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乾昌
贾雨村这个人不简单。他跟甄士隐俩人,一“真”一“假”两条线,贯穿红楼始终,都是提纲挈领式的人物。当然,围绕着他的争议不断,褒贬不一。今天试着拨开云雾,探勘一二。
如何评判一个人的优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三国志里说:“察其言,观其行,而善恶彰焉。”就是说,要评判一个人,首先看他说了什么,再看他做了什么。因为语言和行为是一个人内在的外化表现。
我们首先来看看他说了些什么。
贾雨村出场的画风堪称高大上。一出场就语惊四座,出口不凡。先来看他的这两句诗——
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
此时的贾雨村不过是个寄身破庙,身著旧衣弊履的落拓书生。但一开口,满怀雄心壮志溢于言表,何等豪迈!以诗言志,自命绝非久居人下之人,缺的只是一个机会,倘若命运垂青,时机一到便要一飞冲天。
中秋月圆之夜,和甄士隐把盏言欢之际,他又吟诗一首——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前两句写中秋月,乃描述实景。到了后两句,气象陡转。俨然已经把自己幻象为众星捧月的super star。要“人间万姓仰头看。”他不但要出人头地,而且要人仰视。这诗,透着轻狂,却也气度不凡;出口成章,吹牛都不用打草稿。让“神仙般”人物的甄士隐为之倾倒折服。
再看这一首——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
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
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贾雨村,一个逆袭屌丝的双面人生甄府的娇杏无意间好奇看了贾雨村两眼,他便认为娇杏巨眼识珠,有意于自己。虽是自作多情的意淫,却也说明贾雨村并非故纸堆里爬出来的书呆子,起码有情趣,不古板。
再看他的相貌——
“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
标准的传统美男子形象,简直帅到不要不要的。活脱脱一个才貌双全的如意郎君。
当甄士隐拿银两和衣服资助他赶考时,他“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重义轻财,何其洒脱!
得了资助,不辞而别,星夜赶路。他留下了“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这样的话。不唯迷信,只唯事理。通达而不迂腐。
当他高中得官,得知恩公甄士隐遭遇之后,嘱咐甄家娘子“……外令其好生养赡,以待寻访女儿下落。”
他答应寻找士隐失散之女,可谓知恩图报。
从冷子兴口中得知素未谋面的贾宝玉时,他更是说出了“……大约政老前辈也错以淫魔色鬼看待了。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这样贴己知心的话。不但有才,更有见识。
后面对“正邪两赋”生人的长篇鸿论更是让人刮目相看。非旦有见识,更有思想。
……
凡此种种言论,印证了那句话——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乍看起来,这个贾雨村不但胸有文墨、志向远大、气度不凡、潇洒倜傥、有情有义。关键还能够洞明世事、人情练达。这就完全不同于那些埋头死读书,空有一肚子八股文章的腐儒了。一个有才华,有理想,有见识,有思想的四有青年呼之欲出。
若只听其言,这样的贾雨村,不单普通人为之折服。就连神仙人物一样的甄士隐和才德一流的探花林如海都对其称赞有加、敬为上宾。他日后的飞黄腾达、平步青云、人生得意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人们没有理由不欣赏,不喜欢他。不但不该不欣赏不喜欢,简直可以说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然,并卵!
前面说过,了解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方能善恶彰显。我们已经知道他说了些什么,接下来还要看看他做了些什么,做的如何。
得了资助的贾雨村和甄士隐把酒言欢至三更,他五更就不辞而别了。可见他是一夜没有睡觉的。就算实现雄心壮志的心情紧迫,也不至于连两个时辰都等不了吧?五十两银子可不是小数目,够那时的一个庄户人家好几年的生活费了。受了这么大的恩惠却不打招呼就走,于情于理都有些不近人情。而薄情之人必然寡义。
在甄府偶遇丫鬟娇杏两次无意间的回眸之后,贾雨村自作多情,以为娇杏是个巨眼英雄。“……便狂喜不尽……”。
