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要想培养出“别人家的孩子”,只需两个字

要想培养出“别人家的孩子”,只需两个字

作者: 故事疗愈师宋晋 | 来源:发表于2018-11-28 17:16 被阅读0次

    我是如此幸运,被鼓励我的人们所包围。他们帮助我,使美梦成真。我祝福你,这样的人也出现在你的生命中。或许,你已经成为了某些人生命中,这样的人。 

    ——琳·洛特

    Lynn Lott 《做你自己的心理治疗师》

    “我很好奇,这件事情你的看法是?”

    “我不期待你用我的方式来看待事情,你肯定有自己的思考。”

    “现在你很伤心对吗?来,我想抱抱你。”

    “不论你做对了还是做错了,在我心中你都是独一无二的。”

    “当你帮我给植物浇水时,我就有更多的时间看书了。谢谢你的帮助!”

    “这么难,你是怎么办到的?!”

    “你能告诉我发生的事情和你的心情,我想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谢谢你告诉我这一切。”

    “如果这就是你想要的,那就放手去做吧。”

    “你来决定什么时候做,怎么做,我相信你。”

    ……

    上面这些话语,你熟悉吗?在你的成长过程中,如果有人能够倾听你,不对你评头论足,不替你担惊受怕,也不想改变你,经常用上面的沟通方式和你说话,今天的你会成为什么样?

    米特静心沙龙已经开了快100期了,我们见过来参加沙龙的形形色色的各类伙伴。其中一位印象非常深刻。

    她从小成绩优异,能玩也善于学习,年纪轻轻工作能力出色,口才了得,留学英国时认识了现在的老公,夫君目前也是一家企业的一把手,两人感情很好。她几乎有了这个年龄很多女孩梦寐以求的生活。

    我对她的成长经历很是好奇,私下里聊时,这个学霸生却说她从小就是个“坏女孩”。学生时代很叛逆,经常顶撞老师,上课听的很无聊时就转身走开不听了,妈妈也经常被叫到学校办公室去领人。

    她说自己身边很多都是“坏朋友”,但很奇怪,这些“坏朋友”如今发展的都很好,很多都很有成就。

    她在高中时交了个男朋友,邻校女生写情书给她男朋友,被她知道后,到人家学校操场上修理了对方一顿,结果被学校责令要么道歉,要么停课两周。

    听到她说这些的时候,你是不是也和我一样瞠目结舌。不免心想,这要轮到自己孩子头上,还不得天天训斥,顿顿责骂,甚至忍不住狂吼动手。虽然学习好,但也充满了各种担心,担心学坏,担心融入不了社会,担心遭到同学排挤,……。

    我问她,对于学校的指令,妈妈是怎么处理的?

    她说,我妈从小到大都是站在我背后力挺我的那个人。当她知道我打了那个女生,即将面临被学校处罚时,只说了一句:“你自己决定你要怎么做。”于是,我选择了停课两周,我妈说:“好,那就停课两周”。其他的再无多说。

    听完她的描述,我陷入了思考。先不论那个叛逆的青少年时代的她做法是否正确,我们只单单来看母亲的处理方式。母亲能顶住外界的压力,为孩子撑起一片“自我意志”成长的空间,真的很不容易。这心得有多大。

    聊到后来,才知道她的母亲也是一位非常优秀和成功的企业主。从小在家里父母就会和她讨论和交换对一些事件的看法,母亲的视角和言论经常不同于常人的思路,她会举出一些自己看到或经历过的事例,来佐证事情不是像常人想的那样。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训练出孩子不盲从、敢于挑战权威、坚持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更重要的一点是——鼓励孩子“你的想法很重要”。

