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部门同事在麦乐迪聚会,欢送一个即将出国常驻的同事。
工作2年来,这是她第一次参加部门聚会。
白天给大学室友当伴娘,结束后帮忙收拾了一下,匆匆忙忙赶来,还是迟到了。她按着房间号刚摸到了门口,还在确认中,可门里的招呼声瞬间穿透耳朵。
“AUV,今儿怎么这么漂亮啊!”
“是刚刚约会去了吧?”
“今儿特别闪亮!”
“这得常态化啊!”
......
借助KTV昏暗的灯光,男女的颜值都会产生极大的飞跃,同时,对自我也会有超出日常的认知,相互之间也会萌生出好感,更容易产生好感,提升亲密度,这就是所谓的“KTV经济学”,经济学家认为......
她读了4年的经济学,业余时间也很喜欢研究和经济有关的课题,她写了很多有意思的日常经济学小故事,一直放在自己博客上,点击率也很高,有出版社要她集结出书。素材都是现成的,无论质量或是数量都足够成册,万事俱备,只欠微风送爽,什么微风呢?
扉页上的作者头像,她是女孩,又刚刚毕业,年轻哪有丑这么一说,但是她左挑右挑,竟找不出一张编辑满意的。
编辑给她的定位很简单,年轻貌美、有才华、日常经济学作家。她哪个都满足,只是偏偏不愿意打扮,按编辑的话说“不打扮就是自!降!身!段!”
“我们走知识网红的路子,销量完全不用愁,但是,你得把自己化成网红脸!”她虽然当下身躯一震,但是过后又我行我素,带着厚厚的镜片,依旧是素面朝天,清汤挂面的头发。
她不在乎销量,但是她不能不在乎编辑的业绩,可是她专门请人细细画过一次妆,贵的要死不说,一脸厚重的粉让她老了十几岁,于是她再也不尝试了。
这次如果不是给大学室友当伴娘,她绝不允许别人再在她脸上肆意妄为。
可是一连被部门几个男同事夸赞,她不由得好奇起来,借口上厕所,站在镜子前仔细看了看。
摘下眼镜,换上隐形,画了时下流行的“粗眉”,镜子里那一张脸也灵动了起来。
她灵机一动,拿出手机,调好光,对着镜子,咔嚓了一下,发给了编辑,好像解决一个世纪难题后的解脱。
一周后,她看到了样刊,美编又修了图,这下还真有点儿网红的感觉。据编辑说预购量好的出奇,第一版都要加印。
一个月后,她的那本书被摆在了图书大厦最显眼的台子上,她拿起一本,翻开扉页,一左一右两个女孩分明是before和after,腰封上赫然写着“整容经济学”,要想红,先整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