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许久未见的y同学突然给我打了电话,两个人从毕业论文进展聊到工作的签约问题。
因为疫情的原因,我和大家一样,与很多同学已经三个月没见了,而学校又在湖北的关系,这个时间可能还要延续到四个月,五个月…...,甚至直接线上毕业。
我和y同学上学期都报考了很多单位的考试,两个人是老乡。他的目标倒是一直很明确,想回家乡省会城市工作,于是报了很多的省会的事业单位考试。
我呢,一心奔着北京,立志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漂几年。
为什么选择北京呢,18岁那年,高考完的暑假,漫长的假期我在家实在无聊,去北京找了亲戚,在那待过一个月,那一年算是人生的拐点,于我而言意义很大。
我仍记得自己一个人第一次出远门,坐地铁坐公交,逛了一下午故宫,而后又穿过了很多街道,小巷子,去找地铁口。每每想起来,都觉得自己当时蛮有勇气的。
最重要的一点,我觉得我还年轻,还有很多风景没有看,我绝对不愿意就这么安稳地一直待在小城。
▼
我的朋友圈里,有很多在北上广深工作的女孩,也有人劝我,不要来外面了,离家近一点工作,幸福指数蹭蹭上涨。
我知道那位深圳工作的朋友,每年过年回家,买车票有多艰难,几个人轮番帮她在网上抢票,最后还是只能各种中转,辗转回家。
但是也因为在深圳工作,她去遍了周边的港澳,广州等城市。
还有几位在体制里工作了几年的女孩,她们平常也会跟我聊,有些后悔当初没有去外面看一看,有时候看到以往同学发的动态,生活多姿多彩,工作充满干劲,还挺羡慕的。
可是我也知道,很多人朋友圈光鲜亮丽的背后,经受的是沉重的工作压力,没日没夜加不完的班,这时候体制工作就显得尤为幸福了。
微博有一期热搜话题,大意讲的是很多公司因为疫情的关系不得不裁员,这也意味着很多人面临着失业的风险,我点进去评论,前排一水地在说,这时候就十分羡慕教师行业了,几乎永远没有失业风险。
“你羡慕别人的自由,别人羡慕你的安定,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部分,缺少一部分”。
这大概是当代年轻人的真实心理写照吧。
▼
闺蜜已经在北京工作三年了,本科毕业以后,我在湖北继续读书,她在北京开始了工作。
从三年前开始,我们俩打电话就时不时聊到等我毕业来北京,两个人合租,白天上班,晚上一起健身,吃饭,周末去爬香山,日子一定过的美滋滋。
不知不觉两个人早已规划好了以后的生活,理想很丰满,现实的确很骨感。转眼间三年过去了,我也即将毕业。
与文章开头的豪情壮志恰好相反,我最终还是放弃了北京工作计划,选择了家乡城市的一个国企。
曾经义无反顾地想去北京工作,非北京不可,因为那里有闺蜜,也有很多18岁那年的记忆。
可当我真正去经历一场又一场的笔试面试,一个月,两个月,甚至去年的一整个学期我都在为秋招奔波,我成功地把秋招延续成为了“冬招”。
我发现,很多事情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
好不容易面试了一家北京的公司,当老板跟我说加班到半夜一点是常事,这种情况下第二天依然要准点上班的时候,我承认我犹豫了,后悔了。乃至后来拿到了这家公司的offer,我直接拒绝了。
拒绝的不止是offer,同时还有去北京工作的念想,也随着这次经历彻底被斩断了。
那些慷慨激昂的北漂宣言,在现实面前被撕扯的不堪一击,那些信誓旦旦的远方约定,在世俗面前被摧残的支离破碎。
后来啊,报名家乡城市的那家国企,笔试面试体检,一切都很顺利。我终究还是选择了一个五线小城市工作,也想通了曾经的那些执念。
国企的工资的确很低,远远比不上大城市五位数的月薪,但是不会加班到很晚,我能有自己的时间继续写些文字,记录生活的所思所想,我想,可能这才是我需要的。
▼
我依然还是会很羡慕大城市工作的朋友,但是我也知道我最后的选择也不会错。
每个人注定拥有不同的人生。
后来在一个群里聊到毕业后的工作,很多人说我的工作稳定,不用发愁,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哪怕是在小城市里,我也会给自己设定目标,有着自己的小爱好。
不管在大城市也好,小地方也罢,人只要有追求,对生活充满希望和感恩,眼前的路就是正确的路,近处也都会有风景,机会不一定在远方。
正如刘同在书里说的那样,“当你能看得更远,学得进去,听得清楚,心还能沉下来的时候,你在哪里都能发芽,更何况是一个能让你接到地气的地方。”
不管我以后什么狗样子,我都相信我会光芒万丈。
这句话送给你,也送给我。
编辑 | 西漠
排版 | 西漠
图源 | 网络
- END -
作者:西漠,95后双鱼座工科女,喜欢写文热爱生活的伪文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