    “你的想法很重要”、“你的感受很重要”,哇,这两句话真的好有魔力。被这个魔粉施过法的孩子,你们就偷笑去吧。

    个体心理学大师阿德勒认为:人终其一生的追求的就两件东西——归属感和价值感。

    归属感(belonging),就是我在这里,我和这里有联结(能够感受到一份确认的爱),我在其中能找到自己独特的位置。

    价值感(significance):就是在这里我很重要,我是有价值的,我愿意为之做出贡献。

    有归属感的孩子才会有安全感。获得价值感的孩子,才会有动力去活出更广阔和美好的人生。归属感和价值感也是孩子立足于世的“底气”。

    可由于我们的家庭教育不当,导致很多父母生生的把这宝贵的“底气”给孩子抽成一个个的真空“黑洞”。每一个洞里都藏着一个委屈、受伤的故事。这些黑洞总是会幻化成各种情绪卡点,把孩子绊倒在前行的路上,吞噬掉他们的能量,反过来,父母又埋怨孩子——“你怎么这么没出息”、“我怎么养出了你这么一个孩子”、“你怎么就不能够……”。甚至孩子自己也学会了举起“刀子”戳向自己——“我不够好”,“我不重要”,“我做不到”,“没有人喜欢我本来的样子”,……

    哪个孩子不希望无论发生什么事情,背后永远都站着一个能够力挺自己的人。可长大了才发现,不知不觉自己也变成了在孩子对面的那个“说教者”、“评判者”、“情绪垃圾制造者”。我们在眼馋“别人家的父母”能培养出“别人家的孩子”时,还不忘数落孩子一句——“你看看人家小明……”。没曾想,委屈的孩子也在心底不服——“你看人家小明他妈(他爸)……”

    11月9日、10日参加了小敏老师和小兔老师的“鼓励咨询成长小组”。突然发现,问题有解药了——要想培养出“别人家的孩子”,就两个字——鼓励

    可要如何去鼓励自己、鼓励他人呢?

    鼓励咨询成长课上,我们一起通过一些心理学技术和方法,去唤醒自己童年的记忆,找出那些在童年时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经验得出的一些信念,深刻觉察潜藏在身体记忆最深处的那些情绪卡点,通过这些故事的陈述和“再经验”,看看我们是怎样得出的这些结论,做出的这些决定。

    课程中,随着大家的讲述和体验式活动的参与,我突然发现每个人都很不容易。当我还陷在父母严格强势控制的回忆中时,有伙伴说:“好羡慕你有清晰的童年记忆,对于过往的很多记忆我都模糊了。”

    当我正羡慕身旁的伙伴从小父母给了她那么多无条件的爱时,她说:“虽然父母都很爱我,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很不好,小时候的印象就是他们一直吵,到现在还在吵。”

    当这个伙伴想要另一位伙伴能平衡好事业、家庭的状态时,才发现那位伙伴对自己的老公充满了抱怨和不理解。

    生活真的是一地鸡毛,看上去烦乱如麻,但学过这么多成长课程后,发现其实缠绕在一起的麻绳只有一个线头,那就是“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如果小时候我们的背后没有那么一个力挺你的人,那长大后自己来做力挺自己的人。如果自己都不挺自己,还要靠谁来挺。

    怎么挺?鼓励,这是最好、性价比最高的方式。

    鼓励咨询的创始人琳·洛特女士,此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让世界变成充满鼓励的地方。

    这是一堂人人都需要上的自我成长课程。来看看我们的收获和给学弟学妹们的寄语吧:

    1.发现、觉察不完美的自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再去修缮不完美的自己。

    2.一切源于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是开发自己的第一步,需要科学、专业的技术去了解自己。

    3.你过去的故事都是礼物和财富。

    4.我的感受价值百万。

    5.我们既独立又相互依存,更多的需要学会合作。

    6.只有改变心智模式,才能改变你的行为决定。

    7.不想说的故事,最想被听见。

    8.每个成人都是受伤的孩子,抚慰受伤的心灵,走出伤痛,走向自在人生。

    9.自己为自己负起百分之百的责任。

    10.打破固有的私人逻辑,创建新的私人逻辑。

    11.更加用心的察觉不同的感受。

    12.一场探索深入骨髓的故事旅程。

    13.重新养育自己的内在小孩。

    14.每个人都不容易,要回到内在给自己无比坚定的鼓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要想培养出“别人家的孩子”,只需两个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jz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