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尚书》笔记27:问鬼神还是问苍生

《尚书》笔记27:问鬼神还是问苍生

作者: 花石冈 | 来源:发表于2024-08-13 10:48 被阅读0次

《尚书》笔记27:问鬼神还是问苍生

关于鬼神问题,孔子的态度很明确。一方面,他自己恪守不语“怪、力、乱、神”的原则,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将鬼神、生死等问题,划入常人不可知的领域审慎对待。告诫自己的弟子在“未知生”的情况下,就不要琢磨死的问题了。至于“祷”的问题,他讲得更明白,自己无时无刻不在“祷”——遵照规律审慎行事才是最好的“祷”,倘若不能敬谨行事,祷告也是没有用的。另一方面,他老人家又格外重视流传下来的各种礼,强调“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在太庙祭祀时“每事问”,对于各种祭天、及鬼神的礼仪坚持做到一丝不苟。

在这样看似矛盾的两种做法中,我们恰恰可以理出孔子的根本态度。

在孔子看来,“事鬼神”之礼的根本在于教化人,“事鬼神”之礼的根本用意在于让主祭者清明安和。主祭者作为在一定领域拥有权威的人,倘若能做到清明安和,便可以避免愚蠢与冲动。换句话讲,他所在的领域便不会有人祸发生。在那个时代,天灾是不可避免也是无可避免的,正确面对就是了。倘若能防患于未然,避免人祸的发生,已经是天下人之福了。“事鬼神”的初心,“事鬼神”时仪礼的庄严,音乐的深远,无不引发参与其间者的清明安和。

试问除了这个显明的去人祸功效,祭祀之类的礼仪还能起到什么更显著的文化促进作用?

《尚书·商书·高宗肜日》讲得便是祭祀之礼的演进方向之争——到底是为鬼神还是为苍生?

肜日的“肜”是商人祭祀方式的一种,指的是祭祀次日所举行的再祭祀。高宗武丁在祭祀成汤的时候,突然飞来一只野鸡,落到祭祀大鼎的鼎耳上高鸣不已,为此,商王武丁感到十分恐惧。正因为如此,武丁的贤臣专门写了《高宗肜日》和《高宗之训》来提醒他。《高宗之训》的正文已经亡佚,只剩下这篇《高宗肜日》了。

高宗肜日,越有雊雉。祖己曰:“惟先格王,正厥事”乃训于王。

曰:“惟天监下民,典厥义。降年有永有不永,非天夭民,民中绝命。民有不若德,不听罪。天既孚命正厥德,乃曰:‘其如台?’”

“呜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

贤臣是王者身边的明白人,贤臣一定是特别善于抓住时机的人。《礼记·学记》中讲“当其未发之谓豫”——在事情刚刚有苗头还没有完全发生时便提前介入与干预,这样的干预成本是最低的。对于至高无上的王者,尤其要如此。

高宗举行肜祭,是商王过分注重“事鬼神”的开始,这时候,恰好有一只野鸡飞到鼎耳上鸣叫,让高宗武丁感到恐惧。时机来了,贤臣祖已马上挺身而出,作《高宗肜日》来提醒武丁,同时提醒后世的商王。

祖已说:“君王一定要首先端正自己的心念,然后再修正祭祀之事的不当。”这是祖已的宗旨。

他说:“上天考察下民,主要看他行事是否遵循于义。天帝赐予人的寿命有的显现为长有的显现为短,并不是上天有意使人夭折短命,而是有民众行事不遵循于义从而招致中途丧命。倘若有人不遵循于义,又不能认识到罪过。天帝就会责罚他们,以端正规范他们的德行,他们反而会说:‘我如何做才算是好呢?’”

“唉呀!君王继承王位后,要敬谨地对待民众,民众也都是天帝的后人,祭祀的时候不要让自己父庙中的祭品过于丰厚。”

后来,孔子的弟子林放向老师讨教“礼”的根本,孔子盛赞林放的善于思考,他告诉众人“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其实,这个原则就包蕴在祖已的《高宗肜日》中。

祭祀的目的是为了王者自身的情绪管理与心量提升,祭祀的根本在“祭尽诚”——“惟先格王,正厥事”——先调整君王作为主祭者的新心念,再去琢磨祭祀过程中的不当。祭祀的目的是敬天爱人,不能为了鬼神而损毁苍生的利益。

就差一句话祖已没有说出来,没准那山鸡是冲着祭祀仪式上太过丰厚的祭品来的。

问鬼神还是问苍生?还是先关照好苍生才能让鬼神感到满意,毕竟“罔非天胤”——天下苍生哪一个不是天帝的后人呢?商汤活着时尚且把利益民众放在第一位,死后怎么会为了自己面前的那点儿冷猪肉而罔顾天下苍生呢?

祖已的话中还有一句值得注意,因为罔顾天帝大道规律,出了问题而不自知,受到天帝惩处的人常常会抱怨——“其如何”——我如何做才算是好呢?这样的人,一方面轻视规则,另一方面又机械地理解与认识规则。说他轻视规则是因为这类人只要在他人看不见的地方,总想着违背规律办事。之所以说他机械地理解与认识规则,是因为在没有明确条文规定的领域,他常常手足无措。

在市井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两口子吵架,其中一方这样做也不对,那样做也不对时,会有类似的抱怨——我如何做才算是好呢?但人丢出这句话时,实际上也就意味着他放弃了自己人心向上的责任。

怎样做才算是好?不要问别人,不要问天帝鬼神,问自己的心就是了。作为一个人,履行自己人之为人的责任,人心是天然向上的,遵循自己的人心向上就是了!哪里还需要问东问西,哪里还需要求神拜佛,哪里还需要问他人?

随机号:001

体:兑金  用:兑金  变:乾金

性格:挑剔、极端的完美主义者,做事认真,很精致,善于精打细算。吸引同类人,是核心。

关系: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两个人志同道合,自己阳居阴位,多少有些婆婆妈妈。

健康:少操点心,多运动,预防头部疾病。活血化瘀。

相关文章

  • 今日,不问苍生,问鬼神

    不问苍生问鬼神

  • 不问苍生问鬼神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季路问孔子关于鬼神的事。鬼神的观念就是中...

  • 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生 宣室①求贤访逐臣②, 贾生才调③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释】 ①宣室:汉未央宫前正...

  • 《论语 先进》问苍生,问鬼神?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对于鬼神的态度,是“敬鬼神而远之”。...

  • 六、问苍生,不问鬼神

    夜已经深了。昏暗的烛光下,李商隐正在夜读史书。在畅读中,史笔的闲趣、史话的精妙令他痴迷不已;他由衷地厌恶求仙访道、...

  • 不问苍生,只问鬼神

    昨天是中元节,据说七月半,鬼乱窜。在我们小时候,大人们就教我们,这天晚上天黑后,不能出门,晚上不要吹口哨,这天晚上...

  • 2018-06-20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 先进第十一-3

    不问苍生问鬼神 下面问题来了: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关于鬼神...

  • 王林:不问苍生问鬼神

    编者按:就在不久前,中国最有名的骗子,当代旁氏骗局的创造者“王林”因患ANCA相关性血管炎、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炎,...

  • 65、「鬼神」理论的源头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出唐李商隐之《贾生》,能够用大半夜的时间来「问鬼神」,可见话题不少,内容丰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尚书》笔记27:问鬼神还是问苍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zd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