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出唐李商隐之《贾生》,能够用大半夜的时间来「问鬼神」,可见话题不少,内容丰富,说明古代有一套完整自洽的鬼神理论,它的源头就是远古的《系辞》。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千万年来,这句话实际上无解。古代中国,文人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把未经证明的一些想法、观点,不加说明就拿出来,真假莫辨,虚实难分。
关于这句话,在无解这个前提下,反而见解无数,而且歧义丛生,衍生出五花八门的奇特理论。我们当然要撇清这些伪知识,更加细致地说明每一个解释的具体逻辑路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杜绝自欺欺人那一套,免得误人误己。
同前面的情况类似,首先当然要明确这句话所讨论的对象,只有建立在对象正确的基础上,才有加以分析的目标,否则无异于无的放矢。
「易与天地准,是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我们已经说过,这是「总纲」,就是为后边的全部内容划框子、定调子。
其一,所划的框子,是「天地」二极。
从俯仰「观察」的天地二极,到「原始反终」的初爻、上爻,现在余下的,也就是仅剩的两个没有涉及的地方,一个是二爻,另一个是五爻。
实际上,我们需要验证的方面或者说需要解决的问题,眼下只剩下一个未知项,就是「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与所讨论的对象,即二爻和五爻是不是契合。只要没有反证,也就是只要不是另有明确的否定性证据,就必须承认这是适格的答案。
其二,所定的调子,是「谈天说地」。
就这方面而言,由「幽明之故」,到「死生之说」,再到「鬼神之情状」,环环相扣,层层递减,条分缕析,抽丝剥茧,从「幽明」而「死生」,由「死生」而「鬼神」,衔接非常紧密,呈现出一个外延依次递减的序列,没有脱节。
上述很明显的现象,历史上的所有解释,都没有得到相应的反映。这当然并不奇怪。解读的错误,除了体现在字句之中,其实更多的是体现在逻辑层次上的错误归属。
例如我们说过,「易与天地准,是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是总纲。但是这个总纲并不是关于「二极」的讨论内容的总纲。
关于「二极」,包括「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这些全部内容,不过仅仅是对这个「总纲」的展开。换句话说,以上三个递减序列,是对「总纲」本身的逐层解析,而非「总纲」所辖的下一个或者全部的内涵。
「总纲」所概括的,另有自己的专有内容,就接在后边,但不在此处。
这个解释可能出乎意外,但绝非匪夷所思。其间的区别只是差了一个思考。
因此,所谓「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仿照前例,前者的对象应当就是「二爻」,后者的对象应当就是「五爻」,因为「原始反终」就是从初至上,这里也不应该例外。
二爻为「精气」所在之「位」,是稳定有形的物质状态,内含的是与「生」而来的「精气」。《系辞》说能够以此知道「鬼」的情状。换而言之,实际上等于直接在说,所谓「精气」,是在「二爻」这个位置,发展成为「物」,或者被被视为物质态的东西。
五爻为「游魂」所在之「位」,是不稳定的变动状态,其中存在的是变动不居的「游魂」。《系辞》说可以籍此知道「神」的情状。
由此可见,「鬼」与「神」应该是本质相近的东西,都是无形的非物质状态。主要的区别就在于与生命的关系。接下来发展成为生命体的,是「鬼」,与生命体脱离联系,弃之而去的,是「神」。
《系辞》并不直接说明「鬼」、「神」到底是什么东西,只是说,通过初生的「精气」和返死的「游魂」,能够知道其「情状」。
在「精气」之前的动态叫「原」,在「游魂」之后的动态叫「反」。所谓的「原始反终」,这个「原」,当然是「卦」的开始,所以可以是「起源」的意思。但是,如果说「卦」的初爻可以表达生命的开始,那么接下来,在生命起始以后,「二爻」的作用何在?
《系辞》其实是说,生命是分两步走的。第一步是开始,这时候没有坯胎,没有物质,什么都不可见。这时候有的,是「精气为物」的「精气」。
从上下文的链接,《系辞》想要告诉我们,生命始于「精气」,体现在初爻。下一个步骤当然是演化为「物」,体现在二爻。至此,地极关于「生命」的使命告一段落,然后才是生命的自身使命的隆重开启。
换句话说,就是正式进入了「人极」以后,才是现实的「人」的世界。此前是「地极」的阶段,生命在这个阶段的表达,一是「精气」的起步,二是「精气为物」。
「原始反终」的这个「反」,怎么看都好像是一个东西出来玩了一会儿再回家的感觉。
「地极」的初爻为「生」之所在,那么,「精气为物」应当说的就是这个「生」,从「精气」成为「物」,这并不突兀。实际上这个「物」字绝妙,明示「生」是由无形到有形的演化,是一种生命的「物质化」的过程。这合乎实际。
反之,「天极」的上爻既然为「死」之所在,第五爻就确实近「变」。这个「变」要重点关注,《系辞》里的「变」,具体指向「阳」向「阴」的发展,《系辞》将它说成是一种「进」的象征。
遵循《系辞》的描述,生命从「地极」的无形与成物,再趋于完善,这个过程到「人极」的第四爻为止,接下来是「天极」的表演时间。
「游魂为变」的「变」与「死生之说」的「死」,依据上面的论证,合理的分配是前者属于五爻,后者属于上爻。因此,所谓「游魂」是指生命由物质状态,向「变」的演化,直到上爻的「死」,《系辞》将它们解读为生命进化的一个阶段。
在遣词造句方面,幽明用的是「之故」,死生用的是「之说」,鬼神用的则是「之情状」。对比可能不够醒目,但却耐人寻味。「之情状」与「之说」、「之故」的根本区别在于,这三个字隐而未宣的意思是:「鬼神」不是凭空想象的、虚拟的东西,而是客观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