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发现那个内在小孩-《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二)

发现那个内在小孩-《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二)

作者: 慧心谈心 | 来源:发表于2021-10-05 07:53 被阅读0次

书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作者:罗伯特.戴博德

阅读日期:20211005

阅读页数:23-35

一句话:

第四章蛤蟆先生和苍鹭的对话,围绕着蛤蟆先生为什么不开心开展,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蛤蟆先生的不开心主要是因为周围朋友对他的态度、评价和说话的语气,这些总能让他回到自己小时候被父亲责骂的情绪状态中,因此引出了“儿童自我状态”这个概念。

1.发现了什么观点?

1)心理咨询师苍鹭引导蛤蟆先生体会自己的感受。

2)心理疗愈的第二步,是进行自我察觉。察觉我们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处于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我们是否也像蛤蟆先生一样,处于”儿童自我状态“?

2.用什么方法解决?

1)苍鹭用提问的方式,引导蛤蟆先生观察自己的感受,此处用了”情绪温度计“这个工具。

3.金句亮点

“儿童自我状态”

4.生活中见到过的此类问题

被责备时自然而然地争辩,或者逃避、或者讨好,可能就是一种“儿童自我状态”

5.感触启发

很多情绪并非来自事件本身,而是来自周围朋友对自己的态度、评价和影响。

很多伤害,往往来自离你最近的人,甚至来自一直帮助你的人。

比方说:蛤蟆越狱出来经历了很多惊险和嘲笑,蛤蟆说,这些经历他都挺过去了。让他真正受伤的是回家后,别人对待他的方式太可怕了:

面对帮助过他的河鼠,蛤蟆把他的历险经历和河鼠分享,河鼠却和他说:“你没看见你都变成个十足的混蛋了么”?

威严的獾责骂他:“蛤蟆,你这讨人厌的坏东西,你不觉得害臊么?想想你犯的事,你父亲要是活着会怎么说你?”

而蛤蟆面对这些责骂和侮辱的态度,是尽力安抚对方,或者默默害怕难过。而这种态度,同样让蛤蟆回想起来觉得难堪和委屈。

6.对未来的指导意义

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经常问问自己,我现在处于什么状态,保持对自己情绪的第三者视角。

7.知识连结

“正面管教”中提到的“讨好型人格”

相关文章

  • 发现那个内在小孩-《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二)

    书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作者:罗伯特.戴博德 阅读日期:20211005 阅读页数:23-35 一句话: ...

  • 《蛤蟆先生去看医生》

    92/365《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很有趣,里面讲了一个故事:鼹鼠和河鼠是...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此文未《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小小读书笔记,随便写写,留个记录。 故事讲述陷入抑郁的蛤蟆先生在心理医生苍鹭的帮助...

  • 爱是一起好好说话!

    2022年2月20日 【倾听】 今天在看《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心理医生全程专心的听蛤蟆先生说话,蛤蟆发现,这...

  • 读书打卡

    今日所读书目:《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笔记输出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讲的是一只患了抑郁症的蛤蟆去看心理医生...

  • 2021-07-30

    102号+雨霁《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选择快乐与否的那个人,一直都是我们自己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印象深刻的...

  • 2020-12-01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 2020-11-30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 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明白了教学中的困惑

    最近读了《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对我感触很深。《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主要是讲蛤蟆先生得了抑郁症,在...

  • 愤怒之下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第七章,蛤蟆先生又去找心理医生苍鹭,一起探讨愤怒。小孩子因为没有和大人抗衡的资本,只能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发现那个内在小孩-《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xbw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