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过动、不专心、学习力低落吗?运动是各种「学习病」的新处方,美国、日本实验證明,把运动置入至每日的课程,能有效提升学力、打击分心、消弭情绪困扰。关心教育的父母和教师,该怎麽开始「起而行」?
每天清晨七点十分,就读美国芝加哥内帕维中央高中(Naperviller Central High School)的十五岁高一学生已经开始跑操场。这天蜜雪儿跑了十分十二秒,是所有人中最慢的。但是体育老师邓肯给了她一个A,因为邓肯发现蜜雪儿跑步那十分钟的心跳达一九一下,是一个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必须全力以赴才能达到的心跳数。
蜜雪儿每天在第一堂课开始之前就运动的习惯已经有半年了。她发现这半年来,自己的头脑更清楚、情绪获得改善,阅读能力也大有进步。
让蜜雪儿每天运动的不是普通的体育课,而是芝加哥内帕维中央高中全校六成学生参与的「零时体育计划」:以运动搭配读写加强课程,提升学习力。
这个计划实施一学期後,参与计画划的学生其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了17%,其他晚起并上正常体育课的学生则进步1.7%。研究还发现,早上运动提升学力的效果,大於中午或其他时段。计划指导顾问甚至建议,全校学生都应该在上完体育课後,接著上最头痛的学科,以充分发挥运动带来的成效。
「运动除了能让我们的心态做好準备,还能从细胞层面直接影响学习,提高大脑输入及处理新讯息的潜力。」长期研究大脑与运动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翰‧瑞提,喜欢举内帕维中央高中的成功经验,说明运动不只对身体好,对大脑也好。
运动提升学力的「奇蹟故事」,不仅在美国,日本也有著名的成功案例。
动得多,才学得好
在日本,本州中部的福井县推动「教出爱运动的孩子」计画划:规定学童除了体育课之外,每週一次放学後留校训练体能;每天在第二和第叁节长达二十分钟的「大休息时间」,鼓励学童使用单槓、跳箱、翻滚地垫等运动器材。这个计划让原本二叁年时学力排行全日本倒数的福井县,从二七年起连续叁年缔造「全日本体力第一、学力第二」的「福井奇蹟」。
「动得多,学得好」,已经不仅是大脑理论,而成为世界各国争相实践的新教育主轴。
曾任师大附中校长的卓俊辰,追踪过八所高一新生,记录叁年来每个学生学期成绩及PR值。研究发现,因为「体适能加分」入学的学生,并没有因为花比较多时间运动(较少时间念书)而落後。更令人诧异的是,到了高叁,在其他学生PR值退步的情形下,体适能加分的学生反而进步了。
「身心健康的学生,能应付比较大的压力,学习的後劲也比较强,」卓俊辰认为,学生体能代表的意义不仅是运动能力,更是生活型态。
运动增加脑力,提升学习力,已经是近十年来大脑研究确认的「事实」。
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教授洪兰曾分享一项实验发现:小学生只要每週慢跑两次、每次30分钟,十二週後,他们的认知能力就比以前进步很多。因为人在运动时会促进多巴胺(dopamine)、血清素(serotonin)和正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的分泌,这叁种神经传导物质都和学习有关,会让人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
「所以从大脑来看,要学生功课好,应该增加的是体育课,而不是补习,」洪兰强调。
台湾小孩亚洲最胖,身高变矮
即使所有研究的指向,都大声宣告运动的必要与重要,但在台湾,对运动的「低重视度」,与世界趋势背道而驰,已经造成了愈来愈严重的後遗症。
都会化的环境、愈来愈多不动的「宅小孩」和「宅家庭」,让台湾也养出了孩子的「健康红字」:台湾小孩是亚洲最胖的。根据2011年联合国肥胖监测小组报告,我国六~十八岁的儿童青少年,肥胖盛行率26.8%,居亚洲之冠。
当时负责「台湾学生健康体位调查研究」的阳明大学学校卫生研究中心主任刘影梅指出,「久坐不动」是青少年肥胖主因之一。
学童平均身高连续两年负成长。二七年教育部针对二四年到二六年国小四~六年级学童身高进行统计,发现身高连续两年不增反减。
曾任国立体育大学休閒产业经营学系教授的陈美燕强调,身高和骨质密度有关,运动量不足,使学童在骨骼生长期得不到足够刺激,是身高变矮主因之一。
台湾学生的体适能也落後邻近亚洲国家。根据二六年教育部的统计资料,国内中小学孩子体适能比起邻近国家如中国、日本、韩国等国家,都是落後的。
在学校,体育课的量与质都有待提升。台湾国中小体育课每週80~90分钟,比起日本每週90~135分钟、中国每週120~150分钟、法国每週200分钟,时数明显较少。
品质也参差不齐。记者采访过程中,发现每个学校都有「总是在看影片」的体育课,或整学期就丢一颗球让学生打,自己去休息的老师。
根据二九年统计资料显示,有规律运动习惯(不含体育课,每天运动达叁分钟者)的学生,国小人数超过一半,但年纪愈大比率愈低;到了成人,有规律运动习惯者只剩24.4%。可见成人规律运动的习惯远比孩子差。
「动不够」带来的体能不佳,不仅威胁著孩子的健康,更直接影响学习、情绪、生活。
因运动不足造成的专注力问题愈来愈多。台大心理系副教授连韵文的研究发现,台北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因为动不够,造成运动协调能力不足,达到临床上「发展性运动协调失常」的比率超过四成。这个数字是欧、美、日等国家的数倍。而国外研究发现,患有注意力缺失症的小孩常有「发展性运动协调失常」。连韵文因而推测,运动量不足,极可能是造成台湾过动儿比例偏高的主要肇因之一。
【原刊於2011年10月 亲子天下第28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