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挤进地铁,就听到一个男孩子的哭闹声,嘴里含糊不清的说着什么,众人都纷纷看过去。
身边坐着的是他的妈妈,被大家看的有些别扭,拉着脸对孩子说:不会给你手机的,已经看了两站路了,对眼睛不好,你都已经散光了。
原来孩子是为了要手机才哭闹个不停,大家觉得好笑,又不觉纷纷摇头。
男孩大约4、5岁的样子,应该在上幼儿园。眼见喊了半天妈妈也不没有搭理,就开始哭,然后骂人:你最讨厌,你坏……
看看还不行,又开始谈条件:妈妈,我就看一站路,一站路就不看了好吧。脸上泪水还没有擦干紧,就巴巴的看着妈妈,小眼神发着光。
最后到我下车,他的妈妈也没有给他手机,不过也没有打骂,说了几句后,就不予理睬。
这个妈妈应对孩子提出的无理要求,态度是好的。
一味满足不可取,公开场合发火咆哮也不对,但是我们也应该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么小的孩子会像毒瘾发作一样,死活要手机呢?大人应该反思些什么?
一、大人在孩子面前总是玩手机
科技发达了,也许人与人的距离是拉近了,但是整天看手机,和身边的人,距离其实是变远了。
汽车上,马路上,很多人边走边看手机,孩子在一旁看着大人,絮絮叨叨想说说话,大人的魂却在手机里,一边看手机,一边随口敷衍几句。
在外面都这样,在家里可想而知,手机比孩子重要,在手机游戏里养一个虚拟的不就好了吗,要生下来干嘛呢?
孩子见得多了,也会觉得,手机这个东西很有魔力,爸爸妈妈都整天捧着、看着,一定很好玩。
二、总是把孩子交给手机
孩子天生活力超群,是不是上蹿下跳,就是问东问西,比较省时省力的方法,就是把他们交给电子产品,自己打点游戏,看看动画片,顿时天地一片清净。
我们在火车站,地铁,机场都能看到大人们说自己的,玩自己的,孩子们人手一个手机或pad,没人讲故事,没人阅读。
当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父母变成电子产品,他们的情感沟通能力,学习知识能力,都在下降,同时下降的当然还有视力。
三、缺少和孩子的有效陪伴
在家里,也许不是每个家庭成员都整天用手机,起到不好的示范作用,也不是每个大人都愿意塞给孩子电子产品。
但是,和孩子在一起,没有什么能吸引他的小互动,小游戏。当孩子觉得无聊,乏味,感到你对他也没什么话说,自然又会想到要玩手机了。
小时候,我们玩“手指顶手心”的游戏,嘴里念着小儿歌“钉子钉个,淘米下锅,一把抓住哪一个,嗨嗨嗨”,念完,忽然手掌握起,看看能不能捉住小手指。
类似这样的小游戏,既锻炼了反应力,又培养亲子间感情,孩子玩的有趣了,就会忘记看手机的快感。
希望每个父母都能肩负起责任,这种哭闹要手机的事越来越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