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天子诸侯,必有国史”的说法。
自司马迁编撰《史记》,班固修《汉书》之后,类似的史书不断出现,每个朝代都传承了修史的传统。
从司马迁的《史记》延续到张廷玉等人编著的《明史》,上起黄帝时期,下至明朝末年,共计24部,3000多卷,4000多万字。
古代史书,主要有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三种主要体裁。到清代编《四库全书》,正式确定了以纪传体为正史,于是就有了我们现在“正史”这一说法。
“二十四史”都是以纪传体编纂,故简称“二十四史”,也被称为“正史”。
中国第一位女教授陈衡哲曾说:“历史不是叫我们哭的,也不是叫我们笑的,乃是要求我们明白它的。”
这套“二十四史”(共5册)正是专门为中小学学生量身定制的历史书。由北大教授和著名学者带领孩子读正史。
特色之处在于:
每个朝代都以壁画开场,带着孩子们“穿越”到古代进行一日游,再进入正史讲故事。文笔简约,插图生动。
每章还穿插“成语知识”“科技发明”“是个人物”“国宝档案”“说说你的想法”等小栏目,引领孩子们进行沉浸式说读,让读史如寻宝一般,页页有惊喜,提升兴趣。
作为华夏子孙的青少年们,熟知自己国家的历史经纬,理清中华文明的传承脉络,了解祖辈们科技发明、博物美学、天文地理等各个领域的智慧,是义务,是责任、更是文化自信的基石。
拿明朝来说:
炸炮,是世界上最早的压发地雷。郑和下西洋早于麦哲伦大航海100多年。
徐有贞为治理黄河而进行的水箱放水实验,早于欧美400多年。
程大位是“珠算之父”,也是世界“卷尺之父”。
世界上,第一把牙刷是明孝宗朱祐樘发明的。
贞纳(英)正是受到我国人痘接种的启发,采用试种牛痘来预防“天花”。
鲁迅说:“历史上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着民族的未来。”
“知史明智,行以致远”, 少年强则国强。
这套书能引导孩子们,轻松地学习历史人物的智慧;学会在历史事件中辨是非;在朝代更迭中去找寻盛与衰的原因,勤于思考,拓展见识,激励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奋发向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