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论语中教我们很多道理,总结出来可以分为这几类,一类就是提升自己,理解自己,一类就是理解身边的人,而另一类就是联系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其中我在理解身边的人这个上面在听傅杰论语课的时候深有感触。这也让我想到了在听鲍鹏山讲论语时,鲍鹏山所教导的话语。
首先,我们可以从四个层次来分析一个人。在这里面傅杰老师没有清晰的讲出来哪几个层次,但是他也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发,因为他着重讲了理性和德性层面上如何分析一个人。理性层面就可以判断这个人的处理方式或者是直接从学历上来看。另外一种就是从德性方面来看,那就是从这个人的为人处事中慢慢积累对他的看法。但是其实在本能和心理层面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人是什么样子的只是层面越高,我们就可以看这个人看得越深了。
但是这只是从我们看这个人的层面来入手,如果是我们通过什么样子的层面来看这个人,那就是不一样的一件事了。
这就牵扯到了你自己是否是君子。比如如果有一个人他得罪了,你的本能心理层面时,如果你对他非常的生气厌恶他,那么就代表你是因为自己的心理和本能层面而生气的,这也就可以牵扯到你对她是什么样子的层面了。所以当你非常厌恶一个人的时你应该先问问自己为什么厌恶他?是他得罪你哪个层面了吗?
这也就让我想起了,孔子曾说的一句话,唯君子能好人,能恶人。如果你是个小人,这个人得罪你的本能或者心理层面时你就会厌恶他。傅杰老师也曾经提过,孔子一个类似于恶人的举动。当一个品行不太高的客人,去见孔子时孔子,却让门人告诉他说孔子病了但是在那个客人走了之前孔子又要大声的弹琴让那个客人,知道,他并不是病了,而只是因为孔子不想见到他,孔子厌恶他。
其实孔子只想告诉他,傅杰老师也知道他在作品中讲到说孔子这个样子,是为了摆正态度。摆不正态度,就没有端正的态度了。在社会中,我们是需要指出一些人需要改动的地方的。
那么这些东西都理解了之后我们还要实行出来。我给自己提的要求就是时刻去在这个方面上反省自己,问自己。就如你对这个人有什么样子的感受,再追追问自己为什么你要对她产生这样子的感受是在什么层面上的感受呢,。其实这也联系到了,我们交的朋友和树立的敌人,。
另外有一个题外话的问题就是现在我们的增员体系和很多人都会去学儒家的道德伦理我们也知道只有满足了本能心理和理性层面的基本要求才能达到德性有资格去追求德性。而孔子收的那一些学生难道都是满足了这三个层面的吗?
子路来这个孔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在演孔子据的时候,我在这个方面似懂非懂我对子路的这一个举动,也一直抱着一定的问题,我希望可以解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