲扑入峡谷。一路上林海苍茫,溪流蜿蜒。险峻处是悬崖绝壁,峻峰狰狞,一个又一个的急弯叫人惊悸不宁。待峰回路转,心中释然,冷汗化为笑语,感慨不已。那次早晨九点由西宁出发,十一点开始翻越达坂山,直到下午5点才到扁都口。晚上与老黄在张掖老孙家炒炮店吃深的思念……2008年5月7日由西宁到达坂山已经是午后四点了。通往民乐的隧道已经建成通车,到扁都口才是五点多钟,晩上七点多已经在张掖城里与晓燕喝酒呢!2011年7月6日,路过扁都口时正下着雨,于中午十二点赶到达坂山下的青海门源县青石嘴镇吃午饭,然后由门源至大通和循化县。

          现在眼前的扁都口再一次让我激情涌动。放眼望去,蓝天白云,满山遍野的草原上点缀着油菜花和青稞,整个扁都口就是一张绿色的地毯,地毯上绣着鹅黃色和墨绿色的图案,让我们的心放飞。

            苍穹之下,人头攒动,几十辆车子横七竖八地停放在草地上。那一定是今天的目的地!我们很快来到现场。一位面色黧黑的中年人迎上前来与我们一一握手。他显得非常敦厚。他就是今天的主人。他姓尚,四十多岁,是张掖小有名气的建筑商。今天是他十六岁的女儿考入高中的盛大庆典。他戴着一顶圆形遮阳帽,彬彬有礼,陪我们走进搭好的迎宾门。迈入红地毯时,礼仪小姐轻歌曼舞,乐队演奏响彻云天。

          搭好的舞台坐东面西,舞台背后是一望无际的油菜花海,舞台前方是起伏的草原,摆放着七八排炕桌,草地上铺着地毯,来宾席地而坐。在舞台的北侧,炉火正旺,架着6口大锅,五六位厨师正忙着烹饪牛羊肉。听尚老板说,今天为了犒劳宾朋,特意宰杀了3只牦牛和6只羯羊!甘肃和新疆等地烹饪牛羊肉一般都是清炖,汤锅里只放鲜姜或少许花椒,肉出锅时才撒盐。锅台不远处是两座凉棚,里面摆放着各种蔬果和面点。

          哦,一顿饕餮盛宴!这种场面只有在新疆、内蒙古和甘肃河西走廊才能看到!

          不等我们坐定,身着藏族服装的少女们先端上来一碗碗热腾腾的牛肉汤,里面装着半碗牦牛肉!原汁原味,汤味鲜美,肉质鲜嫩,让人食欲大开。

          吃下一碗垫底的牛大碗后不久,舞台上开始骚动,我一看表正好是中午十二点。一阵打击乐器演奏后,一位主持人登台亮相,并宣布庆典仪式开始。尚老板携全家老小登台致谢。尚老板很腼腆,话不多,只说了一句话:“谢谢大家!吃好喝好!”他女儿倒是很会讲话:“我谢谢各位长辈和同学们的祝福!我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以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回报社会!”

          掌声雷动后,舞台上跳起了欢乐的歌舞。尚老板专门请来了与扁都口毗邻的青海省祁连县藏族歌舞团,为大家献上精彩的文艺演出。

          这时桌子上已摆满了手抓牛羊肉和奶茶,酒杯里斟满了酒,宾客们席地而坐,吃肉喝酒,好开心呀!我与晓燕和客人们频频举杯,大口嚼着牦牛腱子肉。过一会儿尚老板来敬酒,又是一阵猛喝,他用筷子夹过来一块羊排,非要让我吃。盛情难却,吃了一半就感觉腻歪了。

          酒喝到六成,晓燕叫上我去拍写真。她请来几位藏族演员,利用演出间隙为我们展示她们的丽影。美女与油菜花是最佳拍档,相互衬托着,点缀其间让人陶醉。藏族美女珍珍和可可很入镜,不断亮出各种造型,让人喝彩。美女珍珍天生丽质,她的眉宇间流露出来一种青春的味道,回味无穷。在油菜花海中,一览无余,如果沒有藏女的点缀,这油菜花看久了也让人乏味啊!

            草原上歌舞升平,酒宴持续到下午三点多时,舞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嘉宾相拥在一起,相互敬酒,推杯换盏,场面十分火爆。有几位客人已经醉倒,躺在地毯上呼呼大睡。我们也有了醉意,趁着主人不备,赶紧溜之大吉!

                                                      山丹马场散记

          我这是第三次来到山丹马场。过去这里属于兰州军区后勤部管辖,是名副其实的军马场。现在归属国营农场,也只能叫马场了。虽说马匹也没有过去多了,但祁连山下的牧场还在,每年七八月份的油菜花照旧盛开着,慕名而来的游客与日俱增。硝烟散尽,雄风犹存。

          早晨六点从张掖东去。祁连山下的山丹是一片水草丰美的草原。也叫大马营草原。这里曾是匈奴王的牧地,回鹘人的牧地,元代蒙古王阔端汗的牧地。进入草原腹地,景色秀丽,野趣天成。于七点多赶到马场二分场。马场的青草明显没有扁都口的长势茂盛,但油菜花的种植面积要大于民乐和扁都口。扑天盖地的油菜花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养蜂人的毡房旁散落着许多蜂房,盛开的油菜花海做为背景,这一幕也算得上画龙点睛之笔,让草原上多了一分韵味。过一处马圈时,正好赶上马出圏,大约有上百匹之多,奔腾激越,向着草原上奔去。草原上扬起灰尘,我们赶紧对着马群猛拍。据一位农工讲,自从马场脱离军队后,马的数量急剧减少。今天能看到这么多的马已经是很不错了。接着我们来到马圈。这里分养着十几匹来自徳国、法国和英国等国家的纯正血统马。这些马的价格都在二十万元至一百万元不等。它们或孤傲茕䒖,或昂首挺立,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这些纯正的马是农场用来繁殖的,由专人负责管理。

