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互联网科技大数据&云计算
《王坚:在线》读书笔记

《王坚:在线》读书笔记

作者: 郭华明V | 来源:发表于2016-12-18 21:57 被阅读2806次

    第一章 困难、错位和纠结

    关于互联网和数据的困惑:

    最会使用数据的人,往往并不是制造数据的人。只拥有数据,并不一定有价值。(谷歌在初创时期,它拥有的数据远比不上微软和雅虎,但是微软、雅虎选择把搜索外包给谷歌。阿里巴巴目前对数据的理解,不会超过苏宁对电子商务的理解。

    最有价值的数据,往往是原有业务附带的、无目的沉淀下来的数据。(千万不要想着利用数据去改进现有业务,应该利用大数据去做以前做不了的事情)

    “大数据”的叫法不对,应该叫“在线数据”。“在线”远比“大”,更能揭示本质。数据不在线,体量再大,价值也有限。数据在线,即数据实时更新、数据共享、极易获得。(人们对“云计算”的认识还比较肤浅,没有和大数据关联起来。云计算是大数据的基础,没有云,只能做小作坊,做不了大数据。数据共享似乎遇到了难题,现在大家都把数据牢牢抓在手里。数据如何像钢铁一样标准化、从而可以不停流转呢?

    云和计算的错位:

    私有云和混合云根本就不是云,只是换汤不换药的升级版IT解决方案。只有公有云才是真正的云,大范围的共享,真正提供服务而不是卖设备。

    现在很多人依然只是将互联网视为一个渠道,而不是思路和生意模式的转变。

    离线和在线的纠结

    Skype和腾讯QQ的例子:有“离线”的概念,甚至当对方离线时,消息、文件就发不出去。而微信则假设用户是全天在线的,没有离线的概念。

    在线是新时代的常识,代表着未来。

    第二章 从数字到在线的进化

    在线是互联网的本能,互联网获得数据的代价几乎是0。未来,无论醒着还是睡着,你的每分每秒都是在线的。

    大数据的本质是在线,而且是双向在线。数据的积累要在线,输出的过程也要在线。

    重视用户体验是正确的废话,传统行业做的并不比互联网差。互联网刚出现时,体验要多糟糕有多糟糕,关键是解决问题、创造价值。

    可穿戴式设备是革命性的,不仅是传感器采集了数据,更关键的是把数据连到了网上,从而在线了。

    数字化是数据在线的基础,但数字化和在线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是方正和谷歌的差别。

    第3章 从信息到数据的进化

    数据比信息更有价值

    云计算相当于当年的发电产业,云存储就是钢铁产业,而大数据就是福特生产线。(我的理解:数据是钢铁产业,算法是福特生产线

    数据要流动才有价值。

    数据是战略资源

    大数据的厉害之处在于把沙子变成了硅。天天吹嘘自己有稀有数据的人,难以形成自己的核心能力。

    数据是核心竞争力,一是数据本身,二是数据的处理能力。

    现在衡量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就看它用了多少电,未来应该看它消耗了多少计算能力。

    互联网至少还有三五十年,直到我们把大脑变成互联网的一部分。

    望远镜、显微镜和雷达

    人们并不是预先知道了太阳系,才去发明了望远镜。而是发明了望远镜,东看西看才发现了太阳系。

    用数据去解决一个已知问题,那不会是数据最大的价值,顶多是众多价值的一部分。数据可以让你看到你还不知道的问题,同时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所有人都在互联网上,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会在互联网的某一个角落留下蛛丝马迹。

    阿里云平台就像银行,未来人们把数据存在阿里云,就像把钱存到银行一样。

    在互联网初期,人们担心病毒和攻击;今天,人们担心数据沉淀下来会对自己产生不可预知的损害。社会向前发展,一定会失去很多东西,但我们依然要相信未来、拥抱未来。

    第4章 从计算机到计算的进化

    计算是一种新的公共服务,就像电一样

    未来人们创业时,将不用自己买服务器;就像人们开加工厂,不再需要自己建发电站一样。

    云计算应该是通用的,现在很多公司在做教育云、健康云、电商云、游戏云等垂直云,其实只是做了个定制的发电机,而不是建设发电厂。还是叫云教育、云健康更好,用云去解决垂直问题,而不是创造一个垂直云。

    没有公有云和私有云,只有公共云

    鼓吹私有云的人,利用了人们对新生事物的恐惧,嘴上说着云计算,实际上向你推销软件和硬件。

    公共云的安全问题早晚会得到解决,其成本优势会完胜私有云。

    一家电力公司千万不要想着去做电冰箱,一家云计算公司也千万不要想着自己去做应用。 

    第5章 从互联网到万物互联网

    轰轰烈烈移动,悄无声息在线

    移动互联网就是比传统互联网在线程度更深的互联网。iphone比ipod touch更流行,是3G/4G而不是wifi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的普及。

    iphone不是第一步智能手机,但它是第一个提供在线体验的手机。(1996年,芬兰的诺基亚发布了可以访问互联网的诺基亚9000 Communicator;2001年,日本的NTT DoCoMo首次提供3G移动电话服务。)(ps.真正成功的产品,往往不是第一个,而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做了足够多的努力,量变产生质变。