我们都知道曹公用笔,字字珠玑。这里用了一个“狂喜”,意味深长。贾雨村是什么人,平日里是个饱读诗书的谦谦君子形象。他终日梦寐以求能够出人头地。得了甄士隐厚银相赠,也不过“略谢”而已。而此时,为了甄府一个丫鬟没来由的回目而视,他竟然惘顾斯文,且狂且喜!这狂喜怎么看都透着一股小人得志的味道。依经验来看,当一个人独处,直面自己时,情感往往是最真实的。当众谦恭儒雅的贾雨村被直面自己内心真实时的贾雨村揭去伪装,打回原形。
当贾雨村果然高中得官,高头大马、威风凛凛的经过甄士隐的老丈人封肃家门口时——
“这日,那甄家大丫鬟在门前买线,忽听街上喝道之声,众人都说新太爷到任。丫鬟于是隐在门内看时……”。
“丫鬟倒发了个怔,自思这官好面善,倒像在那里见过的。于是进入房中,也就丢过不在心上。”
此时的贾雨村志得意满,身著“乌帽猩袍”坐在轿子里,当是洋洋得意,目中无人。却偏偏看见了“隐在门内”的姣杏。这哪里是偶遇,分明是有意而来。一朝得志,贾雨村首先想到的不是恩人甄士隐,而是自己的意淫对象姣杏。而他梦寐以求的姣杏也不过是觉得轿子里的人有点“面善”而已,随即“丢过不在心上。”
。这也侧面印证了贾雨村当初的意淫不过是一厢情愿罢了。
贾雨村,一个逆袭屌丝的双面人生后来,贾雨村虽然也为恩公甄士隐的遭遇“伤感叹息了一回”,也对甄士隐的老丈人一家封银以赠,也算有点良心。然而从他首先想到娇杏而非报答恩人这一点,我们有理由推测,如果他不是为了这个自己心中的“巨眼英雄”的话,还会主动上门拜谢,如此慷慨吗?说到这里,你也许觉得这只是推测,毕竟人家确实是表达了感恩之情的。
那么,贾雨村接下来的表现恰恰印证了这种推测的合理性。
贾雨村口口声声答应帮忙寻找丢失的英莲,可一转眼,他却“乘夜只用一乘小轿,便把娇杏送进去了”。面对恩公下落不明的女儿,他一句“不妨,我自使番役务必探访回来。”轻描淡写间就开了一个空头支票给敷衍了过去,却“乘夜”娶了个小老婆。他这是得多饥渴啊!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以他此时的身份地位,纳妾这事儿,完全可以光明正大的来,何必夜里偷偷摸摸?这完全不是正人君子的做派。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伪君子。
被纳妾之后的娇杏“只一年便生了一子,又半载,雨村嫡妻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将他扶侧作正室夫人了。”
转眼一年半过去了,贾雨村忙着跟小老婆嗨咻造人,再忙着把小老婆扶正,找英莲的事情早忘到了九霄云外,提都不提。这里,曹公的一个“只”一个“又”用的传神而恰切,把贾雨村小人得志后的迫切得意表达的淋漓尽致。
只可惜,小人得志的贾雨村,得意忘形,马失前蹄。升了知府却因“贪酷之弊;且又恃才侮上,那些官员皆侧目而视。不上一年,便被上司寻了个空隙,作成一本,参他“生情狡猾,擅纂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等语。龙颜大怒,即批革职。”
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那个满脑子忠君报国思想,不甘久居人下的贾雨村一旦得势便把本来面目暴露无遗。如果说得势之前那个表面上谦谦君子的贾雨村还能处处伪装的话,此时的他已经彻底放弃了假面,赤裸裸的干起了贪赃枉法之事。由一个伪君子变成了真小人。
也许有人会说,当时的官场本就是一滩污泥浊水,为何偏偏要求贾雨村独善其身?也许他有他的苦衷。但通过前文我们可以得知,贾雨村不是一般的书呆子、腐儒一类。他有见识,有思想,他“世事洞明、人情练达”。初入官场的贾雨村并非想象中的白纸一张。他对社会对人性是有着自己清醒独到的见解的。他对自己为官以后的所作所为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就是要“人间万姓仰头看。”因此他不但“贪酷”而且“侮上”。搞得“人人侧目,民命不堪”。如果说尚未出头的贾雨村还能做个掩人耳目的伪君子的话,一朝得势的贾雨村已然撕下假面,把仁义礼智信放做一旁,彻底暴露出其卑劣本性。
被罢官以后的贾雨村“……却面上全无一点怨色,仍是嘻笑自若,交代过公事,将历年做官积的些资本并家小人属送至原籍,安排妥协,却是自己担风袖月,游览天下胜迹。”
有人把这惺惺作态视作豁达。当然,一个当年寄居破庙,受人资助,做了几年官,娶了小老婆,并“积”了些“资本”的贾雨村此时有资本小小“豁达”一下。可他真的就那么豁达吗?当偶遇旧友冷子兴,又听说朝廷启复旧员时,他又忙不迭地巴巴求着林如海写推荐信去了。这就是他的所谓豁达。
提到冷子兴,这个人值得一说。
“此人是都中在古董行中贸易的号冷子兴者,旧日在都相识。雨村最赞这冷子兴是个有作为大本领的人,这子兴又借雨村斯文之名,故二人说话投机,最相契合。”
冷子兴是个商人。我们知道古代商人地位是比较低下的。所谓士、农、工、商。作为社会上层的知识分子是不大瞧得起商人的。商人逐利是本性,有时候是不要原则的。而这个冷子兴却和接受过良好儒家教育的贾雨村气味相投,“最相契合”。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看一个人的品性,看他身边的朋友便知一二。