            这时已经到午后十二点多了。我们来到一家农庄餐馆。这家的羊肉垫卷子很有特色。当一大盆羊肉垫卷子端上桌时,大家可能都饿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猛吃一阵再说。山丹马场属于高寒地区,草场丰沃,不但养马弛名,羊肉更是膘肥,羊肉的吃法也非常独特。羊肉垫卷子是当地家喻户晓的名吃。焖卷子,以羊羔肉为最佳。将肉切成块,在油锅中爆炒,约八成熟,佐以调料,加适量水焖炖,再将和好的面擀开,抹油加葱花,卷成二指宽的卷子,切成寸段,下锅继续焖炖,待面熟肉烂,即可出锅享用。由于面肉相互渗透,吃面而喷香,食肉而不腻,又开胃又有酒兴。

          一顿美食之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马场。

          进入山丹县城后,我们来到艾黎和何克墓园。大约已经成为习惯,每次到山丹都要凭吊这两位国际友人的遗迹,包括不远处的培黎学校。乔治·何克曾在陕西凤县双石铺和甘肃山丹创办培黎学校苦干六年多,同情和支持中国革命,1945年7月因破伤风病逝于山丹,年仅30岁。

            路易·艾黎于1937年11月,在中国开始创办“工合”运动,主要针对难民子弟的教育培训。1940年,艾黎在江西赣县创办了第一所“工合”学校。同年又在陕西凤县双石铺建起了西北第一所培黎学校。中文是“为黎明而培训”的意思。我过去曾经工作的玉门油田,那里的许多第一代石油技术工人都来源于山丹培黎学校。艾黎和他创办的山丹培黎学校,在油田的声誉很高。

                                              许三湾古城遗址及墓群

          早晨离开张掖西去。经过高台县城不久,向北来到许三湾古城遗址。过去我曾参观游览过高台的骆驼城遗址。对许三湾古城遗址总是念念不忘。这里曾出土过大量的“五铢”、"货泉”、“开元通宝”等古钱币和铜箭头、铜带钩等。许三湾城及墓群是汉晋十六国时期河西地区重要的历史遗址。许三湾古城遗址位于高台县新坝乡许三湾村西南1.5公里处。为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至唐代(公元618年~907年)遗址。在一览无余的戈壁荒滩上,许三湾古城是最醒目的坐标了。

            天热没有一丝风,车上的其他人都躲避在路旁的树阴下乘凉。我走进戈壁,进入古城。我一个人在城池遗址里游荡着。许三湾城址平面为长方形,城东西长大约六七十米,南北宽约八九十米,南面开门,有瓮城。城垣黄土板筑,残髙八九米,夯层厚约0.15米。瓮城墙边长约30米。南墙辟门,门宽约7米,外筑方形瓮城,瓮城门向东,四隅筑角墩,南北残留有马面。城外四周50米处有围墙遗址,距城东北角50米处有烽火台一座,宽约十五六米,高约八九米。城周围有墓群三处,有带砾石封土的墓葬3000余座,密集处封土相互连接。在城西3千米的五道梁,分布着墓葬1000多座。城北1.5千米有圆形封土墓200多座。城内外地表散见有灰、红色陶片。这里的墓葬与我曾参观过的嘉峪关和酒泉的魏晋墓葬群相似,多为砖室墓。墓葬出土有魏晋时期的彩绘画像砖、模印砖、木牍,前秦时期的木俑、彩绘木板画、牵马俑以及各类陶器、木器和少量丝绸、铜器等。

            许三湾墓群地处祁连山前冲积倾斜平原中下游的戈壁砾石平原与细土平原的过渡带上,洪水直接向北流经冲入墓群,出现了宽约20米、深约3米的沙道,对墓群内的墓葬冲刷严重,已经对墓群构成极大的威胁。

          这座古城遗址留给我的遐想空间实在是太多了。我捡到几块残碎的陶瓷片,站在城墙上俯瞰着四周的墓葬群。荒废的古城遗址其实是一座丰厚的历史文化博物馆,这里面包含着许多历史的记忆。尤其是眼前的大片墓葬群,这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地下博物馆,里面陈列着色彩纷呈的历史遗迹,让人感到震撼的同时,也会引发许多匪夷所思的想象。比如涂在砖上的颜色搭配的恰到好处,对于那些再现现实生活中的绘画,让我以为古人对精神生活方面的追求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想象空间。他们的宇宙空间是扑朔迷离的,但也是至高无上的。在有限的几十年的生命中,留下的遗憾太多,期盼来世的再生。从这一点就不难看出,为什么宗教会涌入人类的生活。人类的生存状态决定了自己的人生态度,无论是怎么样的生存环境都会产生出理想主义的倾向。

          我不就是一位理想化的行者么?

           

                                                      玉门镇重逢忆往昔

          早晨十点从许三湾古城遗址出来,继续上高速公路西行,过了黑山湖𣎴久,中途经过玉门火车站。我特意停下脚步凝视。这座火车站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当时玉门油田开发正盛,过往的火车都要在这里停留。玉门地处偏远戈壁,生活贫乏,连接外面的世界就是火车站了。石油人的生活世界都浓缩在这迎来送往中。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尽管很无奈,但可以通过刚下火车的亲朋好友中了解一二。“火车叫,心在跳!”这是当时油田人的顺口溜,也是石油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向往江南,向往内地,几乎人人都想逃离这个极左而又荒漠的冻土带。我曾于八十年代中期在参与撰写《玉门油田志》时在封存的档案中看到:当时有几位油田工人,由于归心似箭心切,为了节省去火车站的路费,他们孤身一人在三九寒天中徒步穿越戈壁,向距离30千米外的玉门火车站移动。由于饥饿,再加上无法招架的西北风,使他们一个个倒下了,结束了悲惨的命运!这些五六十年代来自内地的青年,他们原本是朝气蓬勃的啊!

