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母亲节,一天都浸泡在节日的氛围之中。
早起打开手机,就收到了儿子凌晨12点发来的节日问候;跟姐姐一起回爸妈家的路上,姐姐收到了外甥转给的3000元祝福礼金;微信群、朋友圈里,同事、朋友相互问候、祝福的图片、文字纷至沓来。
而我今天的主题是陪伴我的妈妈,对于我来说,今天是她的节日。
妈妈今年81岁,只上过两年学,识一些字,用当今的标准来看,她就是文盲。
妈妈在家排行老大,在她很小的时候,我姥姥就去世了,当时她身下只有一个弟弟;后来姥爷再娶,她又多了三个妹妹、两个弟弟。
妈妈二十多岁时候,跟爸爸从山东飘洋过海来到大连,定居成家,有了姐姐、我跟弟弟。
当年在无依无靠的情况下,一个人只身来到一座陌生的城市,一切都需靠自己。而且,六、七十年代,山东老家的生活比大连还难,所以爸爸妈妈每月还要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寄生活费,这让一切都需自力更生的爸妈,生活倍感艰难。
但生活的艰辛造就了妈妈刚强的性格。从山东到大连后,起先爸爸妈妈都被安排在医院工作,后来因为医院属于事业单位,孩子的医疗费不能报销,妈妈就毅然去了机床厂,成为一名车床工;爸爸生性爱面子,家里大事小情、求人办事的事情,都由妈妈出面办理;邻里邻居之间有了纠纷、孩子之间有了冲撞时,也是妈妈敲山震虎、调停周旋。
退休后,还跟爸爸一起开办过沙发家俱厂,当时妈妈负责在柜台站摊卖货,也许是那几年的经历,让妈妈练就了读心之术、厚黑之学。
昨天发生的一件事,让我忍俊不禁,对妈妈佩服至极。
早晨爱人想做米饭,打开电饭锅一看,里面有已经长毛的碴子饭,是我10天前做的,没清理。当时就跟我发了一通牢骚,我淡淡地回应了两个字:“忘了”;这个态度和回应让他很不爽。
到了妈妈家以后,他余气未消,继续找妈妈告状、渲泄不满,说我经常忘东忘西,米饭放在电饭锅里都长毛了,他如何费劲清洗、消毒,跟我说了多少回,总也记不住……妈妈当时听了,先是回复了一句”对呀,她听不进去”,过了一会儿,妈妈又走到爱人身边郑重地说:“我告诉你一个事,你爸对她的这两个闺女,一句不是的话都不让我说,你爸说了这两个闺女够好的了,有什么好说的。”爱人听了,一时无语。
我在里屋听到他俩的对话,开始觉得好笑,越品越觉得妈妈真高明:面对女婿对女儿的不满,她不能旗帜鲜明地表态,显得她护犊子,也不想批评自己的女儿,于是先回复了一句没有任何立场和倾向性的话,继而又借用爸爸的立场,表明了她的态度,既不造成对立,也转移了话题的焦点。
我想这就是文盲妈妈的智慧吧。智慧虽是无形,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智慧的人,不是谈经论道、口若悬河,而是返朴还淳、化有形于无形。
这么多年来,妈妈总是能将亲戚、朋友、家人、邻里的关系处理得游刃有余,也能将以和稀泥的方式,将矛盾转移、转嫁,让各自心安,舒服。
前些年,妈妈曾遇到一个与她年龄相仿的游伴,那位老人误入歧途,对当前的国家、政策有很多不满。她与妈妈在一次同游的路上,不停地跟妈妈讲负面言论,妈妈听不得这些负面消极的言论,可又不好当面驳斥。于是妈妈对这位老人说了这番话,从此她不再对妈妈说消极的话。妈妈说:“老姊妹,我不懂你说的那些,但我只认一个理儿,谁给我医保、谁给我退休金,我就拥护谁。现在我退休了,共产党每个月都给我发退休金,给我医保,我衣食无忧,我感谢共产党都来不及,我满足。”
三言两语之间,化腐朽为神奇。
这是我的文盲妈妈,谁又能说她没有智慧呢?
智慧真的与学历无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