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图,刚刚和刘先生一人吃掉了一碗热干面,吃得没有任何痕迹。
某宝上买的,自己拌的对于热干面,我本身是处于中立的态度,不喜欢也不讨厌,在湖北生活的二十几年,我把家里的热干面还有汤粉豆浆都吃遍了,大多味道相似,偶尔会出现街角的那几家特别受欢迎。想起初中时候爸爸骑摩托车带我去老一中上面十字路口吃早餐的时光,他总是一碗汤面,我就是一碗热干面,吃到最后可怜巴巴的看着他,永远都会有那么几口吃不完的剩在碗里。十几年过去了,好多次走过那家老店,不知道什么时候搬走了,记忆中的味道也淡了许多,结婚了好像更加怀念和家里人一起吃早餐的时光。
高中的记忆是一中那种巨型的包子,肉馅或者菜馅的,吃到最后只剩下很大一块面粉,我喜欢用菜或者肉拌着外面的皮吃,就像传说中吃寿司的方法,下面的米需要和上面的一起蘸酱吃才别有一番味道,那时候别人总说在长身体,早上竟然可以吃下两个巨型的包子后中午十一点又饥肠辘辘,熬到十点多就已经开始各种饿得犯困,常常被数学老师铿锵有力的节奏感哄睡着。食堂四块三的肉我吃过的次数不超过十次,那时候不明白别的菜都是两块多,一堆辣椒拌着几块可怜吧唧的小肉就翻倍,不是不爱吃肉,只是那个年纪更愿意花钱买辣条而不是吃食堂的辣椒炒肉,那个味道在很多人看来还是很值得回味的。再就是刘先生风雨无阻的每天送的爱心热干面,觉得吃完了就可以变聪明然而并没有。三块钱一大碗的热干面在经过长途跋涉到我手里之后卖相会下降几个档次,有时候会往里面加入很多水之后才可以拌开,一番折腾之后自然吃不下多少,不过那时候的面是真的便宜而且量多。
大学最喜爱的是食堂的猪肝粉丝煲,香飘飘的汤最后被我喝得连渣渣都不剩下,碗里最后居然还有猪肝留下。还有一楼的那家炒饭炒粉,外加一些豆芽或者青菜,简直人间美味了。那时候光谷开了一家蔡林记,传说中的热干面大王,在热干面风起云涌如雨后春笋般的时光里,太多的选择往往会让我们最后的选择也是大多数人的选择,门口谁家的队排得最长,那家就自然好吃了,没错了好像就是这个道理了。蔡林记的热干面的特点是碗大量少,没吃几口就见底了,有几次下狠心再吃一碗后发现这方法不对,恰到好处的分量不会撑也会让你无比想念。
说到吃的,大概说不完,喜爱的东西太多,也没有十分中意的特别热爱的事物。从小不挑食是我身上为数不多的几个优点之一。对美食的爱好更多的是受到身边人的影响,他爱吃虾,我觉得虾也不错;他爱吃臭豆腐烧烤,我觉得也可以,这也很显而易见的解释了为什么两个人在一起久了之后,语言动作和长相都会极其相似。大学毕业后辗转反侧,奔波在各地,去过大连,去过福建,去过广东,去过云南,吃到了网红推荐的各式各样的食物,大多数都是一闪而过,仿佛下次吃的时候都不会想起,唯有家乡的各种吃了二十多年的食物,在记忆中封存已久,越离开越想念。
回到热干面,孕中期特别爱吃各种各样的,也会积极去尝试,终于走出孕前期的孕反阴影,不用在意油不油腻,只担心好不好吃。在某旗舰店下单了一包,尝鲜后感触颇多的幻想着,其实能待在武汉也是不错的。几年前还没有地铁的城市,约会都是坐公交。在巨堵的光谷广场来回穿梭,站在户部巷垃圾桶旁边开心的吃着臭豆腐,在人山人海但是依旧要去打卡的昙华林走一走,在标志性建筑黄鹤楼门前晃悠发现其实并没有什么,在一眼看不到尽头的长江大桥上像个傻子一样走一两个小时,这些在几年前看起来经常会做的事情如今却只留下回忆。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记忆呢?最爱的人在那里,很亲的人在那里,可以来一场说回去就回去的瞬间旅行,这些在那个青春懵懂眼里只有爱情的女孩来说太难懂了。而如今在异地呆的时间越长,年龄的增长让我慢慢懂得那些在外面漂泊了很久,在别人来看有一份体面的工作的人最后都作出了惊人的选择,待在一个熟悉的城市的那种安全感远比那种在外面赚体面的年薪而言真的要实在很多呢。之前有一篇很火的文章叫“为什么我不劝你留在北上广深”,看完之后也是受益匪浅,其实是鸡汤文,硬生生的被我读出了归家的心切。要有多强大的内心才能和现实去抗衡,去体会那种深深的孤独感和挫败感,这时候任何的安慰都没用,唯有一个人去慢慢消化去吸收。在广州呆了两年多的感触就是,城市真的是很繁华,太多有理想有抱负的人类,看似每天光鲜亮丽的小白们穿梭在各类高楼中,回到蜗居十几平的单间啃着泡面是别有一番滋味的,年薪几十万在各类人口中都无比羡慕的高材生对于指数增长的房价也是望而却步的,总是听到身边的人说,我要去乡下盖别墅,是的呢,豪华装修的别墅也不抵某繁华地区的一个小厕所。但是有梦想的人们还是要继续匍匐前进,那里有你想要的人生,能够在有生之年将酸甜苦辣都品尝一遍也是很棒的。
大抵是因为孕期分泌的激素有些奇怪,各种情绪都会被无限放大,就像现在,由一碗自制的热干面所引发的一系列的思考,说真的有点杂,但是主题就是“当妈了,想法真的不一样了”。
“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