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微光成炬,照亮你心(消零记录)想法读书
《夜莺》豆瓣9.1分 | 爱的力量远胜于恨,不然我们没有未来。

《夜莺》豆瓣9.1分 | 爱的力量远胜于恨,不然我们没有未来。

作者: 衿语茶话间 | 来源:发表于2022-01-04 16:41 被阅读0次

我们需要的不是遗忘,而是铭记。

文|衿语

“夜莺”除了是一种鸟类的名字,似乎还是一个常常被当做代号的名字。

是语文课本里《夜莺的歌声》,是谍战片中的某位特工,或是某一次精心策划的秘密行动。

夜莺,在寂静的暗夜里唱歌。有多少人知道,它还象征着自由的生活,和对自由世界的渴望?

在2022年伊始的这两天,我看完了一本厚厚的小说,它的名字就叫《夜莺》。

在夜深人静里,跟随作者笔下的故事,穿过时光隧道,回到那个历史中的至暗时刻——二战。

拨开浓重的硝烟,感动于战争年代大背景下,如蝼蚁般苟活其中的个人的渺小和强大。

几度无声落泪,内心久久难以平复。

上一次让我有同样沉重感的一部作品,我想应该就是《辛德勒的名单》。而这本《夜莺》,有人称之为女版的《辛德勒名单》,确实一点都不为过。

本书作者是美国作家克里斯汀·汉娜,曾出版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畅销50个国家和地区,累积销量破2000万册,比肩J.K罗琳和卡勒德·胡赛尼等知名作家。

而这本《夜莺》可以说是她最重要的作品,一出版就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并成功提名2017年国际都柏林文学奖。

其电影版也已经敲定,将会由好莱坞姐妹花范宁姐妹出演两位女主角。想必会让人非常期待。

范宁姐妹

这是一个真实再现二战阴影笼罩下,普通民众生存状态的悲伤故事。

战火的蔓延和法军的失利,让1940的法国逐渐变得面目全非,纳粹的旗帜在埃菲尔铁塔上飘扬,德军的铁骑踏进了乡间的农舍,宁静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姐姐薇安原本拥有着幸福的家庭,她温顺谦和,悉心经营来之不易的生活。

妹妹伊莎贝尔年轻气盛,失去母亲又被父亲放弃的她,从小就懂得不向挫折低头。

面对战争和纳粹的渗透,伊莎贝尔始终不放弃抗争的决心,而薇安只希望一家人能平安度日,为此她们分歧不断,矛盾重重。

性格迥异的两姐妹最终做出不同的选择,也迎向了各自的命运。

在面对道德良知和生死抉择的困境时,她们用自己的方式保护自己,救助他人。用相互背离却牢不可破的爱,照亮彼此人生至暗时刻的光。

作者对日常生活的入微描写,对人物内心的深度刻画,以及对迫害场景的真实重现,无不让人感到撕裂和震撼。

01

成长与蜕变

战争的触角,或许早在一战时期就已伸向两姐妹的人生。

战后归来的父亲性情大变,昔日的浪漫文人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沉默和逃避。母亲的离世,直接导致父亲把两姐妹寄养在别家。

从小就滋生的被遗弃感,令两姐妹都对父亲充满怨恨和鄙夷。

妹妹伊莎贝尔从不掩饰自己的内心,轻率鲁莽精力无穷,但却顽强坚韧,积极奋进,意志坚定。

“她总是在反抗。有人抛下她,她就跟上去。有人叫她不该做某件事,她就照做不误。她始终把每一个障碍变成良机。”

面对德军的入侵和占领,她桀骜不驯拍案而起,用实际行动以身试险,加入反抗组织。

她不怕艰难险阻,历经磨难,一次又一次地翻越寒气逼人的边界山脉,护送117位盟军受伤飞行员,寻求邻国的庇护而获新生。

她是冒着生命危险的“摆渡人”,是那只在黑夜里引吭高歌的美丽“夜莺”。

却也是那个被抓捕后,在集中营里受尽百般凌辱和残害,凭借顽强意志力熬到重获自由后,终究抵抗不了死神牵引,生命定格在花样年华的少女伊莎贝尔。

图片取自网络

与伊莎贝尔叛逆反抗的性格截然相反的,是姐姐薇安的谨小慎微。

比妹妹年长几岁的薇安,逃离被父亲遗弃而产生的无助感的方式,是在16岁的时候便坠入爱河,与一心一意爱她顾家的安托万结婚,生下女儿苏菲,筑起了自己爱的港湾。

她所有的安全感都在于家庭完整的归属感。然而战争打破了她平静的生活,甚至走向支离破碎。

丈夫应征入伍,生死未卜,归来遥遥无期。德国军官入住家中,让每一天都变得如履薄冰。为了保护女儿,她谨言慎行,而这也正是妹妹无法苟同的态度。

然而,当最好的朋友因为是犹太人而遭到威胁,女儿被杀害,自己被遣送集中营后,尽管依然感到脆弱畏惧,但她心底的愤怒开始觉醒。

“虽然担心危机苏菲的性命,但忽然之间,她更担心让女儿在这样的世界长大——好人袖手旁观,任由恶人作孽;善良的女人可能背弃需要救助的朋友。”