等到贾雨村攀上了林如海和贾政的高枝,有了贾家做靠山以后,就更加的老辣成熟了。于是便有了“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时的荒唐演出。初时为官的贾雨村还不太懂官场规则,甚至“侮上”,不听话。可东山再起以后,再判断葫芦案时,当一番慷慨激昂,正义凛然的陈词被门子一声咳嗽打断以后,他即刻敏锐的意识到案子可能暗藏玄机。门子拿出“护官符”并授以判断之策,贾雨村虚心接受且使出比门子更高明的手段,以恩人甄士隐女儿英莲的身家性命为投名状赢得了仕途的一片光明。为了根除后患,他把那位以为遇到贫贱之交的门子“寻了个不是,远远的打发走了”,玩儿的高明,却也为他以后的下场埋下伏笔。当曾放言要寻找下落的英莲真的出现在面前,在权贵与恩人之间,在丑恶与良知之间,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者。把一个孤苦丁玲、命运多舛的英莲推向虎口,最终死于薛潘悍妻之手,致死连自己的身世都不知道。此时的贾雨村已经由一个真小人荣升为奸雄。
贾雨村,一个逆袭屌丝的双面人生贾雨村此后的官越多越大,胆子也越来越大。为了帮贾赦抢一把扇子迫害无辜,不择手段。以至于连平儿都咬牙骂雨村是“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可见雨村仗着贾府的权势干出多少“合法”却“枉法”的恶事。这些恶事最后当然会反扣在贾府头上。届时以“合法”的理由来置贾府于死地,以实现他进一步高升的目的。此时的贾雨村已由奸雄转变成了酷吏。并最终恩将仇报,亲手抄了贾府。
贾雨村一步一步从最初的伪君子变成真小人,再由真小人蜕变为奸雄,最终成为包藏祸心的酷吏。可见,那个当初光彩照人的四有青年形象从一开始就是他的静心设计,周密规划。
至此,我们已经看出,这个出口华彩文章,满嘴忠君报国思想的贾雨村尽管表面看起来是个有才华,有理想,有见识,有思想的四有青年。实则是个虚伪无情,薄恩寡义,有才无德、工于算计、擅弄权术、奸诈狠毒的双面人。
他处心积虑,隐藏太深。以至于甄士隐和林如海都被他的假面蒙蔽。许多人也因为欣赏爱慕他的才华而忽略了他虚伪狡诈的本性。我们知道,判断一个人才,首先看他的德与才。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说“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而贾雨村恰恰就是一个才胜于德的小人。
道德可以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不能弥补道德的缺陷。一个有才无德的人对社会来说,其才越大,官位越高,造成的伤害可能越严重。才华绝不应该成为贾雨村这个伪君子赖以包装、掩饰自己的华丽迷彩。我们也应该擦亮眼睛,不能被他才华的光芒迷失了追寻真相的本领。
其实,曹公对于贾雨村的态度很明确。之所以一开始对其才华大加展示,让他赚足了人们的眼球,享尽了赞誉,只不过是通过这种强烈的对比以增强作品的戏剧效果,为后续的反转做足铺垫。以如此手法映衬出甄士隐的“真”和贾雨村的“假”,以及类似贾雨村这样的伪君子的道貌岸然。
这里有一个很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就是贾雨村在黛玉母亲去世以后闲来无事,溜达到城外的“智通寺”遇到的那个老和尚和贾雨村之间的“交锋”。贾雨村看到智通寺的破对联上写着“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他觉得“这两句话,文虽浅近,其意则深。”
于是“想着走入,只有一个龙钟老僧在那里煮粥。雨村见了,便不在意。及至问他两句话,那老僧既聋且昏,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
其实这个“既聋且昏,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的老和尚恰恰是个道行已臻化界的“扫地僧”。曹公笔下看来的随意之作,却没有一个字一句话是多余。安排老和尚出场自有深意。由曹公对贾雨村才华的不吝描写来看,是惜其才的,希望贾雨村看到“身后有馀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的谆谆告诫有所醒悟。希望“扫地僧”能够点化他。
但此时,处心积虑,一心出人头地,飞黄腾达的贾雨村已经彻底迷失,忘了初心,渐行渐远。他“不耐烦,便仍出来……”。彻底失去了回头是岸的可能。
由此可见。贾雨村本质上就是一个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一个不择手段的奸雄,一个包藏祸心的酷吏。一切的光鲜亮丽不过是一场处心积虑的表演。也因此导致了他以后必然的悲惨下场。他的悲剧是自找的,也是注定的。
贾雨村,一个逆袭屌丝的双面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