          玉门的风沙一刻也没有停下脚步。

          我过去的一位恋人,她从小在江南长大。后来随父母来到油田上中学,再到招工。可是她对油田没有半点留恋之情。她说:“玉门的生存环境太恶劣了!风吹石头跑……"我记得我在为她送行的酒宴上,她很激动。因为明天她就要随父母调往到内地的油田工作了,憧憬着未来眀媚的生活。现在终于要离开这个“春风不度”的玉门了。爱情需要随遇而安的生活,风沙弥漫中掩盖了生活本身。

          许多年之后,我也莫名其妙地离开了玉门。玉门火车站随着玉门油田的萎缩,于2005年关停了。做为陇海铁路线上曾经是河西地区的铁路分局所在地的玉门火车站就这样消失了。从此以后这里成了冷清的地方,许多房屋建筑已经成为废墟。不过紧靠火车站西侧的老商店还仍旧在开门营业,我买了几瓶矿泉水和一瓶玉门敬酒,算是对我那位远在江南的恋人的回眸。

          中午十二点来到玉门镇。玉门镇也是我过去十分熟悉的地方。那时候我们知青每逢遇到放假都要在这里集结。小镇是年轻人心目中的“中心城市”。看电影下馆子是知青的最高境界了。现在街道两旁盖起了楼房,柳树掩映着马路,已经变成了正儿八经的城市。无论怎么変化,我还是对东西南北的街道不陌生。车子直接开到了一家名为灶王爷的餐馆门前,我的老战友老张老蔡夫妇已经等候在门口迎接我们了。大约是缘分,昨天我在山丹马场游荡时,接到了一位女士的电话,她说她叫蔡丽萍。哦,我说太熟悉了!我们彼此都笑了。她说她在几年前遇见了李世信老师,李老师将我的电话号码告诉了他。上次占线没有打通,她昨天又心血来潮,想试试运气,没想到竟然打通了。李老师原是我们插队落户时的战友,后来在公社中学当语文老师,于十年前退休,现在已经七十多岁了。我说蔡丽萍啊,我们大队的美女,现在还当大夫吗?她说她去年就已经在乡医院院长的岗位上退休,现在受聘于玉门新巿区的一家医院,做妇科主治医师。我说明天要去阿克塞,中午正好要过往玉门新市区……

            我当着老张的面拥抱了蔡丽萍!岁月无情,她是那位在三十八九年前扎着长辫、面容清秀的赤脚医生吗?当年的毛头小伙子,现在的老张,是乡中学的校长,我一眼就认出了他!我捣了他一拳:“好家伙!你是怎么将我们大队的“四朵金花”之一的蔡丽萍骗到手的?”

            我的一句笑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包厢里的一桌酒菜已经摆好,待我们落坐后,开始举杯畅饮。蔡丽萍因为心脏不好,不能饮酒。她的先生老张倒是一员猛将,与我们频频举杯。当然席间少不了笑话,更多的是回顾往事。

          一九七六年五月,我随许多应届初中和高中毕业生来到位于玉门油田九十多千米处的农村插队落户。农村的生活虽然艰辛和贫困,但年轻人没有忧愁,在一起的日子真是欢乐无穷。青年人精力旺盛,除了下地干活,闲暇时间到处游荡。当然大队部是最常去的地方。大队部有供销合作社,也就是现在的商店。里边惟一的营业员是一位河南籍的中年人老何,他喜欢与我们知青聊天。大队部卫生所也是我们涉足的领域。在我们插队落户的第二年,大队卫生所来了一位长相甜美的姑娘,她叫蔡丽萍,是六队的回乡青年。在这之前还有两位大夫,一位是我们一队的王大夫,还有一位是五队的许国秀,她是大队革委会副主任徐宗礼的老婆。她待人热情,是一个好大夫。那时候没有行医资格证,凡是在大队卫生所工作的人员都统称为“赤脚医生”。他们除了在大队部卫生所给病人看病打针外,还要经常挎着医药箱出现在乡间地头,为社员上门送药。那个年代的头痛感冒药无非是一些阿斯匹林、穿心莲和干草片之类;针剂是柴胡和鱼腥草,最好的针剂是庆大霉素,但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拿出来的。蔡丽萍人长得秀丽,说话和气,与我们知青在一起也很开心。有时候她也来我们一队知青点串门,一来二去,她与我们知青就成了好朋友。有一年春天,我从昌马大坝回来的当天晚上就发起了高烧。全身上下直打哆嗦,盖了几床被子也无济于事。早晨起床后,我头重脚轻地来到大队卫生所。蔡丽萍见我这副模样,微笑着搀扶我坐下。她给我检查了一番,说是受凉了,已经退烧,但淋巴发炎,嗓子肿痛,咽唾液都痛。她让我服了药之后,又为我做了皮试。她将惟一一支庆大霉素注射给了我!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注射的最好的针剂,到了傍晚喉咙不痛了。

          还有一件事至今都让蔡丽萍念念不忘。大约是1977年的深秋。知青点宰杀了一头黑猪。这天知青点里热闹非凡,大家分工协作,开膛破肚后,有切肉分类的,有灌血肠的,有用猪油炸油饼的,也有烹饪红烧肉的。这天晚上知青点十几人在一起用餐,三月不知肉味,这一顿晚餐至今都让我记忆犹新。老乡奚落我们:“有福不能重享,油饼子不能夹肉。作孽啊!”

