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晚上,小草莓的爸爸跟小草莓说:“我想喝水,请帮我倒杯水可以吗?”小草莓摇摇头表示不愿意。我说:“爸爸这么爱你,你帮爸爸倒杯水还不愿意吗?你不愿意表达对爸爸的爱吗?”小草莓大喊:“停!停!不要再说了,我去倒还不行吗?”
小草莓去倒水的时候,我意识到自己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很容易使用以往习惯的方法。唠叨、说教或者指责,正面语言、鼓励、启发性提问等很多好的方式应该经常应用,这样才能内化,变成新的积极的沟通方式。
小草莓倒水回来,我问她:“妈妈刚才注意到自己跟你的沟通方式需要调整,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提出来?”
小草莓看起来很开心:“这让我怎么说呢?我需要角色扮演。我来扮演妈妈,你和爸爸谁来扮演孩子?谁来扮演爸爸?”我选择了扮演孩子。
扮演妈妈的小草莓重现了两个场景。
第一个场景是一家人正在吃饭,爸爸和妈妈吃完了,孩子说:“我吃饱了,吃不下去了。”妈妈说:“不行!必须吃完!”孩子:“我真吃不了!”妈妈:“那你什么时候吃什么时候完再下桌!”
扮演结束,小草莓让我们每个人谈感受。看来,每次让小草莓扮演家长帮助我练习正面管教家长课的同时,小草莓也学会了很多处理问题的方法。
我的感受是无奈,小草莓爸爸的感受是担心,担心孩子营养不够。小草莓的感受是生气,还说她在扮演妈妈的时候,以为能越说越解气、结果,越说越生气。我很惭愧当时用那样的方式处理问题,也向小草莓表达了对她的爱和担心。小草莓告诉我们,其实每次她并不是真的吃不下碗里的饭了,而是因为爸爸妈妈全吃完了,她自己觉得挺孤单,心里也很着急。
我问小草莓:“那哪一个解决方式比较好呢?”小草莓提议把新的解决方式扮演一下。还是小草莓扮演妈妈,我扮演孩子。
第二个场景是一家人正在吃饭,爸爸和妈妈吃完了,孩子说:“我吃不饱了,吃不下去了。”妈妈轻抚孩子后背:“宝贝,再多吃一点身体的营养才够哦!来,妈妈陪着你!加油哦!”
扮演结束,大家都很开心,也感觉到温暖。
接下来,我们又扮演了小草莓想要看电视,她跟妈妈说:“我想看电视!”妈妈说:“让爸爸给你找动画片!”小草莓去找爸爸,爸爸说:“等一会!我在洗碗!”
小草莓表达了想要看电视的着急心情,她说自己是急性子,实在不想等来等去。而且自己并不是超出了屏幕时间,而是当天还没有看过电视。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理解了小草莓的心情,答应小草莓以后一定用更好的方式跟她相处,多体会她的感受。
孩子是我们永远的宝贝。我们心中满溢的爱,不是只存在于我们心中,我们要用恰当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只有孩子真切地感受到我们的爱意,有了足够的归属感与价值感,父母的爱才能因此增值。
两三岁的时候,我们呀呀学语,一天一天学会说话。长大后,我们积极地学习沟通,更好地表达自己。尤其是在亲子沟通中,学习平等、尊重的表达方式非常重要。孩子能很好地感知生活,但是很多情绪以及心理活动不会表达。只有我们多观察,多倾听,才能成为他们的好朋友,真正走近他们的世界。
我愿意不停地学习更好地方式与孩子沟通,愿爱的语言变成一缕春风,和煦、宜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