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喜乐拆书】第二十四期写作营
402-红尘修行的鱼儿–《论语新解》第四十八天

402-红尘修行的鱼儿–《论语新解》第四十八天

作者: 红尘修行的鱼儿 | 来源:发表于2024-10-25 16:45 被阅读0次

昨日读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这句话后来简化为夷狄之有不若华夏之无也!

夷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异族。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7中原,是指河南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温宜,雨量适中,土壤肥腴,故较早即进入城廓农耕社会,地称为中国,人称为华夏。边区自然条件较差,多为游猎畜牧之族所居,故称为蛮夷。

有: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古字形由“又(表示手)”和“肉”组成,表示持有。“有”表示持有、领有。“有”又用在处所词后,表示存在,再引申指出现或发生。“有”还表示某、某些的意思。“有”用在某些动词之前,表示客气。

亡: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亡的基本义是失去,引申为逃跑、逃亡,由此又引申为死亡、死去,还引申指一个国家的灭亡或朝代的衰亡等。亡也通无,读作wú,由失去引申为没有。

这里有暗含叔齐伯夷的典故,这两个人是坚持原则、不与暴政同流合污以及重视道德和礼仪的典范。伯夷和叔齐是商代孤竹国的两位王子,他们因互相谦让君位而闻名。在周武王伐纣时,他们因不满以臣伐君的行为而阻拦大军,最终选择隐居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儒家对于这样的行为大加赞扬,因而孔夫子说夷狄只有,不若华夏之无也,这是对于暴力,暴政的鄙视,这为国人建立了大汉的民族观,虽然,在孔夫子的那个年代,我属于南蛮一类,但经过上千年的演变,我也是中华民族大汉族的成员之一,因而,在这个年代,大汉的民族自信需要建立起来。在这一点上我认同孔子华夏文明领先于夷狄文化。但是,我对于这样螳臂当车的狭隘的民族气节却不赞同,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阻挡历史前进的车轮,因而,如何及时吸收先进的文化,让自己的文明变得与时俱进就很重要,关于华夏文明的历史,我觉得五胡乱华的历史与近现代的世界格局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不同的是,五胡乱华期间,中华文明还在初期,当时文明几乎要被断档,汉人要被灭族,后来,天降救星

冉闵:冉闵在位期间发布了“杀胡令”,极大地打击了胡人势力,保护了汉族的安全。他的政策使得汉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谢玄:谢玄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极大地削弱了前秦的实力,保护了东晋的安全,也为汉族的生存提供了保障。

祖逖:祖逖南下与东晋会合,共同抵御外敌的入侵,成功抵挡了刘曜的攻势,收复了大量失地,为东晋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机会。

司马睿:司马睿建立了东晋,为汉人提供了避风港,避免了汉人政权的全面崩溃。他的决策和行动对汉族的生存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些人在中华文明在积弱的时刻挺身而出拯救了中华民族,从而让中华文明得以延续。

所以,后续的汉族对于异族一直抱有警惕之心,后来 元朝再次占领中原的土地,可是,汉人却一直未能被征服,汉文化也没有被打断,后来清朝入关后,为了统治中国,采取了汉化的方式来管理、征服汉族人民,但是贯穿整个清朝历史,反清复明的斗争一直没有停止,直到辛亥革命开启第一枪,也是汉人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在民国时期,国将不国中国即将被侵略者占领时,又是一大批有识之士尝试各种救国途径,最终找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将中国重新带入世界之巅,所以纵观历史,我们才发现,任何外来的侵略(文化的,经济的,军事的)都不能灭亡我们的原因在于华夏之有,华夏文明一直在,数千年的洗礼,华夏文明一直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基因里。这就是我们的底气。

回看历史后,在看这句话 我觉得是我们文明复兴的宣言!“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只要人在,文明就在,文明在,国家在。这是祖宗给我们的底气和自信!

相关文章

  • 2017年的读书笔记

    第44周 钱穆《论语新解》+杨伯峻《论语译注》 第43周 钱穆《论语新解》+杨伯峻《论语译注》

  • 论语新解6(4-6始)

    2022年5月31日 《论语》 《里仁第四》(六) 论语新解——钱穆 领读人 景彤彤 张子武 原文: 子曰:“我未...

  • 红尘修

    红尘有修行, 修行在红尘。 红尘不红尘, 只在修不修。 修行不修行, 不在尘不尘。 离得红尘修, 亦非真得修。 日...

  • 宝爸纪大大:论读书

    2017新年伊始,宝爸纪大大年度计划里有一条,挑战诵读《论语》百遍。 到今天为止,坚持读《论语》第四十八天,诵读完...

  • 2019第九期课题组教研侧记

    主题:《论语新解—学而篇—第四》 内容: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主...

  • 论语D1: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学而篇第一·(一)(二) 参考:杨伯峻《论语译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

  • 《论语新解》

    论语学而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白话 夫子说:父亲在的时候,要看...

  • 论语新解

    论语学而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e)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白...

  • 论语新解

    【原文】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钱穆白话释义 有子说:“与人约...

  • 《论语新解》

    几天前把钱穆先生所著的《论语新解》看了一遍,但却一直没有勇气写下什么读书的心得。毫无疑问,《论语》是人类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02-红尘修行的鱼儿–《论语新解》第四十八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zsd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