          当晩饭结束的时候,已经是午夜了。大约到了后半夜,我起来小解时,只见王九一手提着菜刀,一手提着煤油灯,在炕沿上转圈圈。我们是一条大通炕,头都对着炕沿。我上前一瞅,只见王九深闭着眼睛,似乎还在睡梦中。我倒吸了一口凉气。去年插队落户时就听老乡说过,这就是那种叫做“梦游”的。听老乡说遇到这种情形不要喊叫,否则一但将正处于梦游状态的人惊醒,有可能使他受到惊吓从而会导致精神分裂。我不敢出声,过了一会儿,他将刀放回厨房,关掉了马灯,又接着上床睡觉去了。

          次日早晨,在地里干活的时候,我拉住王九,对他讲了他梦游的情形。他似乎并不奇怪,沉默了一会儿,他告诉我他打自小就有这毛病,他对整个梦游状态无印象,都是她母告诉他的。吃罢晌午饭,我拉他去大队卫生所找蔡丽萍。蔡丽萍微笑着说:"这种梦游症的确存在,但沒有临床治疗方案。但梦游可能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过了一会儿,她很自信地说:“我可以试一下,除非王九你不怕痛?”王九摇摇头,表示不怕。她拿起两枚银针,用碘酒消毒后,在王九左右头穴上各扎一针。从这以后,王九经常去找蔡丽萍扎针。说起来也神,直到以后一年多王九返城招工再也没有出现过梦游。

        “你拿王九当试验品了!”我笑得直不起腰杆了。

          蔡丽萍笑得非常舒心:“你们知青真逗,闹出的笑话真不少!不过你们走后,农村的文化生活那就更单调了。”

          后来听说王九离婚了,在新疆吐哈油田买断工龄之后不久就精神失常了。我多次打听他的下落也杳无音讯。只听说有人在街上见到过他,正值炎热的七月,他依旧穿着一件长风衣,有点像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我听到这些消息时,真是欲哭无泪!为我们失去的青春,为王九那不幸的遭遇……

            当我讲到王久的境况时,蔡丽萍哭了。人的生命也许都一样,但每个人的生活状态却相差甚远。这大约就是所谓的宿命论吧!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我们重逢的时候,青春已经逝去,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回忆。她已经成为外婆,我也当了爷爷!

          一切都如白驹过隙!当时十六七岁的青年,现在都变成了五十多岁的半大老人了……

          那是一个纯真的年代!

     

                                                        阿克塞毡房酒宴

            玉门镇距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二百多千米。中午一时兴奋,酒多了,上车后即进入梦乡。我一觉醒来,已经是傍晚六点多了,车子已经停在了阿克塞宾馆门前。

            阿克塞是我们此行的重点。虽然过去曾路过这里,但没有深入了解,至今留下遗憾。三十多年前,我有一位插友从插队落户的农村招工后就分配在阿克塞工商银行。几年后我们在玉门邂逅,这时他已经离开阿克塞,调往到玉门工商银行。当我问及他在阿克塞的工作及生活状况时,他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上班骑马,下班喝酒吃羊肉……"这是我对阿克塞最初的印象。后来我在张掖接识了一位酷爱集邮的发烧友,人长得亭亭玉立,而且十分妩媚。她说她曾在新疆乌什塔拉当过兵。后来她又告诉我,她出生在阿克塞,而且直到上初中时才随父母因工作变动来到张掖。从那之后,我知道阿克塞不仅有马骑有羊肉吃,还出美女!

          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隶属于酒泉市,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交汇处,总人口11000多人。这里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还有别样的哈萨克族风情,让我心弛神往。

            这次应好友哈利·别克的邀请,专程来到这个神奇而又陌生的世界。大约最吸引我的是这里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尤其是野生双峰驼,激起了我的浓厚兴趣。

            在宾馆洗漱完毕,来到宾馆西侧不远处的度假村。这里是一色的哈萨克毡房,四周被白桦林包围着。当我们被哈萨克姑娘请进一处毡房时,我的好友哈利·别克出来迎接我们。他精神饱满,热情奔放,请我们进入毡房。毡房里面布置得雍容华贵,且又彰显着浓浓的民族风情。毡房大约有四五十平方米,沿墙边是一圈沙发,沙发上铺着手工制作的骆驼绒毯,墙壁上挂着哈萨克牧民的服饰。毡房中央摆放着两张大圆桌,桌面上铺着台布,上面摆放着六碟哈萨克族人常吃的食品,如油果子、奶酪、奶豆腐等。

          刚饮了一杯奶茶,哈利·别克又迎来几位朋友。这是几位来自西北民族学院的教授和学生。哈利·别克分别为我们做着介绍。接下来毡房里的朋友分两桌坐定。在酒宴开始前,又进入一位戴眼镜并留着胡须的中年人。哈利·别克特意将这位朋友介绍给我。他叫阿利·阿布塔里普,是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野生动物保护站站长,由他编著的《甘肃西部陆生脊椎野生动物志》前不久刚刚出版发行。为了我们在阿克塞考察方便,哈利·别克又专门请他为我们做向导。我为哈利·别克的真情所感动!学者型的动物保护专家阿利·阿布塔里普彬彬有礼地对我说,以后就叫他阿利,这样都方便。

          穿着漂亮服装的哈萨克姑娘先端上来六碟凉菜,这时候今天的东道主哈利·别克发表热情洋溢的祝酒辞,于是两桌朋友端着酒杯纷纷起立,表达谢意后先饮尽一杯酒。遗憾的是阿利站长滴酒不沾,他大口喝着奶茶。我不以为然,他说他从小就不喜欢喝酒。我说哈萨克人不喝酒乃笑话也!他反唇相讥:“哈萨克喝酒的老师是汉人,汉人会造酒会喝酒。可是我们哈萨克人喝酒刹不住车,一喝就醉!”他的一席话引起一番哄堂大笑。

          我说这只能说明哈萨克人诚实!

