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明朝才子,我满脑袋都是唐伯虎的影子,而然提及《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词满心都是三国演义。
学习中了解这首词不是罗贯中所作,它的作者正是明朝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朝三大才子是杨慎、解缙、徐渭。
其中没有唐伯虎,唐伯虎的大半生都生活在穷困潦倒中,没能融入主流,他的名声当时只在江南一带显赫,并未入选明代大排行中的“三才子”。
唐伯虎在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
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一部《唐伯虎点秋香》的电影把唐伯虎映入人心,引流多重要。
来了解一下明朝第一才子杨慎其人。
杨慎生于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十一月初六日 (12月8日)。这个日子我得记住喽,希望以后遇到这日出生的人,看看是不是也聪慧过人。
杨慎的父亲是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杨廷和 。出生于这样书香门弟的杨慎,从小就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聪慧过人非常好学,据说他七岁时母亲教他读的诗词绝句,他说能背诵。十一岁时与同学云南永昌张志淳之子张含成为了好朋友, 受张含的影响这一年的 杨慎也开始写近体诗。
弘治十二年(1499年)四月,他第一次出京,随父亲杨廷和回蜀守制,奉祖母叶氏柩葬在新都城西门外祖茔。杨慎还模仿名贤作《吊古战场文》,叔父兵部侍郎杨廷仪见文中"青楼断红粉之魂,白日照翠苔之骨"数语,不禁称赞。祖父杨春阅后建议杨慎拟作贾谊的《过秦论》,杨慎第二天呈上一篇拟作,议论秦朝得到天下而很快迅速灭亡的教训,与贾谊的很多观点都相契合。祖父杨春读后又惊又喜,称杨慎为杨家的贾谊。
弘治十四年(1501年)夏,父亲杨廷和守丧期满,杨慎随父经汉中、西安、邯郸等地入京,沿途写有《过渭城送别诗》《霜叶赋》《马嵬坡》等诗记录这些事情。同年秋天,杨慎跟随进士魏浚学习,创作的《黄叶诗》轰动京师。
当时茶陵诗派的首领、内阁首辅李东阳见诗后大为赞赏,遂收杨慎为门生 ,并称杨慎为"小友"。 大学士李东阳又命杨慎仿作诸葛亮《出师表》和傅奕《请汰僧尼表》,李东阳阅览后称赞其韵味"不减唐宋词人"。
弘治十八年(1505年)二月,杨廷和与张元祯同主会试。杨慎在礼部考场侍奉杨廷和。时崔铣试卷在分考刘武臣帘下,疑其刻深,没有被录取。杨慎看到了后十分喜欢崔铣奇隽的文字,向父亲推荐。杨廷和便提拔崔铣为《诗经》魁。崔铣知道了后用"小座主"称呼杨慎,二人结为知己。
杨慎于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状元及第,授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武宗出居庸关时上疏抗谏。明世宗继位,复任翰林修撰兼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卷入"大礼议"事件,触怒世宗,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在滇南时,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戍所逝世,享年七十二岁。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
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其诗词曲各体皆备,自有一定的风格。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风气之外。而乐府首倡《花间》,影响隆、万以下风尚,同趋绮丽。 著作达四百余种,涉及经史方志、天文地理、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语言、民俗民族等,被后人辑为《升庵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