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富争议、最有影响,也最具神秘色彩的一个人。老子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历史上到现在,有很多传说,有各种史料,后世的争论也非常大。老子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主要从这样几个角度去看:一看史家怎么说;二看道家怎么说;三看民间怎么说;四看官家怎么说,五看我自己怎么说。就像胡适讲课时的典故,前面都是张说、王说、李说,到胡适的时候就是胡说,现在到我这里就是于说。
史说老子
一般来讲,研究老子最基本、最常用的史料大概都会依据《史记》。《史记》是中华历史典籍的权威巨著,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美誉。《史记》共有五十多万字,但是记述老子的时候只用了五百多个字。这样一部记述中国历史的鸿篇巨著,在写到老子的时候只用了五百多个字从另一个侧面又证明,关于老子的历史资料是比较少的。我们读《老子韩非列传》,每一句话似乎都可以写一篇考据文章。那么,司马迁是怎么记述老子的呢?
在说到老子时,司马迁的第一句话是:“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大概在今天河南鹿邑县城东那个区域,也有人说老子的故乡在安徽的涡阳地区,这句话说的是老子的籍贯。
司马迁的第二句话说:“姓李氏,名耳,字聃”,这说的是老子的姓名。有人说,老子取这样一个名字,是因为老子的耳朵生下来就比较大,我们一般也会这样想。在有的神怪小说中,老子被描绘成一个长着高额鸟喙的人,这和我们的想象差距就比较大。
说完籍贯和姓名,接着就是老子的职业:“周守藏室之史也”。相当于今天我们国家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文史馆这一类或者这一类总和的一个官职。如果真是这么一个职位的话,老子现在起码是个部级干部,官还是比较大的。
后来就有了引起混乱和争议的记述。司马迁是一个非常严肃认真的史学家,为了捍卫历史的尊严也曾经受了很多痛苦。在这里,他用了两段比较含糊,但对于历史典籍来说又比较准确的话。一句说:“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意思是说,有人说有个叫老莱子的楚人就是老子,他著了十五篇著作,也是在言说道家之用,大概是与孔子同时代的等,这是一个说法。接着他又说:“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或曰儋既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意思是又有人说,后来有一个叫太史儋的人去见秦献公,这个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人说不是,世人也不知道究竟是否是这样。
再下来,司马迁说:“老子,隐君子也。”隐士君子也。我们一般想象中老子的形象,就是一个鹤发童颜、高额大耳,紫气东来,青牛西出,过涵谷关而作《道德经》的传说中的先哲,这是老子的外在形象。司马迁简短概括的“隐君子”,是老子的人格形象。司马迁的语言非常精炼传神,让我们想象无边,回味无穷。
那么,老子青牛西出究竟去了哪里?后来又怎么样了呢?司马迁说:“莫知其所终。”不知道他最后究竟怎么样,去了哪里,归于何处。但对老子的后代有一些交待,我们就不说了。在2007年香港举办的老子国际文化交流研讨会当中,有专家经过考证,提出老子到了现在甘肃的临洮县,在那里羽化升仙了,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和争论。
老子什么是时候离开人世的呢?司马迁说道:“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大概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岁,也有人说活了二百岁。过去有人据此下过一个结论,说老子这个人不一定是真实存在的,在古代那种自然条件下怎么能有人活到一百六十岁呢,怎么会有人活到二百岁呢,现在持这种说法的人越来越少了。“熟知非真知”,你没见过的不一定不存在,你知道的也并不一定就是真实的存在。现代科学认为,人类的寿命应该在一百五十岁左右,人类历史上记载的最高寿命接近二百岁。司马迁说,老子为什么长寿呢,“以其修道而养性也”,这也是后来道家修炼的一个依据。在古代社会,完全有可能有一些隐士高人通过修道养寿而达到一百六十岁甚至二百岁,传说中的彭祖还活了八百多岁,活的就更长了。
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段记载,特别是关于老莱子和太史儋的记载,往往是后世争论老子究竟是何人的一个焦点。那么老莱子和太史儋究竟是不是老子?还有谁可能是老子?或者谁还可能是老子?我们今天不是做学术研究和历史考据,这个问题就不再这里讨论了。
道说老子
在东汉明帝、章帝之际,益州也就是今天的成都,有一个太守叫王阜,他在《老子圣母碑》里写了一段话:“老子者,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这段话说的有点儿玄,但是这段话读起来非常有感觉、有韵味。我们今天不去做详细的解释。他的主要意思就是说,老子是道的化身,是与道等同的化育天地万物的神仙。
