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熙凤是金陵四大家族之王家的小姐,虽系名门,但自小假充男儿教养,故性情开朗,口齿伶俐,当然,心机也是一般男儿都难以望其项背的。
王熙凤的这句玩笑话,看似平常,却暗藏着贾元春死亡的时间在第三回黛玉进府,王熙凤就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方式出场,随后其周旋于贾母、王夫人及姐妹中,应酬自如、八面玲珑,除了说明此人在贾府地位特殊,更能看出其极致圆滑、言谈爽利。自此,凡有王熙凤的场合,多半是热闹喜庆、欢声笑语的。所以,在第七十六回的中秋宴上,王熙凤因病不能出席,贾母尤为可惜,说道:
“偏又把凤丫头病了,有她一个人来说说笑笑,还抵得十个人的空”
王熙凤在各种场合的重要性,由贾母一言道尽。
在第五十四回,贾府元宵夜宴,虽然肚子里怀着孩子,但王熙凤仍为了取悦贾母等人竭尽全力。如在贾母“掰谎”后,模拟说书人口吻对其进行趣味总结,惟妙惟俏、脱口成章。据其笑言,这是仿“斑彩戏衣”,只为博贾母一笑。
其次便是众人击鼓传花讲笑话,王熙凤作为笑点担当,自然不会被众人放过的,不出意料的,在丫头们的安排下,那花传到她手中时,鼓声便停了。
在这里,王熙凤一共讲了两个笑话,一个是正月过节,一大家子团团圆圆围了一桌子吃酒的故事,大家听后一头雾水,稍嫌无味。
王熙凤的这句玩笑话,看似平常,却暗藏着贾元春死亡的时间再有一个,便是聋子放炮仗的故事:称大正月有几个人抬着房子大的炮仗往城外放去,不想一个性急的等不得,把炮仗先点了,众人便散了,抬炮仗的就抱怨卖炮仗的做工不好,悍得不结实,还没等放就散了。而事实上这个抬炮仗的就是个聋子。
在这个笑话中,一连说了两个“散了”,皆隐不详之事。而在这个放炮仗的笑话里,处处都在关合贾元春。
首先:元春就生在大正月,而且一朝封妃,使贾府权势更盛,元春就是那房子大的炮仗,耀眼瞩目,才吸引万人跟着去看。
其次,在第二十二回中,元春曾派太监送出个灯谜让姐妹们猜着玩,这个灯谜写的是:
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谜底很简单,就是炮仗,这也是元春的谶语。
王熙凤的这句玩笑话,看似平常,却暗藏着贾元春死亡的时间而元春虽像炮仗一般灿烂惹眼,但不过是瞬时即逝之物,所以不过是煊赫一时,而灿烂一时,迎来的便是消逝。关于元春的命运,其红楼梦曲《恨无常》写得很明白: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把芳魂消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刚才还沉浸在荣华富贵的喜悦中,不想意外这么快来临,元春遇难了,而且由其去世前还想着托梦于贾政夫妇来看,这是突发事件,由不得元春有半点准备。
而元春是怎么死的呢?我们观其判词,里面有一幅画,画中是一张弓,弓上挂着一颗香橼。这香橼自然指的是元春,那么弓呢?许多人称指宫殿,但在其他人的判词中,再复杂的建筑都有描绘出来,如巧姐判词中的荒村野店、秦可卿判词中的高楼大厦、惜春判词中的古庙。故作者如果仅想表达元春住在宫里,完全可以用一座宫殿代替,不会如此敷衍。
王熙凤的这句玩笑话,看似平常,却暗藏着贾元春死亡的时间所以,这弓必有其它意思,个人觉得其在暗示元春最终被弓勒死。这正与杨贵妃的死法契合,毕竟在元春省亲时,点了一出《乞巧》,脂批:《长生殿》伏元妃之死。而《长生殿》说的就是杨贵妃和唐玄宗的故事。
所以,王熙凤说的那个放炮仗的故事,就是在暗示元春死后,贾家也该“树倒猢狲散”,大家该散了,而更令人倍感悲凉的是,元春去世的时间。
王熙凤讲完这个笑话后,众人都笑了,随后王熙凤突然笑道:
“外头已经四更,依我说,老祖宗也乏了,咱们也该‘聋子放炮仗──散了’罢。”
也就是说,在元宵节四更的时候,贾家就要散了,因为元春薨逝了。当然,关于元春死于元宵节四更天,还有一处暗示,那就是在元春元宵省亲时,打道回宫的时间正是丑时三刻,彼时亦是四更。时间如此契合,绝对不是一个巧字能解释的。
正因深夜发生不测,所以元春才急急托梦于父母,要其“退步抽身”。这个被家族当做翻身筹码的女子,最终死于非命,在家家团圆的日子里,被人活活勒死。
王熙凤的这句玩笑话,看似平常,却暗藏着贾元春死亡的时间如此看来,许多人认为甄士隐家的毁灭影射贾家,似乎不无道理,毕竟甄家毁于元宵节,而贾家也在元宵节中失去了元春,就此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
作者:微影悼红
出自:头条号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