          酒过三巡之后,开始上热菜。先端上来一大盘手抓羊肉,一盘风干的牦牛肉,然后又是一盘穿签的烤羊肉,还有蒸马肠等,将桌面上围得满满的。这里的羊肉没有膻味,满口生香。风干牦牛肉干耐嚼味长,是下酒的好东西。主人接下来打头庄,开始逐个敬酒。两桌子下来,他喝尽二十几杯酒,少说也在300毫升,但他沒有丝毫的醉意。接下来我也回敬一圈,直喝得大汗淋漓。我吃下几块羊排,又喝尽几杯热奶茶,明显冲淡了酒气。

          宴会一直持续到午夜,直到两桌饮尽两箱汉武玉液才算圆满结束。

                                                      哈尔腾狩猎场

            早晨五点醒来,这时候县城的天色才麻麻亮。我信步走在街上。路上静悄悄的,阿克塞还在沉睡中。县城虽说不大,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很规范,而且也干净整洁。走了大约半小时后,天亮了。街头上的行人稀少,几乎没有看见晨练的人。阿克塞县城的海拔高度为2000米。

          早晨七点半钟在宾馆餐厅用餐后,我们与阿利站长分乘两辆越野车向着哈尔腾国际狩猎场出发了。

            车子往南行驶了大约10千米时,只见路西南是一片残垣断壁。阿利站长告诉我们,这个地方是过去的老县城,叫博罗转井镇。于1998年由博罗转井镇迁至北侧的红柳湾镇,也就是现在的新县城。向北远望是一片戈壁绿洲。

            我说当时老县城肯定有许多具有哈萨克民族特色的建筑,为什么没有保留下来?现在顺理成章就成了旅游景区。阿利站长语气凝重起来:“当时我们缺乏足够的信心,也没有人提出保护措施,几年间房屋建筑内的主要材料都让人拆除完了……我们现在大力发展旅游业,尽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地方偏僻,游客少。”

            哈尔腾狩猎场位于祁连山和阿尔金山结合处,我们眼前的山峰正是祁连山西端余脉。哈尔腾国际狩猎场与敦德冰川同处一个方向,它位于阿克塞县城南200千米的哈尔腾宽谷内,夹于党河南山和土尔根达坂之间。

            2005年5月我曾与几位同事开车由新疆哈密直奔青海德令哈,路过阿克塞,由当金山过大枈旦东去徳令哈;2006年7月,我曾与“发小”阿隆由敦煌去青海湖时路过阿克塞,也是走这条道路翻越当金山,东去大柴旦,于晚上抵达刚察县境内的青海湖旁。

          我再一次踏上这条道路,感到十分亲切。阿克塞境内处于荒漠气候带,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四季积雪,成为耀眼的雪峰。从平滩到高山或从嵯峨峻岭到低谷盆地,植被区域性一致,地带性较强,多以旱性、深根超旱性植被为主。境内有几十种科目的植物,几百种牧草。一路上,阿利站长对着茫茫戈壁为我们做着介绍,有时候停下车来指着物种为我们讲解。

          在戈壁的车辄路上又走了大约一小时,发现前面有一辆车翻倒在沟壑里。我们马上停车上前观察。车子里已经没有人。阿利站长说:“人已经脱险,是牧民,他们去找人救援了。”

            往南又走了二十多分钟后,迎面而来一辆皮卡车。阿利与他们用哈萨克族语言交流着。他们正是那辆𦘦事车辆的司机和南山牧场的牧民,他们是去救援的。阿利与他们非常熟悉,交谈中经常爆发出一阵阵笑声。临走时,牧民提出来要几瓶矿泉水,我们立即送上十几瓶。

          远处的雪山在吸引着我们的目光。翻过当金山之后,进入哈尔腾守猎场。我们在哈尔腾河边停下,在耀眼的冰峰的照耀下,一条清澈透明的河流在我们面前蜿蜒流过。阿利站长用手捧着猛喝了一口山泉水,自豪地说:“这是最纯净的矿泉水!”我们也跟着猛喝起来,并用矿泉水瓶子灌满。这水甘甜。这是大阿尔腾河,它的发源地就是眼前的敦德冰川。阿利站长对着一些植物拍照,我们对着雪山和河流拍照。这时一群羊蹚过阿尔腾河,让眼前的风景更加迷人。

            奔腾不息的哈尔腾河,养育了哈尔腾草原和海子草原,是阿克塞哈萨克民族的母亲河。河流沿岸生机盎然,羊肥草戎。阿利站长说,因为这里山间空间宽裕,又有山地深处可藏身,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夏季天气炎热,动物都进山避暑去了。在这片土地上,野生植物众多,共2纲11目16科28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牦牛、藏野驴、雪豹等11种;二级保护动物有盘羊、岩羊、鹅喉羚、藏原羚等17种。

          蹚过大哈尔腾河不久,已经没有土路可走,我们一会儿在河谷里穿梭,一会儿又在山坡上爬行,更多的时候在草甸中穿行。哈尔腾国际狩猎场面积126平方千米,海拔3000米至4000米,属于高寒草原——草甸。植被有紫花针茅、驼绒藜、羊茅、二裂萎陵菜、蒙古葱等等。牧草种类繁多,草质较柔软,适口性好,营养丰富。

          这时从我们北面开过来一辆吉普车和一辆皮卡车,阿利站长立即上前询问。这是两辆青海牌照的车子,车上坐满了人。他出示了证件,让他们下车接受检查。原来他们是在青海海西州开矿的,是无意中迷路而走到这里的。阿利为他们指引了路线,并笑着说:“只要不破坏环境,不枪杀动物就是朋友!”

