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除了底层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自尊的需求渐渐被现代社会环境中的人们强调。在新课改的现代教育观下,教师们用赏识教育去对待学生正是这种体现。如果教师都可以做到积极鼓励和欣赏学生,那么学生也会朝着老师期待的方向发展。
学会赏识教育,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人学生都是独立且特别的个体,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作为老师要善于鼓励不同的赏识点。如同医生给病人看病抓药一样,老师教育学生时要因人而异。让每一个学生自己感受到自己的独特性,感受到来自老师的鼓励和表扬,从而增加自信心,努力向上积极的发展。只有这样,教师培育出来的学生才是积极的、乐观的、自信的,拥有完整人格的人。
学会赏识教育,其次要善于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罗丹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为太阳下拥有最光辉职业的教师们来说,更需要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优点。老师对学生优点的赞美,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引导,也是学生进步的重要动力。爱因斯坦小时候很喜欢拉小提琴,但是因为对于音乐这块没有天赋,怎么练还是达不到很好的水平,为此他很苦恼,他的老师知道后就鼓励爱因斯坦,虽然没能在音乐上有成就感,但是却能够放松身心、愉悦自己,他的天赋是逻辑思维的能力。于是爱因斯坦便不在执拗于自己不擅长的音乐,而是选择自己更有优势的理科方向,最终成为了闻名世界的科学家和物理学家。这就是老师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后成功的典型事例。每一个“普通的”学生,都是潜在的音乐家、作家、科学家,只是需要一位拥有慧眼的老师。
学会赏识教育,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时机和度。恰到好处的常识教育,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老师在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时,要客观的分析同时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和心理状态,把握好度,做到及时赞赏。如果错过最佳赞赏时期或者表扬过度,都会给学生带去误导性的信息反馈,从而影响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作为老师,需要不断总结教育学生的经验,提高育人的成效。
一句话、一盏灯,也许改变人的一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肯定,少一些否定,与其责备,不如赞扬, 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积极自信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