五斗米道的创始人张陵也写了类似的一段话,他在《老子想尔注》里说:“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入在天地间,但往来人身中耳。......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说这个道散形为气,凝聚成形就是我们所说的太上老君。
道家还有一个传说。《魏书·释老志》中记载,道士寇谦之曾遇到一个神人,自号太上老君。太上老君这个称呼,大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成为老子的代名词了。后来的时候,南朝的陶弘景做了一个《真灵位业图》,讲神仙灵位的,这里勾画了道教的三个领袖,一个叫太清道德天尊,一个叫玉清原始天尊,一个叫上清灵宝天尊,这三位神仙共同成为道教的最高神仙,在道教所描绘的宇宙世界充当着最高领导。在这里,老子又成为和原始天尊、灵宝天尊并驾齐驱的宗教神圣。《封神演义》有一回叫做“老子一气化三清”,跟这个说法有联系。
道教关于老子的传说很多,大都富有神秘玄虚色彩,就不一一道来了。
俗说老子
民间的传说就更多了。
《神仙传》中说,老子是他的的母亲感大流星入怀而妊娠,怀了七十二年,也有人说怀了八十一年,然后从从左腋下生出来的。生出来就长耳白毛,因为生在李子树下,就指树为姓了。这是个神话传说,这样的传说自然有它的历史寓意。
佛教也有类似的传说。《禅宗颂古联珠通集》卷二记载,释迦牟尼世尊,也就是佛祖,刚刚降生,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顾四方,说道:“天上天下,唯吾独尊!”这是何等的气势啊!但一个刚生下来就这样的婴孩儿,你信吗?还有你更可能不信的事儿。佛祖虽有如此气势,但恰恰就是佛教中禅宗的云门文偃禅师在读到这段公案时,说了下边这样一段话,大意是:“我当时若见,一棒打杀与狗子吃,贵图天下太平。”佛教禅僧竟然这样说,常人是很难理解的,这是有辱佛祖的。但是,他为什么这样说?后人又这样传诵呢?为什么他这样说,佛祖非但不怪他,还仍然使他成为云门宗的领袖呢?我想这是一个问题,我们先放在这里。“圣人以神道设教”,这句话供大家思考和参悟。
不仅如此,《太平广记》还说,老子是长生不老、变化无穷的神仙,在各个历史朝代都有自己的化身,而且多为帝王之师。说起那些古代很玄妙的人物,如广成子之类的,是老子的化身,那还可以。但是有人说后世辅佐勾践复国的范蠡、帮助刘帮打江山的张良、注释《道德经》的河上公都是老子的化身,我觉得就有点委屈老子了。后人依此做了一个《老子八十一化图》,说老子有八十一种变化,来描述变化之后的各种形象。我们都知道齐天大圣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对不起,我们老子有九九八十一变,厉害吧!
官说老子
秦汉时有黄老一派,崇尚黄帝和老子。这个时候的老子是与黄帝并列的古代先哲,还没有完全成为神。等到东汉初的时候,楚王英比较喜欢黄老之道,就开始祭祀老子,但还没有为老子建庙立祠。等到了汉桓帝的时候,就开始给老子建庙立祠了,而且祭祀老子的时候,用了祭祀神仙的礼乐,从此老子就从一个古代先哲、黄老学派的代表人物,上升为一个“国家认可”的上天神仙。
在中国历史上,对老子的崇拜、对老子的赞誉,有几个朝代特别“厉害”,如汉朝、唐朝、宋朝,帝王们不仅给老子冠以无上高名美誉,还自以老子后裔和门徒自居,其中最“厉害”的当属唐朝。李氏王朝认老子为自己的主宗,传说是有因缘的。一是说,李渊在起兵的时候,有一天,他的部下对李渊说遇到了一个神人,就是老子,他说你一定能得到江山。李渊一听,那得认祖啊!还有一个说法说,李氏起兵的时候得到了道士的资助。我想,无论怎么说,都情有可原,如果哪天我们老于家也出了一个圣人的话,我也要查查家谱,看看跟我有多少渊源。没有的话我也不会报怨,没有就没有吧,我也挺自在。要是有的话,岂不更好?起码教育子孙的时候多了一个话题!我们过去总说,李氏王朝、封建统治者是用老子、用宗教来美化家族,神化皇权,巩固政权,因而才去认祖归宗的。拿阶级的观点看,拿一般的观点看,有一些道理。但是,我想,从历史的角度看,以那样一个盛世王朝,以那么聪明的两代圣明君主,能够认老子为祖先,肯定也应该是会有一些深思熟虑的。
老子为什么要出关?《后汉书》记载,老子出关后“西入夷狄”。春秋时把边境居民统称为夷狄,居住在西北边境的又称西戎或夷狄,具体所指诸侯国秦的西边是夷狄,也就是今渭河上游、洮河中下游和湟水一带,主要在今甘肃境内,古称陇西。这一带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发祥地,故有“羲皇故里”之称,也存有大禹治水导流的“流沙”圣迹。那么,老子西出为什么到哪儿,似乎就有了依据。什么依据呢?老子看到周朝之衰微,西出寻根拜祖去了。用现在的话说,老子也弄不明白,整不会了,然后一个漂亮的转身,就西出求道去了,去看看在伏羲、女娲发祥之地,能不能找到宇宙天地、人文历史发展的答案。之后就在陇西,在甘肃的临洮住下来,自此天下李氏在那里就发源了。中国的族谱文化中有一句话,叫做“天下李氏出陇西”,李氏王朝的两位圣明君主一点不糊涂,人家李世民自己还编了一本书叫《氏族志》,说:“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这似乎给自己的出身和老子的关系找到了依据。
我说老子
讲了这么多老子其人,我个人也有一个概括性的说法。我说老子是这样一个人:一个颇有才学的古代官吏,一个风格高古的隐士君子,一个启蒙道教的宗教领袖,一个博大精深的古圣先贤,一个神秘玄虚的上古神仙。这正是:
生来称老已是玄,身后得道复成仙。百家犹说千年事,千古长颂一圣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