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如何对待“二手信息”

如何对待“二手信息”

作者: enjoy_aeef | 来源:发表于2022-02-26 20:39 被阅读0次

    三分钟看完一部电影,五分钟带你领略一部剧集,十分钟介绍一本书,这样的标题是不是经常出现在你的手机里?噢,对了,现在时短视频时代,时间还是太长了,应该是两分钟。

    现代人真的太难了,在这个处处内卷的时代,对人的要求原来越高,恨不得你得十项全能样样精通,这样才有资格站到赛场上与人竞争;现代人也实在太幸福了,海量的信息在网络上飘荡着着,任君撷取,无论你想学什么,你都能在网络上找到一大堆资源,还有不少是免费的,娱乐方式也是多种多样,一众内容制造者憋足了劲儿迎合你的口味要获取你的注意。所以,我们就这样被裹挟着不断往前走着,内心充满着焦虑,又想娱乐又记挂着自我提升,看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内心无比纠结,然而时间却不会因为你的纠结慢下来。

    曾经有心理学家做过关于选择的研究,当人的选择项变多的时候,人并不会因此获得更大的满足感,而是会因此带来更大的心理负担。我们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时代,所以,罗振宇曾经说过,未来大家关注的东西不是金钱,而是时间,受众的时间是各个商家争夺的对象,因为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只有你争取到受众的关注,你的信息才有价值。而作为受众的我们,面对着琳琅满目良莠不济的各种信息,如何选择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难关。因而,才有了那么多几分钟带你看完一部电影/一部剧/一本书这样的内容出现,因为我们需要高效处理信息。

    然而,这样的“二手信息”真的会让我们更高效吗?

    那我们先回到事情的原点,我们获取信息的目的,是为了娱乐还是为了自我成长?如果是为了打发时间,这类信息本质上跟其他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或许信息密度会更大一点,不过作为娱乐更多的是看当下自己自己的需求,怎样才能带给自己愉悦的感受。所以作为娱乐方式,这是一种选择。

    但通常这种“二手信息”带给我们一种错觉,通过短短的几分钟,我学到了好多东西,那事实真的如此吗?首先我们看一下被浓缩的内容。内容按照书籍的分类方式有虚构类和非虚构类。电影、电视剧、小说属于虚构类,好的文艺作品,的确可以带给我们很多感悟,然而如果我们仔细想一下,带给我们感悟的,是主人公的简历般的人生历程梗概,还是散落在这过程中的种种细节编织起来的情感。两分钟给不了你两个小时的电影所带给你的情感触动,不过倒是可以帮助你排雷,让你知道这是不是你的菜。

    对于非虚构类的作品,大多数是书籍,可能是更容易给你错觉的。现在知识真的太多了,各种渠道的好书推荐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意识到自己的无知。然而阅读,对于今天有更多更有趣的娱乐方式的人来说,已经不是主流。能翻开书已经不易,要沉下心来读那些并没有那么简单有趣的文字,更是一项挑战。所以,“每天带你读一本书”之类的音频节目倒也是挺有市场的。其实我们读书的目的也有不同,有时候我们只是想就如同猎奇一样填补一下自己的知识空白,获取一些谈资,而有时候,我们是想要提升自己的认知结构。而这种浓缩式的读书,可能只对前者有效。一般书籍的内容都分为事实和观点,一本好的非虚构作品,作者会通过详尽的事实严密的逻辑来阐述自己的观点,而通常也只有一本书的长度,你才有可能清楚地了解到作者是如何得出自己的观点的。每个人的观点其实都是基于自己的认知体系的,如果失去了这个上下文,你很有可能误解,也只有通过通读作者的论述,你才有可能真正去理解他的观点,这个过程也是你的认知过程,才有可能将书中的观点纳入你的认知体系之中。我们人的认知系统就好像一棵大树,一些基础的东西例如你的三观、你认识事物的方式等是树的主干,不同领域的知识是树的枝干,这些枝干还有可能会各种交叉缠绕,而那些小知识小技巧只是一片片树叶。提升自我认知,我们更希望做的是加粗我们的树干,能汲取更多营养,再次也是在树干上长出新的枝干。而要做到这些,仅仅依靠‘每天读本书’这样的浓缩式“二手信息”是无法做到的,这些信息很难结合到我们现有的认知体系里,顶多是给我们的大树添几片树叶,还有可能过不了几天叶子就掉了。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觉得有些东西我们懂了,其实真要用时发现根本不懂。

    “二手信息”的确是我们这个信息爆炸时代为我们快速筛选信息的一个途经,然而,我们也得清楚地认识到,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有多少看起来轻松又有趣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学习一门知识,提升自己的认知,永远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你永远需要付出努力和汗水。而这个陷阱,或许是这个时代给那些有志于成长的人提供的一个考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何对待“二手信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xdfr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