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网络化的时代,人与人之前的隔膜基本都被捅破,别人生活的精彩经常占据了我们的微博和朋友圈。朋友圈使这个本来浮躁的社会更加浮躁。今天这个人在朋友圈发着哪里旅行的图片,明天那个人在朋友圈发着某某得奖的信息。前几天参加了导游大赛,两天的时间准备的资料,2年前学习的吉他只记得小星星一首曲,打算搪塞去表演才艺。当我把导游词写完,通读一遍,非常满意,觉得诙谐幽默,再想想我可以弹小星星,觉得自己进决赛没问题。两天的时间边上班边背词,我很享受这种紧张而充实的感觉,被这么上进的自己感动。
初赛时信心满满,这次比赛是各位选手统一在一个会议室演讲,不是像以前一样一个一个的,我排在后面几位,听了前面很多同行的演讲,有些讲的很流畅的,有些很感人的,有些生搬硬套的,我仔细地听着,心里觉得他们的导游词都不如我的,在我看来,作为导游不仅仅讲述一个旅游景点,在讲解中应该表达自己的观点言语诙谐幽默,贴近生活,我心中无数次想象我讲解完我的导游词后,大家对我的崇敬之情。但是,我站在台上,本来应该很淡定,我失措了;本来应该很流畅,我思绪打结了;本来应该很幽默,比我想象中效果差。我看完别人帮我录的视频,我心一下沉倒谷底,表现太差了,我基本都可以肯定我被pass了。后来还有才艺表演,我磕磕巴巴地的把小星星弹了两遍,我看到评委老师头都没抬,我失败了……我下了台竟然有种想哭的冲动,忍下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想哭,可能是对失败的难过,可能是对自己表现太差的难过,总之,我觉得我应该像他们那样表现的很好的……
这个时候想到之前看过的文章中的一句话,这个时代不缺的就是人才,人才太多,你必须每次努力的咬牙切齿才不至于输得很难看,这已经不是说你碰碰运气抱着侥幸心理过关的时代了。
比赛后,我深刻反省了自己的不足,我的演讲方式不对,要像主持人那样字正腔圆才行。我说话中气不够,语速太快,声音不好听;我的吉他太差,应该报个培训班;我的导游词太不正统,应该多看书……然后,我立即开始买书,查找培训班信息,巴不得立刻就成为我想象中的模样——声音优美,语速平缓,幽默不失稳重,吉他也很棒。我好想……
我在忙碌的查找口才资料时,觉得身心很累,一头扎在沙发里,黑暗让我有了一时与自己交流的空隙,我这么急干嘛?胖子不可能一下子变成瘦子,吉他不可能什么都不会突然成万能吉他手,什么事做成都有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个社会不缺的是人才,人才=智慧+时间+机遇。
亲爱的,你和我,都只有慢慢来,不急,时间这么长,只要你有心,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你理想中的自己。
最后,付上我参赛的导游词,供大家评价:
大家好,我是曹XX。说起“曹”姓的起源,大家可能最先想到的古代名人是曹操,其实“曹”姓是大禹时期部落一个分支“姬”姓的演变,也就是说我们曹氏很可能是治水达人大禹的后代,大禹是谁啊?他是都江堰的建立者奇葩科学家李冰的偶像,李冰系统的学习了大禹疏导洪水的办法加以改良建立了至今唯一还在为人类造福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如此伟大工程的建立者为何要说他奇葩?因为李冰建立的都江堰在从古至今的人类水力学系统上就是一朵奇葩,很多外国学者到都江堰来考察,怎么也无法理解没有大坝都江堰是如何运动了2000多年。正因为有了都江堰,才有了我们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四川的今天。
各位游客,不知道大家还记得2013年时网络上有一个男孩把涂鸦杜甫铜像的画传到网上,风靡大江南北,很多人也效仿他,各种搞怪杜甫的画像在网上百花齐放,这些恶搞杜甫的画像统称为杜甫很忙,“杜甫很忙”和“元芳,你怎么看”在13年上了热搜榜的前1,2名。今天我们就来到了很忙的杜甫的后花园----杜甫草堂。穿过大廨,我们便来到了草堂的主厅-----诗史堂。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诗句把他卷入了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民,挥毫赋诗,直抒情怀。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歌,留到现在有一千四百五十多首,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中国文学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他的诗也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动荡,民间疾苦,读他的诗就像读一部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他的诗被誉为“史诗”,而他被尊为“诗圣”。
“诗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桥通万里,东去门襄阳耆老,几人相忆在江楼。”此联以杜甫的文章道德比诸葛亮的文治武功,颂扬杜甫像诸葛亮一样,英明永垂天地,也表达了对杜诗成就的崇敬和追怀先贤的感情。耆老,指德高望重的老人。大厅正中是著名雕塑家刘开渠老先生以写实的手法雕塑的杜甫胸像,微蹙的眉宇,深沉的目光,以及冷峻的嘴角,准确而凝练的刻画出诗人忧国忧民的圈圈赤子之心。塑像两侧的圆柱上,悬有朱德同志在1957年参观草堂时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表达了朱德对诗圣的崇敬之情。
大家请跟我来,请看这张圆桌,可能有人会问这里的大圆桌是做什么的?以前的文人雅士前来瞻仰诗圣杜甫,就在这里铺纸摆砚,吟诗作对。还有一种说法,说唐末战乱不断,很多家里的男子被征用上了战场,留在家里的女子看着以前一家人热热闹闹吃饭圆桌心里难过,于是把圆桌劈成两半,等男子回家时才又拼成一整块圆桌,“圆”也有团圆的意思,表达了女子思念丈夫之情,也反映了唐末战乱百姓的生灵涂炭。
在堂内东西两侧,分别立方着民间艺术家所塑的杜甫、李白泥像,大家一定会奇怪,为什么纪念杜甫的地方会有李白的泥像?李白和杜甫是唐代诗坛成就最为突出的两人,被郭沫若誉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虽然两人所走的创作道路截然不同-----杜甫注重现实,而李白注重浪漫,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至交好友。虽然他们相处的时间并不长,后来各奔东西,再未见面,但都深深地系挂着对方,特别是杜甫,始终对李白充满敬意,在其流传下来的诗中,纪念李白的就是十几首。在唐朝中期,李白已经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了,李白是外国人,吉尔吉斯斯坦人,人高马大,很帅气,而且他家里是做木材生意的,名副其实的富二代,再者李白的武功在唐朝排名第二,那可真是我们现在说的高富帅中的战斗机,黄金高富帅,而杜甫比李白小10多岁,当时还是李白的小粉丝一枚。
大家看看,杜甫的泥像在东方,李白的泥像在西方。这也是有一定考究的,李白是外国人,他的老家在成都平原的西方;而杜甫祖籍河南,位于成都平原的东方。李白的浪漫主义更多的源于西方文化的熏陶,而杜甫则更具东方文化的写实主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