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每个人都有心灵震撼的时候,就是平时觉得还不错,结果突然有一天看到自己以前没有看到的一个侧面,透过裂缝居然打开了一片新世界的感觉!
今天是有一点触动的。刚刚看《张艺谋的作业》,没有看完,就是感觉一种年代感的沉重和踏实。
有公众号“罗辑思维”在推荐这本书,有三句话还是很有收获的。大意是:
1、想做有个事,先不声张,偷偷去做准备;
2、磨练自己的手艺,以备这个领域出现任何问题,自己都能解决;
3、任何看起来不聪明的努力,都能变成变成一种习惯。
一、我的理解
这三句话大概讲了三个阶段吧。开始,目标和过程。
开始的时候,你可以高调的做事情,大概是因为你有底气,不管这个底气是输的起还是有人罩着。对于一个一无所有的人来说,要想改变命运唯有默默准备。
有时候那是一种浪漫,就是默默自己干,一不小心这个大炸弹,光耀全场!背地里也是一种无奈,着实不具备正规军标准。细细想来默默的准备有几个好处,一是维持自己表面社会压力会小,内心压力大的平衡状态;二是可以让自己的行为不走样,保持外在正面形象的同时,内心依旧保持火热的勇气。
成为手艺人的目标应该具备专业能力过关。专业能力过关的意思是,在这个领域,没有我解决不了的问题。
普通人要达到专业级别,需要下笨功夫。有点曾国藩哲学的味道。但现实就是如此。没有富家子可以雇佣专业的老师。另外,笨功夫往往养成一生受用的习惯。比如,张艺谋的眼力。
二、我的学习心得
现在不需要颗粒归仓了,广散网,重点培养,讲究大概率、大数据的时代了,但是技能的养成还是需要时间和要求的。这是刻意练习必须要的。
记得一个书法家的故事。那时候宣纸贵,新手都用报纸练字。书法家的师父其实只是一个庙里的和尚,硬是要求年轻的他拿宣纸练字,否则不收徒。父母生吃简用逼他练字,至少是门糊口的手艺。他不敢怠慢,每一笔都认认真真,因为宣纸太贵,每一张纸对于一个农家娃是极大的奢侈。还好他知道家庭情况,很担心父母的辛劳,不像现在的我们……春夏秋冬,几经锤炼,终成一代大家!
既然是默默准备,目标高远也无妨,但一定要认真,遇到问题就下笨功夫。
三、我的改变
做个手艺人,默默立个flag,踏踏实实去执行。聪明高效的办法没有,笨办法还是有的。
有的时候捷径仅仅是一步步向前走。
附:写此文期间,想插播两个故事,都是之前看过的,由于没有记录,结果忘记具体人名了,以后要吸取教训,做笔记。
故事也简单:一个是数学家的故事,年轻时天才人物,后来留学美国,毕业后没有找高大上的工作,隐没在美国农村,默默钻研,几十年后一举成名。——希望后期能记起。另一个是姚安娜的故事,不好表述,故弃之不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