在看到越来越多越过分的邪恶行径之后,薇安从一棵随波逐流的浮萍,变得有了方向有了掌控它的力量。

她用自己的方式,暗中藏匿保护了19名犹太小孩,为了这些孩子的安全,她面对盖世太保的身心侵犯,而忍辱负重。

如果说伊莎贝尔是那只勇敢振翅的“夜莺”,那薇安就是张开翅膀护雏的另一只“夜莺”。

像英雄一样慷慨赴死是伟大,像平凡人一样忍辱生存是另一种伟大。 

图片取自网络

02

情感与理智

战乱年代的人性,往往被情感与理智、道德与大义拉扯得生疼。

伊莎贝尔和贾约丹的爱情,让人看得隐隐作痛,心生惋惜。

年轻男女在志同道合路上的萍水相逢,一见钟情,而燃眉的战火让男孩把不敢说出的爱化作暗中的屡屡保护。

女孩的无畏体现在爱里,便是渴求得到回应和珍惜在一起的一分一秒。

“他们的生命中充满太多风险,坠入爱河或许是最危险的选择。

她只知道在这个可怕、骇人的世界,她与他不期而遇。而她不愿再放手。

他们永远没有时间。没办法追求、恋爱、结婚,说不定没有明天。”

每一次见面都可能是最后一次。直到被捕,集中营里非人生活的每一天里,对爱和自由的信念,始终支撑着伊莎贝尔顽强的抗争。

在生命的最后,和日思夜想的人重聚相拥,如果时间能够定格,那就是永恒了吧。

“她终于为了一切而哭——她的痛苦、失落、恐惧、愤怒,她自己、他们众人在战火中经历的一切,她亲眼见证、永难摆脱的邪恶,她心中的惊恐,她为了生存不得不做出的种种牺牲……”

薇安和德国军官贝克之间的微妙情感,也是让人不胜唏嘘。

贝克入住薇安家里后,他的彬彬有礼,细致入微的关怀,竭尽所能地保护薇安母女不受牵连,让孤苦无助的薇安常常忘记了他的国籍和身份。

在他们之间,横亘着的是道德、理智、敌我和生死的鸿沟。

也正是因为这些的存在,在贝克和伊莎贝尔不可避免地站在对立面的时刻,薇安为了救妹妹,亲手杀害了这个让她有点动心的贝克中尉。

爱情如此,战火中的亲情和友情也在炼狱中,焦灼而坚韧。

父亲为了拯救伊莎贝尔,认下了“夜莺”的身份,两姐妹终于知道父亲的决绝和懦弱回避,是因为他的战争阴影以及秘密工作,是为了让她们与危险隔离,是为了保护一直深爱着的女儿。

同样的,薇安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所做出的牺牲,女儿苏菲也曾经鄙视和懊恼,最终爱和信任让彼此相互理解和救赎。

而薇安终其一生守住的秘密,那个本不该出现的儿子,也正是内心斗争后的结果。

因为爱的力量远胜于恨,否则我们就没有未来。

薇安与闺蜜蕾秋的相互扶持,伊莎贝尔与战友们的守望相助,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中,是用生命和希望浇筑的钢铁情谊。

03

战争与和平

战争对家国的破坏,纳粹对犹太人的残害,集中营里暗无天日的身心摧残,都在本书中一一呈现。

从这样的历史中存活下来的人们,想要走出这张巨大的阴影,试问该有多难?

看到穿插其中的第一人称叙事角度的篇章时,我一直以为这是伊莎贝尔,握着一张战后50周年重聚的邀请函,迟疑着是否要回巴黎见见那些曾经并肩作战的伙伴和家属。

直到看到最后,才发现她是姐姐薇安。

有时候,活下来的人需要更大的勇气和信念支撑,对抗那些随时翻滚而来的悲恸记忆,以及面对往后余生的生命重建。

“如果在我漫长的一生中曾学到什么,那就是爱;

爱,让我们明白自己想成为的样子;

但战争,让我们看到自己真正的模样。”

相关文章

  • 《夜莺》豆瓣9.1分 | 爱的力量远胜于恨,不然我们没有未来。

    我们需要的不是遗忘,而是铭记。 文|衿语 “夜莺”除了是一种鸟类的名字,似乎还是一个常常被当做代号的名字。 是语文...

  • 2017-11-16

    仇恨的力量远大于爱的力量。爱让我们变得温暾懈怠、快乐满足,只有恨能让我们在逆境中撑下去

  • 爱比恨更有征服人心的力量。 忘掉恨,学习爱。 学习饶恕。

  • 爱和恨

    爱和恨并不是孪生 充其量是同姐妹 爱是姐姐,恨是妹妹 顽皮的妹妹,总是取胜于姐姐 冬天的雪花最单纯 从来不去融及爱...

  • 2018-10-30

    爱的力量比恨大很多

  • 《绝不低头》读书笔记

    恨,岂非本来就是种和爱同样深邃,同样强烈的感情! 爱和恨最大的不同,是爱能使人憧憬未来,能使人对未来充满希望。 恨...

  • 坚守,放弃

    生活啊,总是酸甜苦辣,五味杂陈,但我们在坚守什么,又放弃了什么呢? 爱比恨有力量,善良比自私走的远。不管外界多寒凉...

  • 自己是那个安全感

    把希望寄托自己身上,才有力量,改变自己,启动自身能量。心的力量,未来的人内心脆弱,没有安全感,没有爱的能力,不敢爱...

  • 不是每个人都能这样爱你

    爱是不死欲望,爱是一往情深,爱是万劫不复,爱是想有未来,爱是哪怕没有未来。 爱是恨,爱是悔,爱是坚定,爱是踌躇,爱...

  • 爱恨轮回:恨是来自对爱的渴望

    我们常常以为,爱与恨是两种对立的情绪或能量,但本质上而言,恨并不是爱的反面,我们不需要恐惧“恨”的力量,因为恨是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夜莺》豆瓣9.1分 | 爱的力量远胜于恨,不然我们没有未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oq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