          这时候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我们翻下山梁,来到河谷里停车。将哈利·别克早晨为我们准备的午餐取下车,大家围坐在一起享用。午餐非常丰盛,有风干牛羊肉,有煮鸡蛋和多种凉拌菜,还有酸奶和花卷等。因为我有吃饭喝酒的嗜好,哈利·别克还专门在车上为我备了一箱酒。因为海拔高度已经升至3200米,我也只饮了两杯了事。蚊虫多,让人坐卧不宁。阿利席地而坐,大口吃着风干肉,又喝着酸奶,丝毫没有什么反应,似乎蚊虫不叮咬他。

            我们面前的这条河是小哈尔腾河,河谷宽阔,被周围的山谷掩映着。周围群山环绕,河水清澈,草丛幽深,仰望天空碧蓝,敦徳冰川银装素裹,真是人间仙境一般。

            正当午餐快要进行完毕的时候,我们开车的司机兴奋地站在坡上指着远处喊叫着:“藏羚羊!”他的声音响彻山谷,我们立刻跑上山坡,只见远处两只长角山羊在奔跑着。阿利站长用望远镜向前方观察了一下,然后𣎴以为然地说:“这是藏原羚,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它与藏羚羊有明显区别。”

            我们继续向着敦德冰川前进。在不远处的山梁上有两只盘羊在迅速奔跑。紧接着一头藏野驴像受了惊吓似地在雪山下飞奔而去。我的长焦镜头是70至200mm的,对于远处的这头藏野驴只能“望驴兴叹”。

          敦徳冰川位于柴达木盆地北缘、祁连山系吐尔根达坂山东端,属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管辖,是观光、猎奇、探险和科研考察的好去处。阿克塞县城直线距离敦德冰川250千米。阿利说最佳进入路线为大柴旦镇,路况好一些。

          眼看就要到冰川脚下,但小哈尔腾河却挡在了前面。河面宽阔,水流湍急,要过河是有风险的。我们在河边徘徊着。阿利说没事的,他经常从这里过河。但我们的司机却胆怯了,而且对我说话的声音都沙哑了:“这是冒险,我是不敢开了!”他的观点得到大多数人的赞成。我笑着对阿利说:“放弃冰川吧!”哈利耸耸肩,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

          眼前的山峰银装素裹,冰崖白云倒影,旖旎熠波,荡漾闪烁,冰川融化的雾气在山顶弥漫着。前方就是冰晶的世界啊!

            “这是西北地区最大的冰川!”阿利有些懊悔地说道。

            旅行的路上每次都会留下一些遗憾。

          我们车子在掉头的时候,冰川下出现三四头藏野驴,因为隔着一条河,藏野驴大约也晓得我们一时过不来,它们在低头吃草。这时我怀念起我在西藏阿里见到的藏野驴了。那是成群结队的,近在咫尺,狂奔的时候扬起尘土,是非常壮观的场面,让人心潮涌动!

       

                                                  安南坝野生动物保护区

          早晨继续南去。过了老县城不久,我们由南往西而去。远处的祁连山和阿尔金山仍是耀眼无比。车子行驶了不到1小时,来到一块湖积沼泽湿地,中央的湖水呈扇形掀起波浪。湖面上的白天鹅、楼雁、云雀等候鸟在成群展飞,野鸭游弋。

          这是小苏干湖。

            由小苏干湖往西南行驶了十几分钟,来到一块更大的水域。这是大名鼎鼎的大苏干湖。苏干湖为山间断陷盆地,海拔2800米。水源来自哈尔腾流域地表水的储集。地表水先注入小苏干湖,再由小苏干湖注入大苏干湖,因而小苏干湖为淡氷湖,大苏干湖为咸水湖。这让我又想起我曾在阿尔金山南辳的德令哈游览过的两个“姐妹湖”:可鲁可湖和托素湖。小的可鲁可湖是淡水湖,大的托素湖是咸水湖,两个湖紧紧相连着。

          大苏干湖湖面上的鸟类更多,如白天鹅、斑头雁、黑颈鹤、黄鸭、绿翅鸭、云雀等。五彩的羽毛反射出阳光的灿烂,啼啼鸣啭,仿佛回到了一座鸟岛。我们登上观鸟台,阿尔金山脚下的苏干湖泛起层层波浪,湖边的芦苇簇拥着鸭蛋形的苏干湖。栈桥直通湖中央的一座洁白的毡房,毡房倒映在天蓝色的湖水中,让平静的湖面多了几分妖娆。

            这是甘肃省最大的内陆湖泊。阿利站长如数家珍地说道:"小苏干湖11.6平方千米,大苏干湖面积约108平方千米。"

          芦苇丛中的蚊虫叮得让人发怵。阿利带我们进入毡房,工作人员为我们端上来奶茶和油果子。十点多我们离开苏干湖,向着西北方向的安南坝奔驰。

          安南坝野骆驼国家自然保护区地处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西部,与青海、新疆交界地带,属于阿尔金山北麓,库穆塔格沙漠以南的中亚内陆,北接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邻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靠青海海西州,平均海拔2000米,属于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干旱气候地区,主要保护对象是野骆驼等野生动物及其栖息环境。安南坝自然保护区面积39.6万公顷。

