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随想
黄鹤楼在唐朝时候最为出名,“游于此,宴于此”。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这首诗大家都不陌生,因为佳作入选中学课文,熟能生巧也就容易记得。
历史长河中的人和事物,都有如此沧桑感,都是命运起伏过程。黄鹤楼原本三国时期建设,是长江边上军事哨所,后来失去军事作用,命运造化成为游览名胜,这是人性结果。
因为诗句中的晴川,后来建设一个亭子叫做晴川阁。鹦鹉洲属于冲刷形成,又与岸边形成一体,大家为了这个地方纷争不已。这又是人性,但名胜美景终归也是“白云千载空悠悠”。
据说李白游览黄鹤楼,读到此诗大为赞叹,并打油诗自嘲,“一拳锤碎黄鹤楼,一脚踢飞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再看李白写给好友孟浩然的送别诗,同样气度不凡,“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写实又写意,写意情深,恰似“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楼自身,其实命运多难,多次毁于战火又重建。最新重建时间会让你诧异,是1985年!据说这是第27次重建。江边已修铁路公路两用长江大桥缘故,这次重建位置有调整(应该是调到南边山脉,仍属于蛇山),楼层以及高度都有变化。
重建的是历史而非物质,历史不过精神寄托的代名词。
黄鹤楼公园楹联
昔贤整顿乾坤,缔造多从江汉起;他日交通文轨,登临不觉米欧遥。(此联为张之洞撰写,时任湖广总督,兴办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到欧美,“米欧”意指美欧,现在楹联写为“亚欧”,据考证1921年《申报》登载对联为“米欧”。张之洞大力发展武汉工业,奠定物质基础,武昌起义后,被孙中山称为“非革命家之大革命家”。)
撼山抑何易,撼军抑何难,愿忠魂常镇荆湖,护持江汉雄风,大业先从三户(楚地)起;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奉谠论(正直言论)复兴家国,留得乾坤正气,新猷(新谋略)端自四维(礼义廉耻)张。
登临纵目,请欣赏汉江繁华,莫顾此几片白云悠悠,已知环域海陆南北有口争开放;凭倚兴怀,应惊叹龟蛇形胜,休管他千年黄鹤杳杳,且看沿江上下东西无处不腾飞。
九派正茫茫,凭栏吊古,纷纷感概系心头,想物换星移,涛翻浪卷,白云依旧,黄鹤难踪。念彼戟折沙沉,梅愁柳怨,琴声幽咽,草色凄迷,屈子吟来,泽畔悲音犹绕耳,明妃远去,塞边乡思尚萦怀。更兼他名将美人,灰消湮灭,电光石火,转瞬千年。问诗中圣哲,阁上神仙,何事匆匆成过客;
一游诚眷眷,揽胜登楼,幅幅彩图呈眼底,看鸟飞鱼跃,龟舞蛇翔,绿树婆娑,红墙掩映。当此风和日丽,舟疾帆轻,汽笛争鸣,钢花怒放,毛公豪兴,豪端高峡出平湖,郭老多情,笔下长虹横鄂渚。还伴这雕梁画栋,璧合珠联,壮志宏猷,创基万代。喜楚地贤才,禹州俊杰,相逢济济在今朝。
昂头四顾,吞吐大荒,我不多题,恐因笔落惊风雨;拱手一招,倾心八表(八荒,极远地方),天如可挹,好向人间摘日星。
龟伏蛇盘,对唱大江东去也;天高地阔,且看黄鹤再来兮。
飞阁出重霄,环顾三楚风云,顿觉诗情来眼底;名城留胜迹,相迎五洲宾客,常怀友谊话楼头。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