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育儿
从拍照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从拍照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作者: 火烧云_f374 | 来源:发表于2018-08-12 23:07 被阅读2次

       前几天,在街上看到了蜡像馆前面一群孩子在和门前的免费蜡像合影拍照,就过去看了一下,几个小孩子在争先恐后地抢着要和蜡像人合影,摆着各种各样的pos,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兴高采烈地等待着父母的拍照,等待着父母的赞美和肯定。而我注意到有个和他们一起玩的孩子,与其他的孩子表现明显不一样,他依靠在妈妈的旁边,没有争着去要照相,只是带着渴望、羡慕的眼神看着其他小伙伴的自我展示,当其他小伙伴都拍完了之后,他妈妈对他说:“你看他们都照相了,你也去照一个吧!”,那个孩子有点不好意思,说:“不照!”他妈妈有点不高兴了,推了下他说:“照一个,这个地方挺好的!”,他只好不情愿的去了,看他直直地站在那里,没有摆pos,很不自然,而且有些紧张,他妈妈说:“摆个姿势呀!看哥哥他们多会照相!”那个孩子更加紧张了,只好模仿了前面的一个孩子,摆了个剪刀手,很不自然,妈妈拍完后立马就跑开了,好像这短短不足一分钟的时间对他来说很漫长,总算是照完了,有种解脱的感觉!

       为什么同样是照相这个孩子与其他同伴的表现和感受差别如此之大呢?

       因为人是有需要的,不仅有生理需要,还有心理需要,心理需要主要有感觉到安全的需要、被认同肯定的需要(价值需要)、被爱的需要和被尊重的需要,人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受到需要的驱动,一切行为都是为了保护需要或者获取需要的。

       所谓保护需要就是采取一些行动来避免对需要的伤害。而获取需要就是指积极主动地采取一些行动来获得需要的满足。就拿价值需要来说,保护需要就是采取一些行动来避免或逃避他人对自己的批评、否定,例如上面案例中的不愿意照相的小孩就是这种模式,他不去照相就可以避免他人的评价,主要是在逃避不好的评价,保护了自己价值的需要。而获取需要就是指去积极地表现出好的行为来赢得他人的认同和肯定,例如上面的案例中争先恐后地要拍照的孩子就是在把自己好的pos展示给大家以获得他人的好评,满足自己价值的需要。

       很明显上面的两类孩子一类主要是以获取需要的行为模式为主,而另一类以保护需要的行为模式为主,所以他们的行为表现和情绪感受截然不同,而造就他们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父母的教养方式,行为是为需要服务的,孩子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模式主要取决于父母的教育。

       如果父母教育孩子时,过多的否定或者不满足孩子的需要,孩子就会花费很多的精力来发展一些保护自己需要的行为策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以保护需要为主的行为模式,长大了总是在保护自己的需要,不知道怎么去获取需要,当然这样是不会获得足够的需要满足的。 

       反之父母很尊重孩子的需要,而且愿意给予适当的满足,孩子就没有必要去发展那么多的保护需要的策略,而有足够的精力去发展获取需要的行为策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以获取需要为主的行为模式,这样他们就可以轻松地去获取自己的需要,一般他们的需要也能够更加容易获得满足。

        实际上保护需要和获取需要的作用就如同我们把需要比做金钱,而保护需要就是尽量减少用钱,减少钱往外流,而获取需要就如同赚钱,让钱往里进。这样看来一个个体要想需要获得合理的满足,光有保护需要是绝对不够的,一定要有获取需要,而且一定要以获取需要的行为策略为主,这个道理就如同钱不是主要靠攒,一定要靠赚一样!

       那么如果你的孩子已经是以保护需要为主的行为模式了,那如何让他转换为以获取需要为主的行为模式呢?

       如果您的孩子还小的话,首先恭喜你,在你的帮助下孩子还是更加容易改变的,如果孩子已经很大了,或者是已经成年了,那改变起来就更加困难了。

       首先家长要停止或者减少对孩子需要的否定和伤害,要尊重孩子的需要,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这样孩子才不会一直处于需要保护的状态,久而久之保护需要的行为模式就没有发挥的余地了,如果把保护需要的模式比喻成穿在孩子身上的安全帽和防弹衣,那么家长停止了对孩子需要的否定和伤害,就如同没有子弹射向孩子了,那么安全帽和防弹衣也就没有用处了,虽然孩子开始还习惯穿上这些,不会立马脱下来,但是时间久了,孩子长期体验到自己的需要是安全的,这些装备不仅没用了而且还是累赘,就渐渐放下了。

       其次,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需要,鼓励孩子去获取自己的需要,并且适当地教孩子一些获取需要的行为策略,孩子做出了获取需要的行为时及时满足孩子的需要,渐渐地孩子就会主动去获取自己的需要了。

       这里就拿上面孩子照相的例子来说明,那位不愿意照相孩子的家长首先要停止催促、逼迫孩子去照相的行为,因为这样给孩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会让孩子立刻进入保护需要的状态,而要尊重孩子的意见,鼓励孩子去尝试,一旦孩子愿意去尝试了,无论孩子会不会摆pos,照相好不好,都要积极关注孩子好的一面,给予表扬,让孩子获得和其他照相孩子一样的价值需要的满足,只有这样让孩子在照相事件中价值需要没有受到伤害和否定,而且还让孩子受到了表扬和肯定,获得了价值需要的满足,才可能激发孩子面对照相时出去表现自我的动机!才会勇于去追求自己价值需要的满足!

       虽然只是孩子生活中的一个简单的拍照插曲,却可以映射出孩子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可以反映出家长的教育方式,希望家长们能够从生活中的一些与孩子相关的小事情中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来更加清楚地了解孩子,同时也了解自己!

uX��F@��

相关文章

  • 从拍照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前几天,在街上看到了蜡像馆前面一群孩子在和门前的免费蜡像合影拍照,就过去看了一下,几个小孩子在争先恐后地抢着...

  • 公益丨12月2日我们一起探讨《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你知道孩子的内心是什么样的吗?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用心滋养孩子的心灵。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才能与你共鸣...

  • 走进孩子内心世界

    我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自私,越来越难管,不爱学习等等,出现这样问题通常是父母和孩子沟通出现...

  • 走进孩子内心世界

    我经常听到一些家长说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自私,越来越难管,不爱学习等等,出现这样问题通常是父母和孩子沟通出现...

  • 走进孩子内心世界

    好久没跟孩子一起玩了,平时“高高在上”的样子,指挥着他做各种事情,很少会有同理心,不理解他也有自己的烦恼。 今天周...

  •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其实两年前对她我心里还是怀着极大的抵触,我对她的错误行为很难接受,觉得宁愿不要这样的孩子。我不能接受我的孩子是这样...

  •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最近在听作为父母的三个神话的讲座,学习亲子沟通的方法技巧,正如今天去给皮娃开家长会,申园长说的,孩子在成长...

  •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在教师这一行的一员,我觉得我不仅在教书育人,更是在跟孩子们做朋友,走进孩子们的内心世界。 每个孩子从孩童到成年都需...

  •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今天六六和七七特别开心,因为爸爸和妈妈都在家里陪伴他们。 回忆起爸爸和妈妈单独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了,因为爸爸365...

  • 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齐帆齐微课】 十三年全职宝妈的日子里,我时常听到一些父母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孩子不爱学习,孩子做事磨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拍照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jsb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