          阿利站长告诉我们,野骆驼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红皮书的一级濒危物种,中国将其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全世界的野骆驼总数在700~900峰之间。中蒙边境地区约有野骆驼100峰,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最多有200多峰,阿克塞县安南坝野骆驼自然保护区已成为中国野骆驼的主要生存地,该区域的野骆驼数量达到400峰,数量占全世界野骆驼的一半。

          阿利站长的一席话,让我们兴奋不已,大家都急切地望着车窗外。但闪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干旱荒漠中的河床、坡地和山麓。这里的植物与昨天在哈尔腾看到的完全不一样。如沙棘、短穗怪柳、盐穗木、花花柴、疏叶骆驼刺等。

          车到一处河谷时,见路旁有一座毡房。我们立即停车。毡房里走出一男一女哈萨克族牧民,与阿利打着招呼,并请我们坐在毡房门上的地毯上。他们是一对夫妇,大女儿在毡房里写暑假作业,儿子在河谷中的溪流中玩耍。已经是午后十二点多了,我们将哈利·别克为我们提供的午餐取下车来,并邀请他们与我们一起用午餐。女主人提出一桶自制的酸奶让我们喝。在闲谈中我们得知,他们放牧,一年收入在十几万元以上。女主人非常豪放,喜欢开玩笑,而且还喜欢摔跤。我们辞别时,她先是与阿利缠住摔了一阵,后来又与我纠缠在一起,摔了一阵也不见高低,她丈夫和两个小孩子在一旁看着开心。哈萨克人与草原为家,性格开朗活泼,喜欢交朋友。

            当我们穿越河谷地带,在戈壁滩上奔驰时,阿利说已经到了野骆驼保护区的核心区域。这时发现左前方有五六峰野骆驼在奔跑。我们赶紧停车。它们行动敏捷,反应迅速,性格机警,嗅觉非常灵敏。我的镜头是无法将它们那神秘兮兮的动态装进去的。生活于戈壁荒漠地带的野骆驼性情温顺,机警顽强,奔跑速度较快且有持久性,能耐饥渴及冷热,故有“沙漠之舟”的称号。野骆驼还有季节性迁移及昼夜游移现象。

            我们的车子又走了十几分钟后,见到一条呈东西走向的土路,路标上写着往西是若羌,东面是阿克塞。路的北面是一座平房,上面写着“安南坝野骆驼保护区”。不等我们下车,一位小伙子跑上前来,向阿利打着招呼。这位小伙子叫别克·阿瑟,是保护区的工作人员。阿利站长询问了一下保护区的工作情况,然后他陪我们来到保护站北侧的野骆驼圈养区。在大约十几公顷面积的戈壁上架起了围栏,这里面圈养着三峰野骆驼。我们近距离观察这几峰野骆驼时,它们依然十分譥觉,快速奔跑着。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在荒漠中看到的野生双峰驼!

            野骆驼较家骆驼精瘦小且高,肩部高于臀部,这一特点大约很适宜于长距离匀速奔跑。野骆驼的驼峰间距离明显比家骆驼宽阔,毛发也少,但体格健。

          别克·阿瑟指着荒漠上的植物说,野骆驼主要采食红柳、骆驼刺、芨芨草、白刺等很粗干的野草和灌木枝叶为食,喝又苦又涩的咸水。吃饱后找一个比较安静的地方卧息反刍。狼和雪豹是野双峰驼的主要天敌。它们的自卫能力仅靠躲避,远离侵扰。

            阿利站长自豪地说道:“现在全世界只有中国和蒙古国有少量野骆驼,而蒙古国境内的野骆驼是靠淡水为生的,中国喝盐水生活的野骆驼更有研究价值和物种保存价值!”

          我望着延伸至若羌的道路而痴想着,也许由阿克塞到罗布泊,野骆驼们长驱直入,这些地方是它们赖以生存的天堂,经常混杂在一起也说不定。

                                                        肃北大黑沟岩画

          早餐后,我们驶向位于阿克塞东40千米的肃北蒙古族自治县。肃北是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肃北大黒沟岩画尽管还沒有正式对外开放,但我还是想来看一下。这种机会实在难得。在途中,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文化站的站长赛依吉尔格力打电话问我们一行何时到肃北县城。我说已经看到远处的绿洲了。他的朋友哈利·别克早在昨晚我们饮酒时就给他打电话,让他陪我们去肃北大黒沟岩画处走一趟。哈利·别克告诉我们,赛依吉尔格力站长多年致力于大黑沟岩画的研究,是文保员出身,他的研究成果《肃北大黑沟岩画》一书即将出版发行。

          我们于九点钟将车子开到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文化站大楼广场前,赛依吉尔格力站长在门口热情地迎接我们一行的来访。他四十多岁,脸上清瘦,身材匀称,尤其是腹部没有赘肉,显得非常精神。我以为蒙古族人饮酒吃肉都是大腹便便。

            我们在赛依吉尔格力站长办公室聆听了他对肃北大黑沟岩画分布情况的介绍后,他叫上司机巴特,开着一辆陈旧的猎豹车出发了。我们的车紧跟在后面。

          县城距离大黑沟岩画有40多千米,往东南方向大约行驶了20多千米后,往南向祁连山深处行驶。前面是茫茫戈壁,没有道路,也沒有标识。如果没有赛依吉尔格力做向导,我们是无法前进的。

            在戈壁滩上奔跑了一阵,然后出现了一条河谷。河谷两旁逐渐形成山岩。这大约就是大黑沟了。只见前面的猎豹车蹚过溪流,很快又跳到河滩上行驶。我们车上的六个人都系好了安全带。车子走得缓慢,司机非常谨慎,小心翼翼地驾驶着。有几次遇到险滩和急流时,他都有些不知所措,满脸通红,不停地抱怨,生怕将车子搞坏了。我在前面坐着,也为他着急。其实他的驾驶技术还是蛮好的,只是沒有见过这样的走法。

