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韩乾昌
生活里若没有诗的滋养,再繁华的盛景也不过一片荒芜。
诗是什么?
我以为,诗是灵魂的寓所。
肉体在现实里歌舞升平,摇曳多姿,但倘若心灵没有在诗的世界里颠沛流离一回,纵马奔腾一次,人生难免落寞。
爱黛玉,就是爱着诗与远方。纵然理想被现实一再追索,有了诗与远方,一颗心便得以安放。
黛玉如诗有读不完的红楼,便有说不尽的黛玉。
恰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部红楼梦,各人心里住着各自的林黛玉。你可以不爱她,却无法抗拒她。正如你可以不喜欢一个潦倒的诗人,但你无法拒绝一首绝美的诗。
黛玉并不完美,却正因这样的不完美才愈加使她鲜活饱满。一如有缺憾才是生活的真相。
黛玉最让人诟病的是她的“孤标傲世,目无下尘”。说她尖酸刻薄,不及宝钗待人宽和。
关于黛玉性格的形成,毋庸赘言,前人已分析得够透彻明了。
这里,我只想强调的是——于性格之外看人格。
没有经历过痛失双亲的孤寒,寄人篱下的无奈,就无法体会那“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凄切与炎凉。
本为草木,以泪还债,已是先天不足。小小年纪寄人篱下,处处小心谨慎,难免敏感多疑。极致自尊的背后往往是极端的自卑。她的性情,是多舛的命运如刀斧劈凿留下的印记。这是前世的宿孽,也是命运的悲哀。
而黛玉的可贵之处在于,身处侯门似海、风刀霜剑之中,却始终保持着人格上的独立与纯粹。面对尔虞我诈,世态炎凉,她的刀子嘴,只不过是一种无奈的自我保护。像探春一样公开反抗,她没有靠山;如可卿一般曲意逢迎,左右逢源,非她品格;似湘云那般大大咧咧,一切不放在心上,不是她秉性;出身书香门第,又不能像尤三姐、金钏儿那样决烈出一地烟尘。
怎么办?
她只好以看似比刀子还锋利的语言对一切不合理进行反击。这刀尖看似锋芒有力,刀锋过处,碰到的却是坚硬的世态人心。回弹落处,是她那块柔软脆弱的豆腐心,最终不过更深的伤了自己。刀子嘴下那一颗纯良透明的心,愈自保,又何以自保。
黛玉的刻薄是自我保护与其天真率直个性的外露,但她终归是接地气的,否则就不会在宝钗到来之前也曾深得上下欢心和睦,只不过后来在宝钗的映衬对比之下才显得不足。
同为出身仕宦之家,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妙玉是试图抓住自己的头发想让自己飞起来。本身依附于权贵,却企图用更加权贵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蔑视与不屑,犹如一只寄居蚌嘲讽自己赖以生存的壳。栊翠庵品茶,一众人在妙玉眼里都成了“俗器、蠢物”,连黛玉宝玉都成了“牛饮”的“大俗人”,刘姥姥吃过茶的杯子更是“若是我吃过的,我就砸碎了也不给他。”固然高洁,却也难免让人生厌。
妙玉有孤标傲世的性格,却没有独立的人格,这是她和黛玉的本质不同。
黛玉的抗争是为其人格独立与精神自由的维护,妙玉是为已没落的繁华与被践踏的尊严而强争。
黛玉如诗有咏絮才的黛玉聪明伶俐,却不是一味地刁钻刻薄。她是个有情趣的女子。这一点又和宝钗等人大不同。
人活着是需要一些情趣的。若一味随分从时,固然端庄,生活却少了许多滋味。
人潜意识里最喜欢的其实是自己。这是王夫人更欣赏宝钗的原因。宝钗当然有宝钗的好处,这一点大家都清楚。但可以想见的是,和宝钗过一辈子,生活中是多少有些缺乏想象力的。也许,贾政与王夫人就是例子。
宝钗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处世讲究中庸端方,不偏不倚。这样波澜不惊,举案齐眉的生活状态是非常符合封建迂腐文人的理想的,而这恰恰是黛玉和宝玉所不齿的。黛玉和宝玉期望的情感生活是“西厢记”和“牡丹亭”里那样炽烈纯真、敢爱敢恨的状态。
和黛玉生活在一起,可能不如俗世生活中那样男耕女织、夫唱妇随的看似的圆满,但精神世界一定不会荒芜。
黛玉是一个怀着梦,怀着理想又不安于现状的人。是一个可以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与精神上的激荡共鸣的人。宝玉和黛玉一起的生活可能不会姹紫嫣红,却绝不会一潭死水。
有时候精神上的饥饿比肉体上的饥饿更容易杀死、毁灭一个人。
黛玉如诗黛玉其实是很幽默的一个人,有时还透着几分源自鲜活生命内里自然迸发的俏皮。刘姥姥进大观园时是黛玉短暂的生命里难得的几次欢畅快意的时刻。她被刘姥姥逗得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笑得两手捧着胸口”。纯真可爱,憨态可掬。
在和宝玉以及众姐妹的相处中黛玉也时常显露出机智幽默的一面。和宝玉在一起可以打情骂俏;二人独处时又是灵魂知己;和姐妹朋友们一起又能谈笑风生。和这样的人在一起生活,绝不会无聊乏味,只能把日子过的很诗意。
群芳之中,有人钟爱袭人。当然,若以传统目光来衡量,袭人确实很有她的好处。袭人几乎符合一切封建宗法礼教的规定,性格又温婉贤淑。
若果真和袭人生活在一起,一定那么快乐吗?
