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字如下:



今天老师抛出了一个观念:字的结构比笔法和章法都重要!
对于我来说,有些难以理解。因为从大众的眼光来看,更多的是整洁,美观,大方,舒展。统一风格让人觉得很舒服了。这就是所谓的好字了。而老师说:这些是实用字的标准,却不是书法的标准。书法的标准是错落有序,可以通过反差对比的形式去表现。有种意味是:要有奇的感觉才可以,而且还要奇得合理。这些对于我来说,都好难哦!
所以,我和老师的对话如下:
我:老师,我们现在练习更多的是习外在,字的结构骨架是更为内隐。我们人有高矮胖瘦,字也是如此呀。字如其人,一个明明很胖的人,你要他写出都是瘦瘦的字,这也有些不符吧。还是说结构骨架的逻辑一通,就人的状态可以随时转换呢?
老师:你讲的人有高矮胖瘦,汉字也如之,这是写实的手法,不是不可,在不改变外在自然的形体外,但是可以跳出各种舞姿这些动态美!但是,艺术里面的夸张对比也是非常有趣有味的,有更浪漫的情调。如古诗有: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等不切实际的夸张词句。国画里面更有人比山高、大的夸张手法,这一些,就不是写实了,而是以物寄情。这些在书法实践中都可辩证地运用才行。如果采用浪漫夸张对比的手法运用于书法之中,撇可以斜点\立一点,甚至可以写成竖或点,这当然就改变了原有的字形(原有字形是指现代用的电脑打印字标准)。例如,我上面两个"九"字,各有不同,第一个九,把撇稍夸张,将竖弯钩缩短整个字成了纵势。下面那个九,把撇更往外斜,竖弯钩也往外展,取扁势,接近本来面目,因此显得变化丰富不呆板,而且也有古法。当然,里面还有大小、字距、留白、轻重、缓急的变化等等。再就是我要强调的,你认为的汉字有高矮胖瘦,你是以现在电脑规范字为参考的,实际上,我们的同一个汉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外形不一定相同的,这个必须要弄清楚。所以,习书的人仅指习某一时期的碑帖,眼光是很短浅的。如九字,在小篆里是长形的,大篆里有长有方形,在隶书里大多呈扁形,草行书形状太多了,你又究竟以什么为标准呢?因此,每一个汉字,理论上有无数种变化,那就看你倾向于哪种表现手法了
我:老师,就从自然状态来说,太热不好,太冷不好,温度适宜才更符合万物的生长。正所谓风调雨顺嘛。而风调雨顺的状态也是不常有的,更多的是没有预料的变化。而这些变化让植物和动物的韧性更强。那么字的韧性呢?又该通过哪些手段来表达呢?就是我们不按常规写,那变化的根本是什么呢?就像每种物体它都有属于自己的属性,字是现在已然不是我们面对面沟通的工具了,更多的就是学生作业的展示以及艺术类的流传,那现在的字我们应该给它怎样的定位呢?变化,也要有上限下限吧,不变也得有个标准吧!
老师:不变的标准就是构成这个字的笔画属性与间架构造。但是,这两个因素是因对的,不是固定的,绝不能把属性标准化,如果是标准化了,那就是馆阁体,印刷字。变化确实要有个度,超出某个度,那又不是汉字了。就拿九字举例,(以现在规范字为参考写行草书)第一笔撇的属性属纵势,再怎么变化,只能改变它的长短和斜度,不能把它变成横势吧。横折弯钩,横的部分也只能改变其斜度与长短,不能改变成纵势。其余依此类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