          我担心他坚持不下来,因为河床中除了险滩和急流外,还有土坡和水潭。尤其有些土坡没有缓冲地带,轰油门上坡之后,紧接着就是半径急转弯的下坡,坡度很大,下面多为水潭。这种担心还是出现了。当前方遇到一个大约将近一公尺高的坡度时,前面的车抖擞了一下,冲上坡后又一个急转弯,冲过急流跳跃到沙滩上。我看呆了,这简直就是真正的汽车拉力锦标赛!我旁边的司机犹豫了一下,结果没有冲上坡,像是泄气的皮球一样退回了原地。

            “我开不了!再开下去把车撞坏了!”驾驶员终于投降了。

          前面的车停下来,赛依吉尔格力站长一边用手捧着河水往嘴里灌着,一边笑哈哈地仰起脸看着我们。

          我们都下了车。我喝了一口矿泉水后,说道:“谁跟我去坐猎豹?”没有人响应。我想他们已经对不远处的岩画失去了信心。我从车上取出几个花卷和一包切好的酱牛肉,蹚过溪水,坐落到猎豹车上。

          车子摇揺晃晃,我赶紧找安全带,但是压根儿就没有配备。我往前面一瞅:司机巴特和赛依吉尔格力站长的座椅上都沒有配备安全带。巴特是一位典型的蒙古族青年,大脸小眼睛,身体结实,极像是一位专业的摔跤手。

            “老师,你以后就叫我的小名,小兵!”巴特笑哈哈地对我说。

          “我们经常在山里巡查文物,对这些地方非常熟悉。”赛依吉尔格力站长回过头对我说。

          紧接着又是一个高坡度,只见小兵加油换挡,冲上坡后又继续来一个半径转弯,然后蹚过河,冲向河谷边缘地带,从一个缓坡驶向草原。他换挡的动作干净利落,让我赞叹不已。翻过几架山坡之后,我们面前横着一个坡度大于50度的山坡,直径大约有三四十米。这时小兵挂了一个一挡,加油后,快到山顶时,又换成二挡往上冲。他俩唱起了蒙古族歌曲,赛依吉尔格力还打着节拍。当车子冲上山顶时,我被这一幕沉醉了。

          “小兵,你的驾驶技术是一流的!”我赞赏道。我说这猎豹的四驱系统很强劲啊!

            “这是两驱的猎豹……”小兵的一席话让我的耳膜嗡嗡作响!

          七八万元的两驱猎豹车,在他手里简直就是路虎发现4!将汽车的越野性能玩到了极致!相比之下,我们装备精良的6缸丰田陆地巡洋舰也只能是摆设品!八九年前,我驾驶着路虎发现3,翻越青海达坂山,穿越巴丹吉林沙漠时,也沒有见识过这样的场面啊!此时此刻我才明白,原来再好的车不会使用或是不去发挥它的作用,那只不过是一种无形资产的流失或浪费。

            这实在是太尴尬了!

            蒙古族人天性豪放,敢于冒险,乐观向上。

          车子冲上山坡后,眼前是一片平坦的草原,草绿油油的。赛依吉尔格力和小兵兴奋地躺在草坪上。他们热爱草原,对大地生出无限的眷恋。我拿出花卷和酱牛肉,三个人在草地上享用简单的午餐。赛依吉尔格力告诉我,这里是牧民的春季草原。

          山下的河谷峭壁就是大黑沟岩画保护区。整个岩画保护区就掩映在青山绿水中。海拔3000米,岩画分布在沿河两岸的峭壁上,我跟在他俩身后,很快在峭壁上发现了岩画。先是几只羊的图案,接下来的图案有野牛、野骆驼、马、鹿、虎等。此外,还有一些骑马、狩猎岩画等。这些图案的地点都处在背风向阳坡面花岗岩石或石灰岩壁上,低处在一米以下,高处在十几米,要经过攀爬才能看到。这些图案皆用坚硬工具敲凿而成,呈凹刻或凸刻,无刀刻痕迹。这些岩画凿刻技法简单,线条粗犷有力,内容生动,对研究古代居于甘肃西部的西戎、羌族、月氏等少数民族宗教信仰、民俗风情等都具有重要价值。更为惊奇的是,除了一些文字符号和人名题记外,在一处峭壁的下端出现了“悬泉置”三个字。我曾去过距离肃北东约200千米处的敦煌境内的悬泉置遗址。肃北岩画当刻于春秋、战国至西汉时期。我以为这里不仅有乌孙、羌族和大月氏等游牧民族在这里生活居住,汉族人也曾在这里生活居住过,至少在西汉时期在这里出现。“悬泉置”这几个字就已经足够应证了我的观点。赛依吉尔格力告诉笔者:这些神秘的岩画图案与蒙古族苏力定很相似,反映出蒙古民族骁勇善战、拼搏向上的民族精神。

          赛依吉尔格力站长告诉我,这些岩画的时间跨度远的达万年,它是我国发现历时最为久远,内容最为丰富的岩画宝库。

          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早在春秋、魏晋时期就有先民居住,西晋已设县,之后历朝都在此设镇置县,1950年正式建立肃北蒙古族自治县。

          我的兴趣很浓,一直沉浸在一种亢奋的状态中。大约在河谷中度过了两个多小时,正当我意犹未尽时,赛依吉尔格力笑嘻嘻地对我说:“老师,我们往回返吧?这大黑沟东西延绵4.5公里,到天黑也看不完……"

          我无奈地从岩石上下来,顺着河沟步行了十几分钟,然后跟着他们往山坡上攀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河西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pd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