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梯理论-:人与佛对话
”Elevator Pitch”电梯法则,即用极具吸引力的方式简明扼要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也被称为电梯游说。例如你在电梯里,只有1分钟间来向一位关系公司前途的大客户老板推广产品且必须成功。
(二)电梯理论:资深人士之间的对话
读到西风今日的更新文,确是“电梯1分钟困境”的最优解。解决之道是三段论:
我知道你受困于什么;
我有什么能力可以解决;
解决方案的策略或简单步骤。
这就是“电梯理论”的解决之道:你有什么病,而我有药。药不便宜,但很值。这是资深人士直接的沟通思维模式,相互不浪费时间。
每个人关心的都是我能得到什么,而不是别人需要什么。但事实上呢?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恰恰是后者。你想要的东西,一定是你在带给别人的过程里,捎带着实现的。在替别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顺带,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注定只有少数人才可以做的到。
作为小职员,很多人尴尬的场景多是在上班、下班的电梯里与老板不期而遇。狭小的空间里,让你不得不开口,而开口又不知从哪个话题挑起,眼钩钩的盯着电梯上跳动的电子数字,希望电梯速度快点再快点。而那些把老板当做猎物研究透,并在电梯偶遇的时候,能抛出三段论的,绝对不是等闲之辈。
(三)创业:刘润的价值空间理论
商业咨询顾问刘润,用来判断一个项目是否有前途、前途有多大的逻辑:首先看这个项目有没有创造“价值空间”。
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人想创业榨花生油。之前100斤花生,能榨25斤油。你改进了工艺,让100公斤可以出油40斤。那多出来的15斤就是你创造的价值空间。把多出来的15斤,你准备怎么分,这是你的商业模式。而参与到你这商业模式里的人都可以获利,他们就都欢天喜地的盼望你成功。
优秀的企业家,总是想方设法给对方创造价值,而不是想方设法拿。
顶尖高手,都是极致利他者。
(四)小结
刘润和西风的观点一致,作为老板还是个人,都在利他后才能拿到自己的那份。先舍再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