    App很好,Web更好

    做app是在别人的花园里弄盆栽。真正有生命力的东西,一定长在森林中。移动互联网只是互联网大潮中的一朵小浪花。

    为在线而生的操作系统:YunOS

    在中国,想做移动操作系统的公司不少,许多比我们更有条件。(把事情干成的,可能不是当初看起来最有条件的人,但应该是比较有条件的人之一

    独立账号是在线体验的最基本条件。

    很多人都说做操作系统很难,可如果因为难你就不做了,那说明这件事本身就不够重要。(如果我们需要用“努力”“坚持”“毅力”等词汇来激励自己,同样说明这件事不够重要。

    小米公司和YunOS的价值取向不同,他们忽视了类似于华强北中小企业,认为这些小企业只会山寨。我们相信他们是产业的变革力量。

    不是物联网,是万物互联网

    (我越发感觉,人工智能和区块链可能是物联网的两大核心,人工智能解决自动、智能问题,区块链解决设备之间的通信安全问题)

    未来的场景:一旦某区域供电有压力,不再需要拉闸限电,所有的空调自动调低一度,在人们几乎没感觉的时候解决问题。牛奶盒子装有RFID芯片,不仅可以溯源,智能冰箱可以知道你消耗牛奶的速度,定期提醒你采购。当你把牛奶盒子扔进垃圾箱时,RFID也能被感应到。

    大家不要小看硬件,横的能搞定,竖的未必能搞定。

    我们不是不想做苹果,是没有能力。不是所有有道理的事情都可以做。

    找准自己的定位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每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啊

    第6章 追寻在线凌云梦

    计算变成人类能力的一部分

    云计算可以解放创作者的生产力。

    数据是世界的新财富

    离线数据很容易造假。一旦在线,就会产生一堆自己也不知道有用没用的数据,想要造假就变得极其困难来。

    从有目的到无目的,也是一个大转变。刻意搜集的数据,一定有局限。数据不是搜集来的,是沉淀来的。搜集起来的是信息,沉淀下来的才是数据。

    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的展望:摄像头实时采集各种数据,系统后台自动调度,限行会成为历史。

    第7章 从门洛公园到云栖小镇

    看好杭州的未来,它将是一个把中国带上云的城市,将来也会成为一个用计算改变世界的城市。

    第8章 互联网、数据和计算的聚变

    互联网成了基础设施,是创新平台

    互联网具备来以下三个特征,才成为基础设施:规模、成本、便利性。

    数据成了生产资料,是自然资源

    数据作为生产资料需要立法保障,“数据是谁的”这个问题很重要。搞不清数据所有权,会影响信息经济的长远发展。就像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确定。(数据既要明确所有权,又要尽可能的流动,这貌似是一个矛盾体。数据一旦流动,别人就有可能会备份,如何解决?

    数据本身没有价值,要通过计算和交换才能产生价值。在这里,交换的是数据的价值,而不是数据的所有权。

    2016年4月14日,欧洲议会通过了《一般数据保护条例》:管辖权的界定、被遗忘权。

    计算成了公共服务,是能源动力

    聚变产生的计算经济

    数据就像石油。原油值钱,但不是价值最大的地方,提炼出来更值钱,所以美国比沙特阿拉伯更强大。处理数据,就像是提炼原油,算法就是提炼原油的方法,是计算经济的灵魂。(但是非常奇怪:现在很多大牛都在说大家算法都差不多,关键看谁数据多?莫非是现在算法方面的进展实在太小,只能靠数据量大取胜?)

    Pagerank网页排名算法影响来互联网的过去,区块链算法可能会影响我们的未来。

    第9章 从摩尔定律到在线三定律

    定律一:每一个比特都在互联网上(IPV6能为每一粒沙子都分配一个IP地址,就好像专门为在线设计的)

    定律二:每一个比特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流动(不是连上网络就叫在线了,只有进行数据流动才是在线系统。这就是我为什么反对私有云的原因。)

    定律三:比特所代表的每个对象都是在互联网上可计算的。

    其他精句:

    新时代,不要怀疑一个人创业会不会有机会。

    隐私不是一个问题,整个人类历史的进化过程就是逐渐牺牲隐私的过程。我们在家里一个人住一个房间,去读大学却和好几个同学同住,这牺牲来多少隐私啊,可是为了求学我们就选择接受了。

    至少50年以内,我们对还是围绕互联网做事情。

    蹭wifi是互联网时代的凿壁借光。

    无人机是大数据应用的典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坚:在线》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bu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