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病,住院。
由于新冠疫情此起彼伏,医院的住院管理也有所加强,其一是无论患者还是陪护,都需要核酸检测报告,政府和医院也的确以人民为中心,检测的价格也从80元/人/次,降到了60元/人/次;其二是病房不能随便出入了,一旦住院,就不能随意进出,医院里的流动商贩和发小广告的,也都被拒之门外,安全性和封闭性都有所提高,患者和陪护的舒适度也提升了不少。
住院的地方在五楼,门上安装了门禁,门口也有专门的护士把守,进来的每个人都要接受严格的盘查,需要有医生的诊断和2日内的核酸检测报告方可办理住院手续,每天都有人出院入院,相对先来的人护士会非常友善地让你先选床位,有3床房和4床房,先来者一般都选3床房,而无论3床房还是4床房,大家都相对愿意选择把边的床位,或靠窗户或靠门,空间相对比中间的床位大一点,无论选到还是选不到,都得在这住,不愿意也得愿意。
进来之后,大家一下子就成了“邻居”,病灶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这些都不会成为彼此的阻碍,无论之前认识还是不认识,到了这里都会惺惺相惜。邻床的帮助邻床的,同屋的帮助同屋的,上次住院认识的这次来了,就有了天然的亲切感,自带“亲戚”属性。病友和病友之间,放下了平时交往之间的戒备,也没有了彼此的考察期,因为疾病折磨的原因,大家都“放下”了许多东西。
无论是患者还是陪护,都摘掉了有色眼镜,人们之间有了天然的真诚。到了这里,你放佛就进入了和谐而亲切的社会,除了患者的呻吟声,更多的是人们之间坦诚的交流病情、治疗方案以及各种偏方,而且都是倾其所有、毫无保留。如果有自己做不了的事,那更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所有人不用经过组织,就会汇聚到你面前,没有多余的客套,完全自组织地各找该自己出力的地方,恪尽职守。
这里也有“游乐园”和“健身房”。除了病重不能下床的患者,用完药的小朋友们会三五成群的结伴做游戏,也有纯真的笑声和天真的快乐,守护的家长们也会仨一群俩一伙地在走廊里聊天,似乎已经脱离了疾病的困扰,又或许是苦中作乐,缓解心痛和身劳,在夹缝中呼吸一口“新鲜”的空气。有些年长但却能动的患者,在拔掉点滴之后,绕着走廊来回周圈,没有放弃对生命的渴望和尊重,在他们的脸上,根本看不出“病人”的标签。
偶有出院者,都会收到真诚的祝福,也会看到掩饰不住的惋惜。祝福是发自心底的,大家会主动跟你打招呼:“出院了。真好!”,真诚也同时伴随着惋惜,目送你离开的人会想:“我们啥时候能出院啊?”出院的患者和陪护大都步伐矫健,脸上也洋溢着满满的幸福,那扇曾经让他们感觉到沉重的门,此刻也变成了通往幸福之门。在疾病的“帮助”下,人们卸下了所有心灵的辎重,也终于知道了什么是身外之物。
疾病,折腾了人的身体,也折磨了人的心灵。疾病,放低了人的姿态,也降低了人的期许。在这里,人,再也不是豪横高傲的人、位高权重的人、腰缠万贯的人,而是亲切善良的人、愿意付出的人、自然而然的人。残者相帮、弱者相扶、病者相惜,人的社会属性和阶级层级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协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或许,当疾病走进了我们的身体,善良也随之在我们的心灵里重新生根。
2021年11月29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