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原名“薯蓣”,因避讳而得名。因唐代宗名预,避讳改为薯药,又因宋英宗讳署,改为山药。其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有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的功效。
一、 现代主要药理作用
1. 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山药可降低机体的血糖和血脂水平,升高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含量。
2. 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山药多糖能够使胸腺皮质细胞和淋巴细胞数量增加,提高免疫抗衰老。
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山药具有刺激小肠运动,促进肠管内容物排空作用。使肾上腺素所致的肠管紧张性降低,山药能使其恢复节律。
4.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山药多糖可以降低肝损伤机体血清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丙二醛的含量,并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生成,对由肝损伤引起的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
5.免疫调节作用
“脾虚”时消化功能紊乱,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山药多糖能刺激胃肠排空并且使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增加,初步推测免疫调节是山药发挥补脾作用的机制之一。
6.抗肿瘤防突变作用
7.山药尚有一定的促进创伤愈合、耐缺氧等作用。
二、 应用
1. 脾虚证
山药性味甘平,能补脾益气,滋阴养脾。多用于脾气虚弱或气阴两虚,消瘦乏力,食少,便溏;或脾虚不运,湿浊下注之妇女带下。
《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山药具有“补虚赢,益气力,久服耳目聪明,身轻延年”之功效,是常用的健脾补气的良药,对调理一些慢性疾病和促进身体恢复,有良好的作用。
2. 肺虚咳喘证
山药补肺气,兼能滋肺阴,其补肺之力虽较和缓,但对脾肺气阴俱虚者,补土亦有助于生金,常用于治疗肺虚咳喘等。
3. 肾虚证
山药还能补肾气,兼能滋养肾阴,对脾肾俱虚者,其补后天亦有助于充养先天,适用于肾气虚之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或遗尿,滑精早泄等。
4. 消渴气阴两虚证
消渴一病,与脾肺肾有关,气阴两虚为其主要病机,山药既补脾肺肾之气,又补脾肺肾之阴,常与黄芪、知母、天花粉等同用。
5. 西医诊为消化不良、慢性胃肠炎属脾胃虚弱证者,支气管炎属肺肾两虚证者,附件炎、慢性盆腔炎属脾虚湿盛证者,糖尿病属气阴两虚证者均可应用。
三、 注意事项
1. 补阴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黄用。
2. 与龙骨、牡蛎、瓦楞子等碱性药物合用降低药效。
3. 湿盛中满或有实邪、积滞者禁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