对一个平庸的大男子主义者,可能确乎如此。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岂不妙哉!可是对于一个有精神渴求的人来说,厌倦袭人是迟早的事情。眼前风景如画,精神心灵却如枯灯死灰。
黛玉是一个率真的人。她心眼多,却没有心机。她嘴上刻薄,可过了就过了,从不记仇。
晴雯误以为门外是宝钗,闻敲门声而不开。黛玉失魂落魄,黯然神伤,过后并未记恨晴雯。而晴雯后来成了宝黛之间传帕的“红娘”。
就连心直口快、豪爽单纯的湘云也曾在背后议论过黛玉的是非,但你何曾见黛玉背后说过别人的不是?
黛玉待人,从来都是坦坦荡荡。她会把不满直接表达出来。黛玉完全是真性情,所有的优点与缺点都能一览无余,这是至纯至真。
要知道,一个人把自己的优点展现并放大容易,而把缺点也毫无保留的显现出来就不容易。
这样的人,除了那些真小人,就是真性情,心底无私纯粹的人。因此,请珍惜你身边那些不对你隐瞒缺点,显露真性情的人吧!他们是如此珍贵难得!
自宝钗来了以后,黛玉心里是有不舒服,有不平。甚至有过奚落与嘲讽。但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爱而直抒胸臆。她清楚自己面对宝钗,处于绝对劣势。“金玉良缘”一说本就如一根无形的刺。宝钗又有母兄,家境殷实。而她却如一叶飘萍,无依无根。就连心中至爱也无人主张。只能在强烈的自尊与自卑,清高与懦怯之间无奈辗转。
她偶尔的胡搅蛮缠,只是因为在乎,怕失去。
面对风刀霜剑与凄风冷雨,对宝玉的爱以及彼此精神上的共鸣是她活下去的唯一支柱与救命稻草。
她。没有选择。
她一再的任性其实是在试探宝玉。试探自己在宝玉心中的位置。要知道,对于一个用生命去爱的女孩儿,这种试探里有多少心酸与无奈,多少惆怅与凄楚。
你,怎可忍心求全责备?
某一日,宝钗对她推心置腹,劝诫她时,黛玉立即感觉如沐春风,心存感激。消弭了心中芥蒂,感觉宝钗可亲可敬。
黛玉就是这样一个完全没有心机的至纯至真的女子。你若真心对她,她会毫无保留的对你。唯经过苦难的人才会对别人的点滴之恩牢记在心,以图后报。
面对情敌,她没有隐瞒,没有心机。有的,只是坦诚相待。
黛玉如诗黛玉,在用生命去爱;用生命写一首情诗;用生命谱成绝唱。她用泪还了前世的债,用生命成就了此生的爱。
她的爱,没有任何杂质,不惹烟尘。
她的爱发乎于心。没有任何条件,完全是无私的毫无保留的爱,爱的纯粹。
她的情止乎于礼。她对宝玉爱的炽烈,却深藏于心。爱的浓郁而不失礼节。宝玉和袭人、碧痕、秦可卿等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肌肤相亲或者暧昧,但和黛玉始终都是清白纯洁的。黛玉是“质本洁来还洁去”,干干净净,坦坦荡荡。
她的爱,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她的“题帕”,她的葬花,她的焚书稿……无不用生命写成,无不是拿出每一丝生命的温度来体谅、感知这世间的爱与凄风冷雨。
她焚的是书稿,燃烧的是自己的心,她葬的是花,也是自己的灵魂。她写下的是爱,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爱的绝唱。
除却宝玉,世间再无可配黛玉之人。也许,就连宝玉的错失也是冥冥注定的必然。黛玉不属于任何人,她本身就是至情至爱的化身,她本身就是诗与远方。
正因为有了黛玉以及似黛玉这般的女子,让我们在看惯了风月与背叛,浮华和喧嚣时还依然相信爱情,相信世间真情至爱尚存。让我们的内心在历经情感的风刀霜剑之后还能感受到丝丝温暖。
黛玉其实从未死去,她活在我们心里。
倘若她真的离去,这洪荒的世间还有什么值得不舍,还有什么人值得你挽留?
黛玉,就是一首诗,一首让我们的情与爱得以安放的诗。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抷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有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让我们吟着这千古绝唱的诗句,把黛玉和那纷纷零落的花瓣儿一起埋在心里。
一抔净土,一缕香魂,一腔衷肠,一曲哀思……把她埋在梦里,埋在诗里,埋在远方……
最后,向我衷爱的陈晓旭女士致敬!
晓旭已去,世间永无黛玉……
黛玉如诗
网友评论
感恩这样温润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