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是一块大活,每个年级,每个单元都有各自的特点和写作目的。只有深入挖掘教材里面蕴含的内容,才是真正的能体现出育人价值。
老师带着分析了七年级下册两个单元,在老师的引导下,会稍微好一点,能挖掘出一点下,挖掘了一天,感觉挖不动了,很难想到深入的点。可是如果深入开展语篇研读,那么整个教学就留于表面,形式上,没有体现新课标的核心素养。
挖掘了一天,通了一点,以前总感觉分析不到,怎么自己就想不到呢?脑子怎么就不转了呢?
想了一下,主要是思考没有落脚点,因为挖掘的内容,都是属于思维品质这一块,那么就需要通过开展推理与论证,批判与评价,想象与创造等迁移创新类学习活动,具体是要发展学生的哪一方面的思维,这就需要根据不同的语篇,主题去看。所以,一定要围绕这几个点去思考,就会有方向。
其次,语篇承载了表达主题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如果有文化知识在里面,那就需要去通过观察语篇中的一些细节信息,来去引出来。具体是哪些细节,真的需要仔细观察,当你有疑问的时候,那某一个点也基本上就出来了。
比如七下Unit2,大单元是讨论daily routine 以及早上,下午,一天的时间安排。Section A 1a-1c听完听力后发现,Rick在早上起床后要去洗澡。我们对于这个是不是就有疑问了。为什么要早上洗澡,这就是中西不同,文化差异,所以可以围绕这一点,讲一讲文化意识。
再次,对于听力课需要仔细去观察情景图,这幅图放这里,不是好看的,一定有目的,想要表达一些什么的。此外,听力材料也是一个可以分析的点,深入分析,也能得出一些思维性的东西。
研读语篇的三维度比如:在2a-2c中,讲的是Jim一家人洗澡的时间安排,有人采访吉姆。吉姆家有4个兄弟姐妹,但是只有一个浴室。其中文本有一句就是:Is it difficult for you?吉姆的答语是:No.那么我们也可以从这里出发,问问学生的想法,让他们来评价一下,可以发展他们的批判与评价的思维品质。
阅读课也是,有些也会有图片,根据这些图片,就可以在pre环节,除了做预测,再提出2~3个学生想要知道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而这里的提问,也是需要深入思考的,不是随便提的。
这两大块内容,都是我们在分析教材时需要思考的,这样才是真的深入开展语篇研读了。
总结一下,关于deep thinking 的问题,看是要发展学生的什么思维,可以发展他们的什么思维,围绕这一点去设计问题。今天分析的两个单元,都是以批判和评价类的相关。其实如果是问题型语篇,那么可以围绕想象与创造类出发,让学生去为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一些好的建议等。
网友评论