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最初知道《Animal Farm》这本书是因为李笑来,说这本对他的英语学习影响很大,他读的是原版。
记下了列在读书清单里,对读原版还没有足够的动力,一是获得不易,二是读来费劲,所以一直让它在清单里排着队。
直到前几天看到婆婆买了连岳推荐的几本书(婆婆是连岳公众号的忠实粉丝),其中之一便是这本《动物农场》,看着小小薄薄的一本,随即动了阅读之心。

作者简介
乔治·奥威尔(英语:George Orwell;1903年6月25日-1950年1月21日),本名埃里克·亚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英国左翼作家,新闻记者和社会评论家。
《动物庄园》为奥威尔的传世作品之一,乔治·奥威尔于1943年11月至1944年2月间创作本书,当时英国同苏联是战时盟友,而英国的百姓和知识分子都对斯大林评价很高,这一现象让奥威尔十分厌恶。奥威尔以锐目观察,批判假社会主义之名、行极权主义之实的斯大林主义;以辛辣的笔触讽刺泯灭人性的极权主义社会和追逐权力者;而小说中对极权主义政权的预言在之后的五十年中也不断地与历史相印证,所以两部作品堪称世界文坛政治讽喻小说的经典之作,其影响绝不仅仅局限于文学界。
由于历史上东西方的对峙,乔治·奥威尔的作品经常被视为反苏和反共的代名词,因而在苏联、东欧、中华人民共和国等社会主义国家遭到封杀。出版初期被列为“内部读物”,只允许特定人群购买阅读。
很庆幸,在这个年代,能够比较容易就读到。
读后随记
这是一本关于政治的讽喻小说。
很少去碰触政治类的阅读,不是很感兴趣。但是这本书以农场动物的视角来描写,还挺吸引人的。
农场的一群动物成功地进行了一场“革命”,将压榨他们的人类东家赶出农场,建立起一个平等的动物社会。然而,动物领袖,那些聪明的猪们最终缺篡夺了革命的果实,成为比人类东家更加独裁和极权的统治者。“多一个人看奥威尔,就多了一分自由的保障”
对于整本书不做评价了,只写看完全书几个印象最深的点。
1.相貌堂堂的,睿智忠厚的老少校猪作为动物对自身处境的觉醒,临死前对农场动物的一番致词与鼓动和那首著名的歌曲《英格兰的生灵》-----将动物们唤醒。
2.口才了得的小肥猪吱嘎,有本领能把白的说成黑的------执政者说客
3.力大无穷任劳任怨无比忠诚的拳击手,当耗尽它所有的力气不再能干活时,被送往了屠宰场------ 愚忠的典型
4.拿破仑深谙政治斗争的本质,枪杆子里出政权,知道抓小动物的教育比抓已经长大的动物的任何工作更为重要。训练那些刚断奶的小狗仔成为自己的犬牙护卫,时机成熟时就把政权从雪球手上夺了回来,看似出其不意实则蓄谋已久。
5.拿破仑吱嘎等对雪球追加的各种莫须有的罪名。
6.《七诫》版本的演变
最初是这样的:
凡用两条腿行走的都是敌人
凡用四条腿行走或长翅膀的,都是朋友
凡动物都不可穿衣服
凡动物都不可睡床铺
凡动物都不可饮酒
凡动物都不可杀任何别的动物
凡动物一律平等
经过拿破仑的领导嘎吱的解释慢慢修改,最后变成这样:
凡动物一律平等
但是有些动物比别的动物更加平等
小结
革命都是相似的,因为被压迫而反抗,希望建立平等自由的社会,旧的推翻了,新的建立了,新的领导者出现,新的领导者是否会想拥有特权?再次将社会变成压迫独裁的社会?
政治是相似的,人类会重复错误,乔治·奥威尔于1943年创作的这本书,在之后几十年的时间内,我们看到或听到与书中描述的某些情节和场景似曾相识,现在正在地球上的某些国家或者未来还将重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