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溯而婉兮
昨天注册成功后便写了这篇文章的第一部分,兴致盎然就试了投稿的版块,很高兴第一篇就通过了几个版块的投稿,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小惊喜。发现简书完全来自偶然。起因是因为公众号的读者中有一位朋友向管理发出了一个问题的邀请,因而管理便向我询问,希望我能够帮助回答一下这个问题。问题便是这关于这两篇文章的标题——“创作灵感的来源”。思来想去总觉得不写上一些,怕是难以入眠。索性便熬了会儿,坚持着把前半部分整理完,今日再开始整理后半部分。
第一篇中也说道:写作的源头在于多读书。有位朋友在评论中说道培根的那句话特别对:读书使人明智。因而我在昨天向大家介绍了几款目前个人正在使用的软件,虽不能保证每个人都能够从这些软件中找到适合自己使用的方法。但我相信的是,它们终归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去扩宽视野广开阅读,从而找到属于你自己的创作风格的。
说回正题。单单拥有读书创作软件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其他在我创作中的灵感来源又来自何处呢?今日便想在后面的内容中为大家总结以下两点:
第三,纸质阅读。相信大多数人会觉得奇怪:既然已经选择了电子阅读,为何又会选择纸质阅读呢?其实对于这个点并不难以理解。电子书籍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子书刊杂志俨然已经成为了走在前端的一种必备知识扩充工具。相对于传统的纸质出版的书籍而言,电子化的图书更加占据明显的优势。使用电子图书人们将不再因为书籍的来源寥寥无几,而感到失望和焦躁。同时电子版图书的排版制作、插图清晰等适应人体感官学的设计,将会让更多的人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对于这一点上,纸质出版的书籍便少了诸多优势。
但我为什么仍要坚持着保持纸质阅读的习惯呢?电子化的图书虽然更加方便,但纸质书籍对我而言,要更加拥有阅读的质感和进行下去的动力。电子化时代人们总是讲究一个“快”字,大多数我在使用这些电子读书软件的时候,总会选择性的挑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去读,这个过程就会变得迅速而焦躁。甚至于大多数的软件,都可以采用划线笔记的模式来做记录。然而保留纸质阅读,却是变相保留了我个人的一个习惯。这么多年以来,我总是习惯在书中做笔记,在书外做记录。因而我个人的书上总是零零散散积累着不少的笔记和记号,虽然电子图书要相对容易,但对于我个人而言,时时翻阅起来能够清晰看到这些笔记的存在,实则要比电子图书更加容易一些。
此外就是电子图书和纸质书籍的相较问题。电子图书化的时代固然书籍众多,但终归是有一些书是无法从电子图书中找到的。因着老书的年代问题,亦或者是过于久远的印刷问题,故而这些图书便只有通过淘书的方式来寻求,这一点是目前的形式几乎难以做到保留的。也是我每去一个城市必然会先去逛逛这个城市的图书馆、大街小巷的新旧书店的一个原因。
记得幼时总爱做一些报纸周刊的剪报,将报刊上那些有用或精美的文章剪裁下来,然后制成厚厚的一本剪报书。这些年家中报纸订阅量减少,因而也没有了过多的报纸周刊可以用来继续做剪报。外出工作后,我仍是选择订阅了一份报纸时常阅读。虽上面关于时事方面的文章居多,但到底也让自己重新拥有了剪报这个习惯的继续。而这些累计阅读起来的报纸,便成为了我日常创作中的第三个灵感来源。
第四,外出走访。这里的走访并不是指要去采访某位名家,亦或者需要前去某地考察。这里的走访对我个人而言,即是:“外出走动,拜访地点,从而获取灵感的来源。”
先说第一部分:外出走动。一个人在创作中要保持充足的灵感,一直呆在家中读死书是没有益处的。这里我提到的“外出走动”,便是在创作遇到瓶颈的时候多多外出活动,与朋友家人聚会谈心,在多做交流中找到关于灵感的启示。
这是一个简单易操作的办法,也是一个极易得到灵感来源的方法。在之前我数次创作遇到瓶颈时,总会第一时间采用这个方法,和家人朋友乃至读者朋友们去沟通交流。从这种简单舒适的沟通方式里,我了解到了他们对于我的作品的一些期待,以及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因为对于读者而言,一个故事是否能够抓住人的注意力,所需要的,就是相对更为紧密的逻辑关系。通过这样一个方式,我从这些家人朋友的口中了解到了,诸多关于创作灵感的东西。我将这些建议意见一一整理记录在笔记中,在后期改进剧情和新故事的创作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再说说第二部分:拜访地点。“拜访”这个词实则和“走动”相进,只是更多了一个目标性,以及需要前去探视的对象。在这里,我个人的“拜访”便是通过前往一些风景古迹观赏浏览,在其他艺术的形式中,找到适合自己创作的灵感来源。
相对而言关于地点,便有了更多的选择性。你可以“拜访”当地知名的图书馆、古村,甚至于更多的风景名胜,也可以“拜访”一些周边的地带。这些地带不一定是知名的地方,但也是可以观摩到这里的生活人群,亦或者地理风貌的地方。
外出更有一个适合每个人的好处,那便是运动和寻求心中的宁静。有人喜欢钓鱼,但同时喜欢写作,他便会在钓鱼这个休闲的方式中找到创作的灵感。有人喜欢舞蹈,但同样热爱文学,那么他便可能在自己的创作方式中,表现出关于更多舞蹈的细节与灵动。然则这些爱好都是需要我们外出,去与他人建立沟通交流的。古来有云:“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这里便是我在刚刚提到的“外出”一词。只有通过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方可得知世间万物的发展与改变。
当然,现在已是“知识大爆炸”的年代,我们足不出户,便可尽知天下事。但我仍是鼓励和我同样的创作者们多多外出走动,以此来获取更多的创作灵感。毕竟,人是一种群居动物,不管外界如何变化,我们终归是要在彼此的关联下得以生存下去的。
关于我个人的创作灵感来源,便是以上我总结的这些内容了。当然了,事无巨细,我在整理的过程中也必然会有一些自己不曾联想,亦或者有所疏漏的地方,欢迎大家的指正!期待和更多爱好读书创作的朋友沟通交流,我是作者溯而婉兮,感谢你的关注与支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