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让语文实践活动真实发生

让语文实践活动真实发生

作者: 心远地自偏52 | 来源:发表于2022-11-03 20:54 被阅读0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一、在情境中学习知识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儿童在动中学、趣中学、做中学,进而达到在乐中学。

    学习没有情境只能死记硬背,实践没有情境只能流于形式。课标要求六个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行,让语文实践活动真实发生。

    第一,知识具有情境性。知识的获得是学生和情境互动的结果,学习是情境化的实践,学生在情境当中有了学习知识的愿望,他就有了学习新知识的这样的一种动力。

    第二,情境具有驱动性。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在情境当中会产生学习的愿望,只有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才会产生真实的角色感,这种真实的角色感带动真实的工作历程,以及在学习成果的真实运用情境当中,从而产生成就感和获得感。

    第三,实践具有真实性。语文学习活动源自生活,为了生活,这些源自真实的社会生活、文学文化以及跨学科的生活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回归语言运用的真实的场景,能够让他们看到语言运用和生活的真实的关联,从而打通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的联系。

    二、在实践中提升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核心素养内涵”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实践如何进行?能力如何体现?需要理解下面几个词语。

    1、“积累与梳理”

    课标指出: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六个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设计在第一,可见它的基础性。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

    首先是“梳理”。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积累”,而且也一直在落实“积累”。本次课标修订后,加上了“梳理”一词,无不体现着能力的转化。“梳理”本意是纺织过程中用有针或齿的机件使纤维排列整齐并剔除其中短纤维和杂质的工序,使之整洁的过程。

    在这里,“梳理”是对所积累基础上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梳理,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点拨和鼓励,通过对知识的梳理,达到对知识的条理化、科学化即由感性到理性的提高。是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一个重要过程。

    “语言文字积累”如果说是“识字学词”“诵读记忆”等,那么,“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需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阅读理解中“积累”,一是在创意运用中“梳理”,二者不可偏废。

    2、“阅读与表达”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有三个,课标在“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两个学习任务群里明确指出了“阅读与表达”。

    ①“文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味;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已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是非、恶善、美丑,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具体说,在“思辨性阅读”中提出“阅读与表达”,在“文学阅读”中提出“阅读与创意表达”。“表达”一定是体现能力的,因此,要求必须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必须处理好“阅读与表达”的关系。

    我们知道,表达是将思维所得的成果用语言等方式反映出来的一种行为。表达以交际、传播为目的,以物、事、情、理为内容,以语言为工具,以听者、读者为接收对象。

    阅读是输入,表达是输出。表达的前提是阅读,只有阅读了才会有思维,而且是新的思维。表达的方式可以是口语的,也可以是书面的。比如,在“思辨性阅读”中作出的评价、形成的解释等,都需要“表达”出来,可以用口语表达。在“文学阅读”中的创意运用,除了可以用口语表达外,更多的是书面表达了。

    3、“阅读与交流”

    课标指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

    所谓“交流”,是彼此间把自己有的提供给对方,相互受益。通过沟通交流,信息流动传播的过程。

    课标在“实用性阅读”中指出了“阅读与交流”的关系,以阅读为基础,“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以交流为目的,“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同样,阅读是输入,交流是输出。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实现学以致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表达,是指采用语言、文字等方式把探究内容、过程和结果表示出来;交流,即彼此间把自己已有的知识或观点提供给对方,是一种相互沟通的过程。表达是单向的,而交流是双向的。无论是“表达”,还是“交流”,都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表达”或“交流”就是阅读的效果了。

    让语文实践活动真实发生 ,需要处理好“阅读与表达”“阅读与交流”,还有“积累与梳理”之间的关系,让阅读在情境中发生,让能力在情境中提升,让效果在情境中产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让语文实践活动真实发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yu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