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日更365天了
1 关于写作
我曾经不爱照相,因为感觉照相像是一种表演。过得开心或沮丧,不值得表演出来。
但有时也会遗憾,缺少影像记录,又会回忆不起过往的快乐。
可以想象有人也不爱写东西,思想可以玄妙深沉又富有情感,而落到纸上总是缺了点什么味道。
但或许这也令人遗憾。深沉的体验如果不被纸张记录,更有可能的结果是被遗忘,而不是被头脑记住。
写作的过程,首要的就是留下足迹,至少回头看过去,“字数”有所积累了。
但写作不仅仅是记录,也是一种促进思想完成的手段。许多思想和评价,都原初于一种“感觉”。觉得“好”,觉得“妙”,觉得“伤感”,觉得“自豪”。但感觉不是思想,过去的感觉只能较为有限地指导现在的我的行为。“我”的感觉也无法让别人知道和理解,这种落差甚至会加深彼此的隔阂。然而写作可以为自我的感觉找到流淌进现实的渠道,成为疏朗的河流,平静也生生不息,可以滋养自己,也可以连通他人。而缺乏这个渠道的“感觉”,遵循着“酝酿-消耗-爆发”的规律。
有特定的想法或是情感,总觉得“不吐不快”,而至于吐露的方式,就不那么重要了。写作,就是其中之一的方式。看到一些章节,觉得有所得,不吐不快,甚至越想越停不下来。这时下笔,正适合情感与思路的畅快抒发。就像上厕所,哈哈,焦急而来,满意而归。
2关于读后感
不过,读后感这种东西,对于读者来说确实有点麻烦。首先,读后感如果真的是“读后感”,那就不包含章节原本内容。但不包含章节原本内容,就会让没读过原书的人提不起兴趣。“十分钟看完某电影”的视频点击多,而不讲剧情直接品评电影内容的视频点击少。其次,太简单的书无法引发思想的碰撞。既然有些书比较难读,写成“读后感”就更难,那似乎写通俗的书的书评和读后感应该更容易让人看懂。我感觉并非如此。世上最深刻的书,最直观的,如商务印书馆的汉译世界名著系列,用尽一生已经不能读完,却花费时间阅读没什么营养的东西,还要正儿八经地总结评价,简直是味同嚼蜡。没有趣味,写作也就丧失了意义。
或许也正是这种狭隘的想法,才导致我的文章数几乎比点赞数还要少。我常常怀疑,是否有人真的看这里的内容。还是说这已经成为一个公开但无人访问的电子日记本。但所幸,写过的东西总会留下痕迹,它们在将来或许会在某个场合有用的。
3 关于下阶段
计划阅读《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皮尔士的文章,和一些热门的网络小说。但因为同时还要写其他的东西,有些精力难分。
希望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能找到大家爱读,我也感兴趣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